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情教育需入脑入心

2018-03-26钮清海

山西水利 2018年4期
关键词:水情节水用水

随着春回大地,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为宣传主题的活动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前后蓬勃展开。

近年来,各地在引导群众惜水爱水方面,可谓是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电视、广播、网站、微信公众号、展板、讲课、进学校、进社区等等不一而足,所取得的节水宣传成效也是可圈可点。进入新时代,面对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战略部署,我们的水情教育工作无疑也增加了一份更为沉甸甸的责任。

如何让全民都能够牢固树立在水资源利用上过紧日子的思想?如何通过水情宣传促进全过程的用水严格管理、构建全覆盖节水格局?如何通过水情宣传凝聚全社会节水合力等等,都需要我们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敬业精神进一步创新水情教育工作方式,以入脑入心的水情宣传工作成果不断夯实国家节水行动的社会思想基础。

首先,开展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为主题的水情宣传,应建立在对不同宣传对象用水习惯的真实了解上。随着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多元,不同群体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差异很大。在各自的用水习惯上也是如此,许多年轻人热情奔放、生活幸福,自小无忧无虑,不知道水危机是什么,用起水来大手大脚,不考虑那么多。岁数大一些的人群,经历过艰苦,同时也经历过肩挑手提省着水过日子的岁月。面对不同的年龄段人群,开展水情教育自然需要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这种方式如何确立?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开展随机调查,在面对面调查中逐渐寻找水情宣传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对于年轻人群体,他们对节水的知识到底了解多少,需要加强的宣传重点在哪里?和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群开展节水工作的优势在哪里,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等等。只有知己知彼,把不同人群各自不同的用水心理和习惯“脉搏”都较好地把准了,才能有的放矢,制定不同的宣传方案和活动方式,使我们的节水宣传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其次,要让大家真正树立起用水过紧日子的思想,就有必要向公众开展水资源紧缺“家底”的教育,并不时让居民进行缺水、无水的情境体验。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包括生产生活用水在内的各类民生问题,不惜投巨资建设南水北调这样的世纪水利工程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用水需求。因此,尽管各地的水资源“家底”都不厚,有的甚至是很薄,但是作为党和政府来讲,无论克服多大的困难,也要保障属地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不能让群众感到用水的不方便。在充分肯定党和政府民生为先情怀的同时,也应对公众尤其是青年人群体节水意识缺乏等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作为保障城乡群众用水需要的各地党委和政府,一方面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的同时,还应向当地民众全面开展经常性的水危机意识教育,向他们全面展示当地并不丰沛的用水现状和用水隐忧,用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缺水情境体验,有力触动公众心中应有的那根节水意识的“弦”。

再次,要构建全覆盖的节水格局,节水教育就应先行实现全过程、无死角的宣传覆盖。我们常说“节水要从娃娃抓起”。但是,青少年节水意识的树立更多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家庭和社会上浓厚节水氛围的形成。成年人许多不好的用水习惯,会逐渐消耗青少年在学校学到的有限的节水知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会逐渐颠覆青少年心中比较脆弱的节水意识。因此,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应当是全覆盖、无死角的工作。在这方面,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应当发挥好节水教育工作“领头羊”作用,从水资源利用各环节的查缺补漏工作抓起,从健全完善节水工作奖惩机制抓起,不仅要抓主干环节的节水,还要抓诸如净水机尾水利用、水龙头跑冒滴漏之类“细枝末节”的节水问题;城乡社区的水情教育重点,应放在城乡自来水的来之不易和家庭节水小窍门的普及教育上,放在对政府部门实施缺水环境体验的工作配合上;对于民营企业,则应将其对员工节水意识的教育纳入到企业履行社会公益责任方面的工作加以考核。总之,只有节水教育实现全覆盖了,才能够为全覆盖节水格局的形成打下较为扎实的社会思想基础。

猜你喜欢

水情节水用水
坚持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曹新刚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水情检测系统装置
甜水情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