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观察

2018-03-23李雅楠周柯言秦雪娇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三酰糖化空腹

李雅楠 周柯言 秦雪娇

(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患者糖、蛋白质、脂肪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综合征,而在当前我国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糖尿病发病概率也在逐渐上升,相关临床调查显示,糖尿病发病率在逐年提升的同时也开始呈现出低龄化发展的变化趋势[1]。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血糖含量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患者的治疗、康复休养期间,相关医疗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控制患者血糖变化。在本研究中,笔者以120例糖尿病患者为例,分别实施不同临床护理方案,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选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选出120例作为本研究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心、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35例男性,25例女性;年龄为38~75岁,平均年龄为(57.16±1.21)岁;病程为5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14±0.25)年。对照组中,33例男性,27例女性;年龄为37~74岁,平均年龄为(57.19±1.30)岁;病程为6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12±0.23)年。两组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病情监测、自我护理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①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并控制饮食,同时还能导致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患者治疗过程常伴有不同程度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对治疗缺乏信心,有抵触心理,所以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快速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发展[2]。②运动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科学适量的运动可以降低血脂、改善心肺功能、控制体质量并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有效控制血糖含量,因此护理人员应将运动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及时告知患者,并制定科学长期的运动方案,患者应进行散步、快走、慢跑等运动,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宜在饭后半小时进行,避免空腹运动[3]。③饮食护理:合理的控制饮食对于有效控制血糖含量有着重要应用价值,饮食护理时要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量等制定饮食方案,规定三餐热量摄入,以清淡、豆类、动物性蛋白为主,患者应少食多餐,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④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不同种类药物的使用方式、剂量、时间间隔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如何进行快速自我急救,同时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指导注射方式和剂量等,并且使患者和家属了解血糖自我检测的方式[4]。

表1 两组患者护理疗效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护理疗效比较()

组别 三酰甘油(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护理有效率[n(%)]研究组 1.80±0.38 6.12±0.15 6.41±0.12 8.11±0.30 56(93.33)对照组 2.77±0.41 7.01±0.16 7.59±0.21 10.44±0.33 41(68.33)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1.3 观察指标: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血糖控制有效率等临床指标。

1.4 疗效判定:良好:空腹血糖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4.4~8.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2%;一般:指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2%~8.0%;差: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为6.41 mmol/L、餐后2 h血糖含量为8.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12%、三酰甘油为1.80 mmol/L,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8.33%,研究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见表1。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机体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尿病是一种终生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血糖和并发症的发生[5],在进行科学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干预,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增强治疗信心,配合科学的饮食结构和了解运动的重要性,同时掌握用药知识,对于有效控制血糖含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与常规护理干预手段相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可收获更为优良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三酰甘油含量得到有效控制,且临床护理效率显著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表明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雷红菊,谭瑞珠,冯秀娟.分阶段式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及预后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1):163-164.

[2] 史春风.护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行为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1):8206-8207.

[3] 张瑞华.综合护理对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11):154-155.

[4] 谢小兵.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旬,2014,23(8):286.

[5] 吴书亮.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血糖控制及并预防发症中的作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9):4130-4131.

猜你喜欢

三酰糖化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欧盟评估一种三酰甘油脂肪酶的安全性
两步法催化鱼油制备MLM型结构三酰甘油酯
追踪指纹的“证词”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帕罗西汀对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患者血脂影响的临床纵向观察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