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格列汀与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8-03-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沙格列汀性反应胰岛

赵 琦

(朝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朝阳 122000)

2型糖尿病主要发生在中年人群,其作为最典型、最高发的糖尿病类型,目前临床医学界已经目前2型糖尿病的发病制剂与胰岛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现有研究表明[1-3]沙格列汀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降糖药物。但是目前关于沙格列汀对于功能和炎性反应影响的研究却无大样本研究。本实验通过对比不同降糖方案对于胰岛功能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旨在为制定降糖药物方案提供科学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内分泌首次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病例分析对象,病例选取条件[4]:①达到《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2型糖尿病具体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不低于7.0 mmol/L,随机血糖或餐后2 h血糖(2hPBG)不低于11.1 mmol/L;②糖化血红蛋白未超过9%;③首次确诊,既往无糖尿病相关治疗史;④排除Ⅰ型糖尿病;⑤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高血糖或合并其他疾病者;⑥排除既往接受激素、调节血糖治疗者;⑦排除存在药物禁忌证者;⑧排除近期接受糖皮质激素等对炎性因子有影响的治疗者。将符合上述要求的患者根据降糖药物方案分为对照组(胰岛素联合吡咯列酮)78例和实验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83例,对照组男37例女41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55.69±3.08)岁,FPG最低7.34 mmol/L,最高10.35 mmol/L,均数(8.57±1.49)mmol/L,糖化血红蛋白最低6.41%,最高8.69%,均数(7.26±1.15)%,实验组男40例,女43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56.92±3.24)岁,FPG最低7.56 mmol/L,最高10.79 mmol/L,均数(8.69±1.63)mmol/L,糖化血红蛋白最低6.51%,最高8.75%,均数(7.42±1.19)%,组间治疗前性别、年龄、FPG、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在确诊为糖尿病均符合激素治疗指证后,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均注射两组患者腹壁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丹麦Novo Nordisk A/S,国药准字J20100037,批号141208、150417、151019、160208、160522):起始剂量0.5 U/kg,每日最高不超过70 U,临餐注射,每日2次。对照组在胰岛素注射同时口服二甲双胍(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541,批号141215、150613、151203、160531):每次0.25 g,每日2次;实验组在胰岛素注射同时口服沙格列汀(美国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国药准字H20110229,批号141106、150518、151009、160324):每次2.5 mg,每日2次,治疗期间胰岛素、二甲双胍、沙格列汀均根据血糖情况进行用量调整,均连续规范用药3个月。

表1 两组间胰岛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1.3 评价指标

1.3.1 胰岛功能测定:在监测FPG的同时,在治疗前后检测胰岛素含量(FINS),并利用FINS和FPG水平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即HOMA-B),其中FPG和2hPBG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FINS以放射免疫法测定,HOMA-B=FINS×20/(FPG-3.5)。

1.3.2 炎性因子测定:手术前后检测的炎性因子指标有C-反应蛋白(CRP)和脂多糖(LPS),CRP为免疫比浊法,LPS为酶联免疫法。

1.3.3 不良反应:在治疗期间密切注意不良反应情况,对治疗3个月内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SPSS.23.0分析数据间的差异,计量组间比较用独立t检验,计量组内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间胰岛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FPG、FINS、HOMA-B、CRP、LP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FPG、CRP、LPS均值显著降低,而FINS、HOMA-B显著升高,其中实验组FPG、FINS、HOMA-B、CRP、LPS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FPG、FINS、HOMA-B、CRP、LPS上均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低血糖病例出现,实验组共出现6例,发生率是7.23%,实验组共出现16例,发生率是20.51%,组间相比差异显著(χ2=10.365,P<0.05)

3 讨 论

目前临床研究已经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存在胰岛素分泌障碍、β细胞功能异常以及肝糖原异常分解的问题,而且在其体内炎性反应较为活跃,因此,在积极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同时,抑制炎症状态对于糖尿病预后同样重要。本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FPG、2hPBG、CRP、LPS在治疗后显著下降、FINS、HOMA-B显著升高,且在治疗期间其低血糖发生率较低,说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胰岛功能的改善效果、血糖控制效果得到良好控制的同时,炎症状态得到有效缓解,提示沙格列汀具有改善胰岛功能、抑制炎性反应双重生物学作用,而且其降糖的安全性更好。沙格列汀属于新型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其能够通过抑制肽基肽酶-4活性而减慢肠促胰岛素活性丧失速度、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同时其通过提高进胃肠道分泌肠促胰岛素的能力、调节肠道菌群等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在不仅能够调节胰岛素分泌水平,而且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功能、降糖、调整菌群平衡产生抑炎性作用。总而言之,沙格列汀与胰岛素具有改善胰岛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等多重效用,是2型糖尿病较为理想的降糖治疗方案。

[1] 吕春凤,于佩,周赛君,等.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2):759-762.

[2] 孙玥,李英,王敏哲.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172-4173.

[3] 任瑞钦,袁宁,王晓娟.沙格列汀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4例疗效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5,11(2):28-30.

[4] 赵金英,陈波,彭晓东,等.沙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2):1254-1257.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447-498.

猜你喜欢

沙格列汀性反应胰岛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总胆固醇水平影响评价
参芪地黄汤联合沙格列汀治疗降糖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用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分析
纤维支气管镜下氨溴索肺泡灌洗对非出血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在初发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