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额部钻孔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评估及研究

2018-03-23李敬文胡永珍欧阳海丰谷树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基底节引流术开颅

于 雷 李敬文 胡永珍 欧阳海丰 谷树清 黄 程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基底节区脑出血属于高血压脑出血最为常见的类型,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占了70%左右,且致残率与病死率较高[1]。为了进一步探讨经额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我院实施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共计纳入8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肿量为30~50 mL,GCS评分>8分,纳入研究时间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随机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5~70岁,均值(58.9±5.4)岁。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4~68岁,均值(58.6±5.7)岁。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经额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从额部钻孔,穿刺方向则与基底节血肿长轴平行,或与矢状面趋于平行,将血肿最厚层面作为定位层面,在额部头皮发季后中线旁开3.0 cm划出穿刺点与方向;选择好穿刺点后作3 cm直切口,常规切口头皮,乳头拉钩牵拉止血后,骨钻钻孔,十字剪开硬膜;将带芯的引流管平行矢状面,想着血肿方向穿刺,进入血肿后将针芯拔出,缓慢让血肿液态自行留出,或缓慢抽出5~10 mL积血后连接外引流管,术后常规日两次应用尿激酶3万单位冲管。术后给予营养神经、减轻脑水肿、预防消化道出血、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血肿基本消失后拔管。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认知功能(采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评)、肢体运动功能(采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测评)等指标,并对比分析。

1.4 评价标准[2]:本研究疗效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减分率评价:治疗后NIHSS评分降幅≥91%为痊愈;治疗后NIHSS评分降幅46%~90%为显效;治疗后NIHSS评分降幅18%~45%为有效;治疗后NIHSS评分降幅不足18%或升高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数据采取统计学分析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χ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2.1 组间临床效果比较:研究组痊愈22例、好转16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则痊愈12例、好转19例、死亡9例,总有效率77.5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组间治疗前后MOCA评分、Fugl-Meyer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MOCA评分、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组间不良反应比较:研究组出血复发、继发性癫痫、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依次为2.50%、2.50%、5.00%、7.50%、5.00%,对照组则依次为17.50%、20.00%、12.50%、15.00%、15.00%,经统计学分析可知,两组出血复发率、继发性癫痫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基底节区脑出血属于常见高血压脑出血,好发于丘脑与壳核,且极易扩撒到内囊及破入脑室,出血量较多,病情危急,需加强重视。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是相对有效的方案,其目的除了挽救患者生命,还在于尽量恢复神经功能。传统开颅手术在清除血肿方面有效果,但病死率依旧高达17%~25%,而且这种方案在用于出血部位不深、中线移位严重、出血量大等情况时更加适合。我院针对接诊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对符合纳入条件的80例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实施开颅术,研究组实施经额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5.00%,对照组则为77.5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MOCA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研究组出血复发率、继发性癫痫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额部钻孔穿刺引流效果要明显优于开颅术,可能在于基底节区血肿多为肾形,长轴大部分和矢状线平行,经该处穿刺引流获取的有效作用范围明显更大[3]。此外,引流管的调整与管理十分重要,术中沿着肾形血肿纵轴进行穿刺,一般深度为7~8cm,引流管位于血肿中心有利于血肿的引流,尽快引流血肿可缓解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又可减少血肿崩解产物、炎性介质等对邻近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综上所述,经额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相比传统开颅术,不仅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值得借鉴。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评分、Fugl-Meyer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评分、Fugl-Meyer评分对比(,分)

注:与治疗前相较,*P<0.05;与对照组相较,#P<0.05

Fugl-Meyer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40) 7.45±2.12 19.84±4.23*# 20.59±10.63 55.67±18.48*#对照组(40) 7.63±2.34 15.02±3.17* 20.68±10.91 40.44±15.77*组别 MOCA评分

[1] 张志田,崔颖,黄俊杰,等.经额穿刺血肿抽吸加溶酶溶解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附96例报告)[J].淮海医药,2012,30(6):475-476.

[2] 刘沛涛,乔景尊,张亚磊,等.钻孔与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适应证探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3):99-100.

[3] 舒利华,朱海燕.脑出血治疗中软通道微创方法的不同部位穿刺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26):56-57.

猜你喜欢

基底节引流术开颅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超声诊断新生儿基底节区脑梗死1例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