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2018-03-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压积血细胞形态学

杨 野

(葫芦岛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22)

发热疾病使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及任何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质量。而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对于血液检测和分析十分有效,能够有效的、迅速的诊断病情,故此本文旨在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特此选41例发热疾病患者以及41例无发热疾病的健康体检者共82例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资料:任意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1例发热疾病患者以及41例无发热疾病的患者共82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对此实验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41例发热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32.25±2.61)岁,根据性别可分为男性25例、女性16例;41例无发热疾病的健康体检人作为对照组,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3.18±2.46)岁,根据性别可分为男性24例、女性17例。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平均年龄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方法:对照组41例无发热疾病的健康体检者与观察组41例发热疾病患者均统一接受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以及血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10~15 mL的末梢血液制作血涂片,之后进行血涂片检查。

1.3 观察标准: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细胞形态以及血细胞形态异常的占比,其中血细胞形态分析包括红细胞压积、平均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等。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当P<0.05时,表示为两组研究对象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

2 结 果

2.1 血细胞形态比较:检查后,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平均细胞体积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红细胞压积、平均细胞体积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正常体检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细胞形态异常比较:另外可观察到,观察组41例发热疾病的患者共出现8例细胞形态异常,出现异常细胞的形态比例占19.51%;对照组41例健康体检者中共出现3例细胞形态异常,出现异常细胞的形态比例占7.32%,因此,可得出,观察组患者的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些年来,由于医疗水平的进步,血液分析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明显减少诊断时间,提高治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预后效果[1]。同时发热又称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者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患者的体温超出正常范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质量[2]。此外发热往往伴随着寒战、结膜充血、单纯疱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出血以及关节肿痛等并发症[3]。而血细胞的数量、形态以及大小的改变均能够间接或者直接的反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因此血细胞的检查是临床上越来越普遍应用的检查方式之一[4]。人体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5],其中红细胞(RBC)的数量减少时,血液中氧气的搬运能力会明显降低,造成贫血等症状,因此血液形态学检验中红细胞的变化为主要衡量是否机体产生异常的标准之一[6]。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

组别 红细胞压积(%) 平均细胞体积(μm2)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g/L)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观察组(n=41) 40.05±2.11 85.26±4.33 344.66±4.34 12.58±0.84对照组(n=41) 39.61±1.22 83.12±1.28 347.85±3.21 11.86±24.91

在临床上,对于血细胞的检验包括红细胞压积、平均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7],其中发热时,患者的红细胞的体积增大,所以红细胞的压积增加,平均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也提高[8]。另外通过此次实验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平均细胞体积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红细胞压积、平均细胞体积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正常体检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根据红细胞的形态、大小以及浓度等可判断是否患者为发热疾病。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发热疾病的患者其血细胞形态往往会发生异常,可用于判断发热疾病的发生标准之一。

综上所述,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中具有极好的效果,其血细胞状态的变化能够有效反映病情,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1] 苏兴翔.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研究,2016,24(2):185-186.

[2] 熊熙,梅娟.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34):64-65.

[3] 郑秀云.探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1503-1504.

[4] 帅荣,邓晓静,黄栋,等.研究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0):384-385.

[5] 刘凯文,武红.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心理医生,2015,21(18):70-71.

[6] 陈雪梅.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常见血液病诊断的意义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6):100-102.

[7] 尤鑫.发热疾病诊断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价值探讨[J].系统医学,2017,2(2):21-24.

[8] 宋育智,董艳.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患者病因判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670-671.

猜你喜欢

压积血细胞形态学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红细胞压积对全自动血沉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大脑前动脉分叉的几何形态学相关性研究
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对评估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意义分析
新生儿母子AB0血型不合溶血病采用不同比例成分血换血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