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水平气道正压在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3-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阻塞性组间

佟 岩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 沈阳 110002)

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在COPD治疗中的价值受到广泛认可[1-3],但是关于气道正压通气在COPD合并冠心病中的研究却较少。本实验以COPD合并冠心病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明确气道正压通气在该病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回顾性整理并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呼吸科诊断为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109例为观察病例,入选要求[4]: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相关COPD确诊标准[5],同时确诊为冠心病;②知情同意,资料完整;③无正压通气禁忌,具有辅助通气治疗指征;④排除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意识障碍、血流动力异常、消化到疾病、休克等其他疾病;⑤排除存在外伤、手术史者。符合标准的患者依据正压通气方式分为观察组(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51例和传统组(传统气道正压通气)58例,5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20例,年龄47~72岁,平均(57.04±2.89)岁,病程8.0~14.5年,平均(9.34±2.37)年;58例传统组患者男患者34例,女患者24例,年龄46~74岁,平均(58.13±2.58)岁,病程7.0~15.5年,平均(9.27±2.46)年,组间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本实验中患者在诊断为COPD合并冠心病之后,均接受静脉滴注茶碱类药物(多索茶碱或氨茶碱)、β受体兴奋剂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以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通气方法:S/T型呼吸机(生产商美国伟康公司),以经鼻面罩方式给氧,单次通气持续2 h以下,两次通气间隔间隔20 min,6~18点用S模式,通气次数不超过2次,18~次日清晨6点用S/T模式,通气时间在6 h左右,呼吸参数:呼吸频率15次/min,呼气气道压(expiatory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EPAP)4~13 cm H2O,吸气气道压(inspiratory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IPPAP)13~23 cm H2O,潮气量>300 mL。传统组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气道压力约为6~14 cm H2O,氧流量5 L/min,吸氧方式、通气频率与观察组一致。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以上。

1.3 评价指标

1.3.1 血气分析:在治疗钱鸥分别抽取外周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析指标有pH(酸碱度)、PaCO2(二氧化碳分压)和PaO2(氧分压),分析仪器为Hemox Analyzer血氧分析仪(生产商美国TCS Scienitific Corp)。

1.3.2 心肺功能:用AS-507肺功能仪(日本MINATO MEDICAL SCIENCE公司)监测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监测指标有PEF(最大呼气峰流速),FVC(用力肺活量)。用多普勒心动超声(购自于科美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监测左室Tei指数和右室Tei指数。

1.3.3 临床疗效[6]:显效为全部均症状消失,无肺啰音等异常;有效为全部症状均缓解,且肺啰音减少;无效为病情未见减轻或不断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SPSS19.0分析数据间的统计学差异,组间计量数据用独立t检验,组内前后计量数据用配对t检验,组间计数用卡方检验,组间等级用Willcoxon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性。

2 结 果

2.1 两组血气分析和心肺功能指标相比:治疗前,观察组pH、PaCO2、PaO2、PEF、FEV1/FVC、左室Tei指数、右室Tei指数与传统组相比,组间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治疗后,组间pH、PaCO2、PaO2、PEF、FEV1/FVC、左室Tei指数、右室Tei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过1周的治疗,观察组显效例数是28例,有效例数是19例,无效例数是4例,总有效为92.16%;传统组显效例数是22例,有效例数是20例,无效例数是16例,总有效为72.41%,组间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

表1 两组血气分析和心肺功能指标相比()

表1 两组血气分析和心肺功能指标相比()

注:与组内治疗前比较,1)P<0.05;与传统组比较,2)P<0.05

传统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pH 7.21±0.39 7.57±0.111)2) 7.22±0.34 7.39±0.251)PaCO2(mm Hg) 73.57±6.94 52.06±4.891)2) 74.02±7.11 60.26±5.931)PaO2(mm Hg) 58.14±6.95 96.28±5.311)2) 58.01±7.01 91.24±5.871)PEF(L/s) 2.11±0.75 3.97±0.811)2) 2.13±0.79 2.84±0.731)FVC(L) 1.85±0.57 2.84±0.651)2) 1.89±0.59 2.73±0.721)左室Tei指数 0.71±0.04 0.39±0.011)2) 0.72±0.05 0.53±0.031)右室Tei指数 0.52±3.06 0.36±0.021)2) 0.53±.07 0.44±0.051)指标 观察组

3 讨 论

COPD患者以明显气流受限为主要表现,其急性发作期多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该病具有较高病死率。冠心病作为老年常见肺心病变,多伴有明显的心功能不全,COPD合并冠心病在临床并不少见,且二者合并出现时病情往往容易恶化,死亡风险较高。双水平气道正压不仅能够有效补充吸氧量,缓解缺氧状态,而且能够改善呼吸运动,无呼吸抑制作用,目前研究发现[7]双水平气道正压对于COPD合并冠心病有一定治疗作用。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分析指标、心肺功能、临床有效率均优于传统组,说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更优于传统持续正压通气,这可能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特点,在辅助通气的同时,留有气道肌群自然代谢和休息间隔,对于呼吸系统具有一定恢复修复作用有关。综上所述,BiNPAP作为新型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方法,在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具有短期疗效高、安全好的优点。

[1] 王雄明,张睢扬,孙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呼吸兴奋剂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7(5):537-542.

[2] 胡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23-24.

[3] 何鼎洋,赵新生,邓晓梅.BiPAP通气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35-36.

[4] 戴月梅,李超,刘晓鹏,等.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不同的通气模式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对比[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12):2183-2186.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一)[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2):484-491.

[6] 周明远.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2(9):47-49.

[7] 刘宝珍,高文妹,杨涛.BiPAP通气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32):43-44.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阻塞性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