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性手术治疗肝胆外科损伤患者的疗效研究

2018-03-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控制性确定性肝胆

林 洋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0)

肝胆属于人体的重要器官,在肝脏受到外力时,极易导致肝胆损伤,会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和代谢异常造成直接的影响,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的威胁[1]。外科肝胆损伤是一种常见疾病,此类疾病患者一般有体温降低、代谢异常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通常会对患者的机体带来严重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范围较广,在不同系统的创伤救治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2]。为了探究肝胆外科损伤患者采用控制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6例肝胆外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手术与控制性手术治疗,并对比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的46例肝胆外科损伤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这一期间,并根据抽签的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23)实施常规手术治疗,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8例,最小年龄27岁,最大年龄54岁,平均年龄(36.5±4.1)岁;受伤最短时间0.6 h,受伤最长时间1.8 h,平均受伤时间(0.9±0.2)h。观察组(n=23)实施控制性手术治疗,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7例,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52岁,平均年龄(36.1±3.8)岁;受伤最短时间0.7 h,受伤最长时间1.9 h,平均受伤时间(01.1±0.3)h。两组患者受伤时间等基本资料的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但组间可予以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术后将腹腔关闭,予以腹腔引流,在重症监护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监护,常规进行恢复治疗。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实施控制性手术治疗,患者在入院以后予以剖腹探查,首先予以早期简化手术,对受损血管进行修补,腹腔填塞压迫止血,对腹腔出血进行控制,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是不是需要进行控制性手术治疗,同时,按照受损部位选择相应的控制性手术方式。针对肝脏破裂者来说,对入肝血管及时控制,对受损游离肝组织有效清除,利用阻断与修补等方式对出血进行控制。伴随肝外胆管受损者予以修补术后,实施T管引流;予以结扎肠系膜动脉以后出现的血液供应障碍,可暂时不进行处理,确定性手术阶段将其切除就可。脾脏破裂严重者实施脾脏切除术治疗,轻微破裂患者予以常规止血处理。胃肠或者其他腔脏器破裂者,结扎与钳闭破裂位置,有助于预防胃肠内容物或尿液外溢导致的腹腔污染,暂时不进行修补损伤的措施。骨盆骨折引发腹腔出血病伴随血压降低者,对腹腔主动脉进行控制,使出血情况明显减少。以上简化手术处理完成后,将腹腔暂时关闭。

复苏阶段主要对体温降低与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予以处理,使确定性手术的存活率显著提高。患者进到重症监护室后予以术后复苏,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补充充足的血容量,静脉注射药物与其他补液需要先予以预热处理。合理采用碱性药物,使代谢性酸中毒有效纠正,补充电解质,利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加强营养支持。待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后,实施首次确定手术,如果产生进行性出血等情况,需要实施计划外的手术治疗。

早期简化手术结束后1~3 d,可实施第二次确定性手术,同时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表现分期完成。手术是为了取出简化手术过程中用于控制出血的腹腔填塞物,并对简化手术过程中忽略或没有处理的损伤予以探查,实施确定性脏器修补与重建,如肠破裂修补吻合术以及胆道引流术等。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粘连性肠梗阻,肺部感染)、术后住院时间、随访1年后的复发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分析与统计,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利用()表示,采用t检验,病死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选择χ2检验,P<0.05,对比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由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术后住院时间(d)对照组 23 99.2±25.4 1800.1±226.7 40.3±10.1观察组 23 67.1±18.0 1000.2±129.6 28.1±9.5 t - 4.9451 14.6907 4.2197 P - <0.05 <0.05 <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对照组患者出现12例并发症,包括9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52.17%;观察组患者出现3例并发症,包括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13.0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0.2679,P<0.05),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情况:对照组患者出现8例死亡,病死率34.78%;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死亡,病死率8.70%,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比对照组低,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6000,P<0.05),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3 讨 论

肝脏具有支撑机体生活活动的重要作用。肝胆损伤属于常见的外科腹部损伤性疾病之一,且极易产生代谢性酸中毒以及体温降低等症状,为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3-4]。

损伤控制性手术主要包括简化手术、过度性复苏以及确定性手术三个方面,其中简化手术就是在患者出现凝血功能衰减[5]。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腹腔出血情况有效控制,将腹腔内的污染物有效清除,快速完成手术并将腹腔关闭,初步快速的将外科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有效纠正;在进到复苏阶段以后,可对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的情况有效纠正,加强患者的呼吸支持,补充充分的血容量,对患者的生理体温进行合理调节,直到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较平稳;在对患者进行确定性手术的过程中,患者的身体情况基本稳定,可承受创伤性较大、较复杂的确定性手术,这时可根据确定性手术对患者受损的组织器官进行全方面的修复[6]。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手术相比,控制性手术对肝胆外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更高,可使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降低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肝胆外科损伤患者采用控制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手术,其可缩短手术时间,使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加快患者的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一种具有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治疗方法。

[1] 芦骏,牛万成,夏婷,等.肝胆外科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6,6(16):149-150.

[2] 张风华,彭和平,王宝枝,等.损伤控制性手术与常规Ⅰ期手术用于肝胆外科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对比[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4,8(4):50-52.

[3] 王晓光.控制性手术治疗外科肝胆损伤的临床应用疗效[J].医疗装备,2015,28(8):158.

[4] 李文明.肝胆外科中损伤控制性手术的运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5):125-126.

[5] 李智永.研究控制性手术治疗外科肝胆损伤的临床疗效[J].医药前沿,2016,6(20):39-40.

[6] 胡小菊.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94-95.

猜你喜欢

控制性确定性肝胆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
含混还是明证:梅洛-庞蒂论确定性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论法律的确定性、妥当性与交谈合理性*——评《法律解释学》“法律确定性问题”部分
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基于确定性指标的弦支结构鲁棒性评价
分析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损害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肝破裂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