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昏迷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8-03-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脑出血常规效果

韩 蕊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急症科,辽宁 沈阳 110023)

脑出血是一种非外伤性因素引起的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的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其发病迅速,极易造成神经系统的损伤、昏迷及死亡[1]。该病通常由血管畸形、高血压、情绪激动等因素会诱发,患者通常表现为意识障碍仍至昏迷,且该病临床抢救成功率不超过3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2-3]。最近有报道显示,该病除了及时治疗外,有效的急救护理也能提高患者的也能有效提高患者恢复效果[2]。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96例急诊脑出血昏迷患者,获得一定的成果,报道如下。

表1 两种护理方式临床效果比较[n(%)]

表2 两种护理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96例急诊脑出血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头颅部CT检查确诊为颅脑出血,其中,50患者为脑实质出血,46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54例患者出血量大于30 mL,42例患者出血量不超过30 mL;浅度昏迷患者75例,深度昏迷患者21例。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急诊护理组。其中,常规护理组48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有21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2.25±10.62)岁;急诊护理组48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有20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1.69±11.5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措施为抗炎、神经营养和脱水等常规护理。急诊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急诊护理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观察患者病情:患者入院后,首先要是患者保持安静休息,同时给予患者密切的生命体征检测,包括意识、体温、呼吸、血压、脉搏及心率等。若出现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昏迷加深等症状时,可初步确定为脑疝,应立即通知主治医师进行急救或治疗,使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

1.2.2 患者颅内高压的护理:患者若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是提示患者可能出现颅内高压,确症后可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如在患病早期给予患者甘露醇脱水,也可辅以吠塞米脱水效果更好。但在实际使用甘露醇时要注意,年龄大的患者要减少甘露醇用量,心脏功能差的患者减慢甘露醇静脉滴注速度。此外抬高患者头部也有利于降低颅内压。若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应及时纠正。

1.2.3 预防并发症:由于患者处于长期昏迷状态,此间患者较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若患者呕吐,为了避免患者感染可预防性给予抗生素,同时也可以给予降低胃酸的药物,以防呕吐患者出现胃溃疡;患者在呕吐后,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若患者痰液较多,为了防止肺炎、窒息等病症出现可用无菌吸痰设备行吸痰,若患者失禁,可对患者留置导尿管,同时也要做好尿道感染的预防。此外,护理人员应经常更换患者的卧具,并对患者行翻身、拍背、按摩等护理。

1.2.4 营养支持及健康宣教:为了确保患者的营养健康,可采用肠内营养的措施,对患者实施经鼻胃十二指肠营养管。注意患者患病初期鼻饲清淡食物。同时要请营养师为患者设计营养健康的住院饮食。要做好家属的沟通工作以及健康宣教,向家属说明疾病发生的原因、目前的治疗方法、疗效如何、存在哪些主要危害、以及该治疗方法及急症护理对疾病治疗的意义等,提升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和支持,以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3 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愈、稳定、致残和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和窒息)。临床有效率为治愈和稳定患者所占总患者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护理方式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急诊护例组治愈、稳定病例数及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护例组的致残和死亡病例数要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种护理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见表2。急诊护例组患者的感染和窒息病例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老年患者极易发生脑出血,若不及时救治,会引起昏迷,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尤其对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脑出血是其极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1]。该病发病迅速,若治疗与护理不及时,患者的救治后会出现感染、偏瘫、失语等后遗病症[3]。

急诊护理使患者在急诊期间,护理人员通过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目的的一种有效护理手段[2]。有关研究显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行急诊护理程序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疗效,还可增加急救团队凝聚力充分发挥团队的潜力[4]。急诊护理程序明确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及范围,充分提高急救护士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确保急救工作顺利有效进行。以期最大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及其患者家属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显示,急诊护理能有效增加患者的临床疗效,减低临床治疗感染及窒息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致残和死亡的繁盛,且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在行急诊护理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能够有效的控制脑出血昏迷患者的病情,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减轻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杨冬梅.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8):155-156.

[2] 李丽.对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8):80-81.

[3] 杨中良,杨秀云,郭梅凤,等.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7):1739-1741.

[4] 刘婷.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0):200-201.

猜你喜欢

脑出血常规效果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常规之外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