APP下载

水利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2018-03-26杨小萌

山西水利 2018年4期
关键词:风景区营造水利

杨小萌

(山西省水利经济事业管理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水利风景区是水生态文明发展中的新生景区,由于水景观的资源特征,使其备受人们青睐,但由于起步较晚,规划设计多依照常规景区的设计方案布置景观,其特色和功能不能凸显。因此如何将水利风景区景观设计做到既科学合理,又具有自身特色是一个重要课题。

1 水利风景区概况

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

水利风景区功能。水利风景区利用了江河、湖泊、瀑布、大坝、湿地等美轮美奂的环境资源;也向世人展现了人类利用水利工程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水资源调配等社会服务功能,治水用水的文化传承功能和现代水生态的环境改善功能。

水利风景区应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水利工程有形和无形的综合资源。但景区内丰富的资源中水文、地文、天文都不易改,而工程、人文、生物均可调节。因此设计应从水体与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景观的构成和文化特征方面寻找着手点。

2 水利风景区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

水利风景区规划多以某一学科为主,缺乏学科间的融合。由于水利风景区涉及水利、林业、环保、旅游、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知识,大多设计团队受专业知识局限,对水利风景区内各类景观要素不能高度融合再造,导致景区内人工与自然景观不协调,缺乏景观、生态、艺术、文化、工程的实用性。

重工程功能轻生态效益。如混凝土边坡、护岸,破坏了原有的植被和生态群落,打破了生态平衡,对水生态造成负面影响,使水生生物失去生存空间,水体丧失自净力。

工程防护与景观效果脱节。目前,水利风景区的水利工程和景观规划,分别由不同的规划团队设计。水利工程师设计的水利工程侧重于防洪、灌溉等功效,忽视了景观、旅游资源,缺少美感、缺乏韵律之美,拉开了人与水的距离。

追求景观效果无视水利工程安全。景观设计师不懂统筹水利工程设施的利用,强调景观的美化和艺术,忽略了水利工程原本的功能。如裁弯取直后的河道,会因流速加快,给下游造成大量沉积。

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对立。旅游规划设计以旅游开发为主,忽略水利风景区的安全性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在核心区、保护区、行洪区等违规区域设置游乐项目,造成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甚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景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矛盾凸显。无序的旅游经济开发,过度追求旅游项目的经济效益,只注重投资收益,忽视环境保护。

水利文化缺失。水利风景区特点之一,就是水利景观的文化承载力,现有的水利风景区内大多缺少水利知识、水科普、水文化的景观营造。

3 水利风景区景观设计思路

目标。水利风景区景观设计应师法自然,需要寻求可进入性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平衡。

原则。维护水工程、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发展水经济[1]。

方法。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营造人可亲水,适宜动植生长的景观,即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和景观化。

3.1 水利工程生态化

水景观源自天成,在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景观设计需要结合地质、地貌、植被条件,营造小生态,融入自然景观。在景区内河流、湖(库)存在水生态受损的情况下,要首先考虑水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仿照自然工法,将水、鱼、水体微生物、水生植物结合起来,营造人工湿地景观,在保障水生态、水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满足鱼类产卵、人类亲水需求。设置可调节性鱼道,在不同的水季通过调节挡水板的方向来调整水流方向,方便鱼类洄游产卵,拓展鱼类生存空间。

3.2 生态景观多样化

师法自然的最高境界,是保持传统植物群落的稳定性、物种的多样性和人与生态系统和谐性。有选择性地进行景观植物品种栽植,对水域及岸线附近的生物资源、珍稀物种及群落做好保护培育,在景观营造中优先选用适地物种,同时运用多样化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与景观相结合,共同体现景观的生动性。

3.3 植物景观设计突出功能性营造

水利风景区内的植物景观更多的体现在截污清污,疏浚、涵养水源,修复生态等改善水生态环境方面。植物景观营造要有观赏性,应考虑水上有花、岸上有绿、绿中有景、人水相亲。

根据不同区域如水库大坝、消落带、溢洪道、湿地等的特质,进行优化配置。临水栈桥边用水生植物睡莲、湿生植物菖蒲等配合梯田种植台,中生植物芦苇、茅草等形成水际植物群落;利用种植器皿,构建“浮岛”丰富景观、净化水体,也便于管理;适量考虑蜜源植物和鸟栖植物,为珍稀动物栖息繁殖和候鸟的迁徙提供保障。

此外,在日后的研究中也应考虑,植物根系生长对于水体、水利工程的影响。

3.4 特色景观营造

景观人性化。根据水利工程的景观特征,如堤防、护岸、河滩等的规模、尺度、安全和生态防护,来设置合适的亲水项目和景观。

景观丰富性。水利工程景观是水利风景区的主体,庞大的体量在景观的营造中同样也是一个主要的视点。因此,在保证水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完善水利工程形象和景观细节,使其视觉丰富,达到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和谐共存,以提升趣味性。结合实地情况利用高差,营造微地形景观,增加景观多样性和生动性;结合水利风景区特点,深度挖掘可用资源,如河流水系晚景、光丝造景、种花田、养天鹅等,以其形态、色彩、奇异等多种审美因素,构建水利风景区中的特色景观。

景观空间性。水利风景区景观属于大地景观,由水体、植被、山体、建筑等构成大尺度的空间。宽阔的水库,视野空旷舒朗;河道干渠蜿蜒悠长,引人入胜;堤防、水闸等与水的跨越或横卧;岸边各种景观元素,饱含人文沧桑。根据资源特征,通过巧妙利用工程元素,为游人“描绘”出一幅现实版的山水画境。

设计独特的工程景观游览路线,体现气势恢宏的规模和突出工程外观的美感,同时结合时序安排,使四季植物景观与日、月、云等自然气象景观相辅相成。

3.5 突出文化元素

将地块做成自由曲线形,并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在安全又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增加科普性。利用水利风景区的水利设施,使游人增长水利科学知识,增强节水、保水意识;景观丰富的植被,提供认识和了解植物资源的宝库;景区是鸟类的栖息和迁徙地,也是动物的观察研究地;其它景观元素,如标识、标牌应寓教于乐,以展示丰富多彩的水生态文化。把水利风景区营造成水文化展示平台、科普教育基地,普及水知识、宣传水文化、展示水利建设管理成效的载体。

4 总结与讨论

从生态与人文的角度看,水利风景区有很大发展优势,其景观营造必须师法自然。在确保水功能区安全和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根据水利风景区不同特点与定位,运用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和景观化景点,综合水利、生态、园林、旅游、环保、文化等多种学科,营造和谐宜人的水利风景区,实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及地域文化和谐共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 471-2010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导则[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江芳,郑燕宁.园林景观规划[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3]路毅,董艳桐,李庆军.园林水景生态型护岸设计研究[J].北方园艺,2008(05):152-154.

[4]陈翠翠.西泉眼水库消落带植被特征与植物度水质修复技术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

[5]唐承财,钟林生,成升魁.水利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设计方法初探[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09):124-128.

[6]葛燕,梁文流.复合生态型水库景观规划设计要素的思考

[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1):15-17.

猜你喜欢

风景区营造水利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