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8-03-23白洪娣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卧床循证心肌梗死

白洪娣

(辽宁省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循环内科,辽宁 铁岭 1127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本病是由冠状动脉完全或部分堵塞所引起的[1]。多数AMI患者在发病后都会发生心律失常,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所以临床应采取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护理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护理实践所制定的规范化的护理方案,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2]。本院将循证护理用于AMI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现将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AMI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6~76(48.82±6.33)岁,梗死部位包括前壁13例,下壁10例,侧壁8例,前壁及侧壁7例;循证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28~77(49.09±5.71)岁,梗死部位包括前壁15例,下壁11例,侧壁9例,前壁及侧壁3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绝对卧床、吸氧、心电监护、观察病情、并发症预防等。循证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循证护理方法如下:①成立循证小组。由科室护理人员共同组成循证小组,小组成员均接受系统的循证医学知识培训,充分掌握循证护理原理与方法。②提出问题。循证小组成员通过搜集、分析入组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患者实际病情提出护理问题。③寻找证据、制定方案。针对提出的护理问题,查询相关资料,寻找理论依据。对查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评估、筛选,保留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科学性的文献资料作为理论依据。以文献资料为指导,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出护理方案。④实施护理方案。根据循证制定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包括:a.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立即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脉搏等生命体征指标,准备好抢救所需药品、仪器等。b.大多数AMI患者会在发病后3 d内出现心律失常,所以护理人员要在这段时期内嘱患者绝对卧床,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大便通常,不得用力排便。c.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确保患者每日所摄入的维生素与能量充足。d.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耐心地向其讲解AMI及心律失常相关知识,以及循证护理的目标、优势,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向患者列举成功案例,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动员患者家属多安慰、关心患者,以消除患者的悲观、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e.严格遵医嘱用药,熟练掌握用药原则,静脉推注给药要做到匀速,联合用药要考虑配伍禁忌,输液时要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并根据血压变化调节输液速度,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f.集中进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减少人员探视,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加强巡视,正确评估患者胸痛程度,并根据患者胸痛程度应用有效的止痛药物。g.待患者胸痛消失,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心率、血压及胸痛症状变化,若SBP降幅超过20 mm Hg,有心绞痛症状出现,或者心率>110次/min,或有胸痛气短症状出现,都要立即停止锻炼,保持卧床。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循证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79±0.73)d、(10.52±1.13)d,对照组分别为(5.74±1.33)d、(18.43±2.69)d,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心功能分级: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心功能分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心功能分级情况均明显改善,并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循证组护理后的心功能Ⅰ级、Ⅱ级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Ⅲ级、Ⅳ级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n(%)]

3 讨 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参考现有医学实践证据及成功护理经验,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所开展的综合性、规范性护理干预模式[3]。与传统护理模式不同的是,循证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护理模式,其倡导以科学化、规范化的方法开展护理工作,让每一项护理内容都做到有据可查、有证可循。AMI是由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突发性供血锐减或中断而导致的心肌缺血性损伤,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统计资料显示[4]AMI发生后1 h内的病死率可达到50%。心律失常是AMI后的常见并发症,其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所以对AMI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我科通过分析AMI后心律失常患者主要存在的护理问题,查询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再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出了科学的循证护理方案,分别从饮食、病情观察、用药、康复锻炼、健康宣教、心理等方面对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循证组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后的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国内多篇文献报道[5]结果相符,说明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AMI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其临床应用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1] 吴立华.循证护理对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4-6.

[2] 朱文霞,薛素梅,姬晓艳,等.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循证护理应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075-1076.

[3] 苏红梅,周云,曹静,等.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106-1107.

[4] 杨帆,尹雪芹,李翠媚,等.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行尿激酶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2):48-50.

[5] 牛芳荣,李丽,唐丹,等.循证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5,28(2):118-119.

猜你喜欢

卧床循证心肌梗死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