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影响的分析

2018-03-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右室起搏器射血

车 丽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异常导致心室的充盈或者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是目前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很多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死于心力衰竭,因为心脏的左束支传导阻滞会引起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进而不断加重心力衰竭,所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作为非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方式,近年来已经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消除心室内的传导阻滞[1],可以有效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生活质量,改善心力衰竭症状,降低住院率及病死率,延缓病程进展。CRT已成为部分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措施[2]。本研究选取近年于我院住院同时植入CRT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对其进行术后随访,从而评估CRT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并行 CRT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1~70岁。入选标准:①窦性心律;②心功能Ⅱ~Ⅳ(NYHA 分级),并且已接受最大耐受量的药物治疗 左室射血分数(LVEF)≤35%;③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150 ms。

1.2 资料采集: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力衰竭的病因、合并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肾功能不全),心律、器械类型、电极位置、体表12导联心电图(ECG)、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心脏彩超(ECHO)、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情况、6 min步行距离(6MHW)。随访包括:起搏器的参数、NYHA分级、胸部正侧位片,ECG、ECHO、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情况、6MHW,随访的时间分别为术后3个月、6个月。

1.3 方法

1.3.1 起搏器植入方法:患者均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起搏电极导线,右房、右室及左室电极导线分别置于右心耳、右室心尖/低位间隔和冠状窦的属支侧静脉或侧后静脉内。植入左室电极导线的方法:首先行冠状窦逆行造影以明确属支血管的走行情况,先选择侧静脉或侧后静脉为把静脉,如果出现膈肌刺激、阈值过高或固定不佳,则选择心大或心中静脉。之后分别植入右室、右房电极导线并测试参数。测试完成后,将电极导线与起搏器相应插孔分别连接,然后将起搏器放于胸大肌前的囊袋内,将切口缝合。如果经冠状窦置入左室电极不成功,则选心外膜植入左室电极或右室双部位起搏。

1.3.2 超声心动图:患者取左侧卧位,在胸骨旁左室长轴及四腔心切

面测量左室大小及瓣膜反流情况等。

表1 30例心力衰竭患者 CRT 治疗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表1 30例心力衰竭患者 CRT 治疗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注:*与术前比较,P<0.05

项目 QRS波时限(ms) 左室射血分数(LVEF)(%)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m) 血浆脑钠肽(BNP)(ng/L) 6 min步行(m)术前 158.9±8.6 25.7±5.3 66.4±7.9 710.4±52.6 230.5±41.6术后3个月 132.6±20.5* 39.5±6.1* 56.3±11.2* 405.6±30.8* 350.5±22.8*术后6个月 130.8±10.7* 44.5±5.6* 53.8±10.6* 256.8±35.9* 400.3±67.7*

1.3.3 观察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所有患者在超声指导下调整CRT参数,根据病情调整心力衰竭的药物,进行心功能评价及6MHW;常规ECG测量QRS波时限;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和LVEDD;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监测血浆BNP以评估临床心功能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患者均顺利行CRT植入术治疗,各项参数均正常,起搏与感知功能良好。无膈肌起搏、心包填塞、囊袋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定期随访。与术前相比,随访期间患者胸闷、气短及双下肢浮肿等症状明显好转。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QRS波时限变窄、LVEF升高、LVEDD变小、BNP明显降低、6MHW明显升高(表1)。

3 结 论

本研究主要对我院接受 CRT治疗的3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指标以及随访记录的观察。此次研究表明与术前相比,患者在术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状况、BNP、6 min步行距离均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RT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

[1] Brignole M,Auricchio A,Baron-Esquivias G,et al.2013 ESC Guidelines on cardiac pacing and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the Task Force on cardiac pacing and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J].Eur Heart J,2013,34(29):2281-329.

[2] 王方正,张澍,华伟,等.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率衰竭的临床应用[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1999,3(12):312-22.

猜你喜欢

右室起搏器射血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糖尿病心肌病右室功能的应用进展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儿童右室流出道微静脉性血管瘤1例
斑点追踪技术评估肺动脉瓣狭窄胎儿右室功能的应用
更 正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