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科患者的抑郁情况及护理干预分析

2018-03-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评量神经内科负性

张 鑫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神经内科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部炎症性疾病、癫痫、痴呆、脊髓炎、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等疾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所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当中,大约有37.3%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进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和制约,并降低了患者的社会回归率[2]。就目前而言,医学模式在不断的转变中要求所有的医护人员不但要关注疾病的本身,还应重视由疾病诱发的心理障碍等问题[3]。在本次研究中,对神经内科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给予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共118例,其中,男65例,女53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为(50.2±8.1)岁。118例患者中,54例为脑力劳动者,64例为体力劳动者;23例为小学文凭,41例为初中文凭,35例为高中文凭,19例为大专及以上文凭。排除标准:严重意识障碍者;视力听觉障碍者;精神异常者;运动障碍者。所遵循的程序均符合相关伦理学标准,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抑郁情况评估:使用抑郁(SDS)自评量表对118例患者进行评估,评分标准:≤53分无抑郁,5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2分严重抑郁,分值与抑郁程度呈正比[4]。

1.2.2 对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1.2.2.1 健康宣教干预。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交流,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患者的抑郁程度,并给予分层心理疏导,进而纾解患者的消极情绪。给予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关心和同情,使其抑郁症状能够得到显著改善。若患者的语言较少,在与其交流沟通时应通过非语言方式表达出支持与关心,从而保证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1.2.2.2 认知矫正干预。针对神经内科抑郁症患者常见的认知问题,护理人员应通过启发性提问、直接提问等方式了解患者的想法,并综合评估患者的负性想法,并拟定针对错误认知的矫正措施。制定自我监察表,指导患者对其错误认知、正确认知、错误认知的纠正情况进行记录,并对每周患者的进步就行评估,提高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倾听患者主诉,在倾听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打断,也不要给予价值判断,保持全神贯注。此外,还可以通过点头、眼神示意等方式表示鼓励和安慰。因此患者应善于观察患者的表情,并切当掌握其话语,从而增强患者情感的敏感性,保证护理效果。

1.2.2.3 辅助性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功能等情况给予肢体功能训练,所有的康复训练必须分阶段、具有针对性,并对患者的任何一点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避免患者由于恢复进度不明显而出现过分的焦虑,加重其抑郁症状。

1.3 评价指标:将干预前后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其标准为:若P值<0.05,则提示最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若P值>0.05,则提示最后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18例患者中,有53例出现了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4.92%,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有着密切关联。而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见表1、表2。

3 讨 论

神经内科患者通常病情严重,且容易反复发作,再加上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甚至引发严重的心理障碍[5]。有研究发现,医院中封闭的病房环境、频繁的检查、监护治疗仪器等都会对患者的情绪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生活功能降低或丧失、经济问题、社会孤立等因素也会成为患者负性情绪出现的主要诱导因素[6]。在本次研究中,对神经内科118例患者进行了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发现有53例出现了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4.92%,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有着密切关联。研究显示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低,患者越容易出现抑郁症状。阿依夏木古丽·沙得尔等[7]通过研究认为,年龄越小的患者越容易担心疾病对于自身的影响,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而若患者受教育程度较高,其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就会更高,对治疗、病情转归的了解更深入、学习能力也更强,因此更容易保持乐观的、正确的心态,所以不容易出现抑郁等严重的负性情绪。本次研究中对53例出现了抑郁症状的神经内科患者采用了护理干预,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52.86±5.87)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的(64.27±5.83)分,t=10.040,P=0.000。在护理干预当中,护理人员通过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和依赖,重视心理护理和干预,引导患者能够正确地看待疾病。此外,护理人员通过疏导、讲解等方式帮助患者分析病情和症状,激发患者的积极心态,并结合有效的康复训练增强患者对于痊愈的信心,从而有助于消除他们存在的不良情绪,使抑郁状态得到改善。相关的研究报道称,通过护理干预,患者的精神压力能够得到显著缓解,且其孤独感和疏远感也逐渐消除,从而有效的激发了患者对于生活的积极体验以及情感体验,因此预后更佳[8]。

表1 53例出现抑郁症状患者的具体情况[n(%)]

表2 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比(,分)

表2 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比(,分)

时间点 例数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患者当中,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必须及时进行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命质量。

[1] 叶迈蕴,郑淑智,张孝琴,等.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9-10.

[2] 杨魏巍,汪晓媛,刘忠梅,等.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临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1957-1959.

[3] 于倩,林永忠,卢英,等.心理护理干预对伴有焦虑/抑郁的COPD患者治疗周期及费用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2,33(8):64-65.

[4] 符晓艳,王羚入,王华,等.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5):1950-1953.

[5] 刘玉芳,郑重.综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康复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2):318-320.

[6] 孙素娟,赵景茹,赵秀娟,等.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6,31(4):294-295.

[7] 阿依夏木古丽·沙得尔,杨韵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7(46):16-17.

[8] 赵春娟,张艳,陈剑苹,等.正念认知训练在神经内科ICU 综合征干预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2):1506-1509.

猜你喜欢

评量神经内科负性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