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3-23王艳晶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组间情绪差异

王艳晶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开原 112300)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不仅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也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1]。研究指出,除了有效的药物治疗以外,科学化临床护理干预,也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转归产生重要的影响[2]。为了提升我科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将综合化护理干预引入应用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结果表明,综合化护理干预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阶段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

观察组患者中,2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8.6±9.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0.8)年。对照组患者中,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7.8±8.8)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4±1.1)年。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对照研究。

1.2 研究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综合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综合化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病程长、病情转归较慢的临床特征。因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仅仅遭受到来自疾病的折磨,同时也受到较大的心理折磨。而不良心理情绪不仅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导致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降低[3]。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加强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主动问询患者的情况,了解引起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主诉。一方面积极地鼓励患者要敞开心扉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倾述,积极宣泄内心的情绪,解除苦闷;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播放音乐、给患者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籍等方式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寻找到心理寄托,而将其注意力从自身疾病上转移开[4]。

1.2.2 健康教育:对于绝大多数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其对自身的疾病并不了解,往往对自身的疾病知识只存在一知半解,无法客观认识疾病,更无法进行良好的自我护理保健。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口头宣教、视频播放及健康教育手册发放等方式,积极地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主要的健康宣教内容包括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因素、临床治疗、注意事项及自我护理保健等[5]。

1.2.3 用药护理: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长期口服药物进行治疗,但是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往往较大,因此在服药过程中存在较多隐患。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合理用药。例如利尿剂的服药尽量在白天,并且在服药后要对患者进行24 h监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乏力、脱水等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反应,需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并采取合理处理方案[6]。

1.3 统计学方法:以SPSS17.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以()方式录入,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录入,行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平,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

组别 n 时间 药物管理 饮食管理 心理和社会适应 症状管理 自我管理总评分观察组 50 干预前 13.70±2.83 9.02±1.16 11.59±2.39 12.19±1.58 49.64±7.03干预后 15.16±1.65 13.05±1.11 16.52±3.01 17.91±2.25 61.62±6.82对照组 50 干预前 12.55±2.80 8.02±0.98 11.62±3.03 11.86±2.01 48.40±6.74干预后 13.59±2.05 10.84±1.21 13.14±2.58 13.62±2.13 52.62±6.37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状况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的SDS评分分别为(45.14±10.03)分、(44.75±9.26)分,SAS评分分别为(43.11±8.75)分、(42.07±9.06)分,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的SDS评分分别为(21.93±6.06)分、(25.95±7.03)分,SAS评分分别为(24.75±5.01)分、(30.05±4.65)分,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的药物管理、饮食管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症状管理及自我管理总评分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药物管理、饮食管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症状管理及自我管理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的症状改善评分分别为(12.41±2.16)分、(12.48±2.10)分;体力限制评分分别为(15.27±3.44)分、(15.35±4.37)分;社会限制评分分别为(6.49±1.48)分、(6.32±1.42)分;情绪控制评分分别为(12.12±2.19)分、(12.21±2.1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的症状改善评分分别为(6.87±1.24)分、(8.26±1.88)分;体力限制评分分别为(8.59±2.50)分、(11.99±3.34)分;社会限制评分分别为(3.10±1.01)分、(4.62±1.31)分;情绪控制评分分别为(6.83±1.52)分、(9.66±1.71)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综上所述,综合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实践作用。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3-21.

[2] 董建群,马吉祥,王林虹.慢性病综合防 控示范区建设推进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思考[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6):641-644.

[3] 张玉燕.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临床研究的依从性和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5):379-380.

[4] 杨秀梅.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99-2200.

[5] 杨文笔.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5):1064-1065.

[6] 谢亚利.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6.

猜你喜欢

组间情绪差异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找句子差异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