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8-03-23李向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经产妇出血量剖宫产

李 平 李向华

(清原满族自治县中医院 妇产科,辽宁 抚顺 113300)

剖宫产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分娩手术,也是一种临床解决难产的分娩方法,因而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重要地位。但由于经产妇有过分娩经历,在其再次分娩时由于自身的不重视或医师的疏忽,易导致其在剖宫产中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多由于临床分娩时对其手术指征、检查不够全面。经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对产妇生命安全有重要影响[1],为了减少产妇分娩中发生大量出血的现象,本文将对我院87例经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原因及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资料如下。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以及出血原因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接收的经产妇剖宫产患者87例,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2.5±7.5)岁;将其列为研究组。同期另外选取87例初产妇剖宫产患者,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1.5±6.5)岁;列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需进行详细产前检查,包括测量宫高与腹围、胎心音听诊、阴道及宫颈检查、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并检查胎儿胸围及头围等。且本文选取的两组患者均采取剖宫产分娩。术前需根据患者血型备血、进行青霉素试敏等,并根据每例患者体质情况采取适宜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待药物起效后进行剖宫产手术分娩,同时注意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其引发出血的原因,而术中出血的判断是将大于500 mL的血称为术中出血[2]。待胎儿分娩后,采取缩宫素进行宫缩,并取适量抗生素等药物给予患者静脉注射,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结果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出血例数和出血原因。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89±341)mL,出血的患者有15例;对照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22±216)mL,出血的患者有6例;两组对比,研究组的平均出血量及出血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宫缩乏力的有8例,占53.3%;切口撕裂的有5例,占33.3%;其他原因的有2例,占13.4%。对照组患者中宫缩乏力的有2例,占33.3%;切口撕裂的有1例,占16.7%;其他原因的有3例,占50.0%。两组对比,研究组因宫缩乏力、切口撕裂等原因致出血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术缝合能力的不断提高,麻醉及抗感染治疗的不断进步,对产妇行剖宫产术分娩的方式越来越受患者及临床的关注和重视[3-5],剖宫产还可以解决产妇生产中出现的难产等症状,可及时的救治产妇与新生儿,在临床分娩中占据重要位置。但行剖宫产术中的出血量较非剖宫产分娩的出血量大,尤其是经产妇术中出血量会比初产妇的出血量大,为探讨其原因,本文选取了我院经产妇患者与初产妇患者进行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对比,同时分析其原因。结果通过本文对经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发生情况的探讨和分析,引起经产妇出血的原因包括宫缩乏力、切口撕裂等,而引起此类情况发生的原因临床分析为,由于经产妇对产前检查不仔细、不认真,考虑其有过分娩经验所以忽视了检查;同时由于医师缺乏重视,未对产妇进行胎位的细致检查和观察,因而在分娩时导致患者出现延长产程的时间,大量消耗体能,当产妇到第二产程仍需较长时间时才发现问题的严重,从而造成产妇出现宫缩乏力等情况,并导致其术中出血量比较大。若不及时采取措施,会危机产妇的生命安全。

鉴于上述原因的分析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①临床应提高对经产妇产前检查的重视,分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制定有效的分娩方式,并督促患者在术前进行全面检查,判断是否有巨大儿的产生,并在术中观察其各项指征,包括产妇生产时的胎心率、羊水的性状以及颜色、宫口扩张的程度、胎头的下降情况,尤其要关注孕妇的宫缩情况,包括宫缩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强度,观察孕妇是否有力量生产,如果缺乏可及时补充能量,防止孕妇疲劳,尽量减少产妇的紧张情绪,防止情绪对生命体征造成影响。医护人员同时要对其产程时间、难产、胎膜早破等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出判断及处理。②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妊娠期健康保健、孕产妇相关知识的宣传,例如患有慢性疾病或者有凝血障碍的患者,应建议积极治愈疾病之后在准备怀孕,否则需要采取避孕措施,孕妇进行孕期检查时,医护人员要及时对高危孕妇进行筛查和监护,针对潜在因素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患有妊娠综合征的孕妇需要积极治疗并发症,如果孕妇存在贫血或者妊高征,需要提前住院分娩,在分娩前加强对产妇的产前检查,仔细观察胎儿的体位及头围等,并询问产妇之前分娩时是否出现过难产等情况;③医师在进行剖宫产手术前需要详细了解孕妇的病史以及生产史,详细了解既往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孕妇的既往手术史。对孕妇身体做详细的检查,包括孕妇软产道和骨产道的情况,根据胎儿的大小、胎盘的成熟度结合孕妇自身情况进行做好手术指标评估,结合多方面因素后,确定生产方式,对于胎位不正、胎儿宫内缺氧、双胞胎或者多胞胎的孕妇需要今早进行手术分娩,避免判断不准确在顺产进行时改为剖宫产,造成子宫收缩乏力,胎儿娩出困难,导致子宫切口发生撕裂增加术中出血量,同时注意剖宫产切口的长度要适宜,为防止患者切口撕裂而出现出血的情况,在剖宫产分娩时应先娩胎儿头部;待新生儿分娩后应及时采用缩宫素给予患者进行缩宫治疗,减少其引发术后大量出血的概率。④加强产科医护人员的学习,能够准确的判断剖宫产书中的各项意外,准确判断术中出血的位置,迅速执行治疗方案。同时通过院内组织的各种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熟练掌握处理术中出血的方法,降低剖宫产中术中的出血量,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综上所述,经产妇行剖宫产术中出血率比较高,与宫缩乏力、切口撕裂等有关,临床应提高重视,并需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减少患者出血的概率。

[1] 肖丽敏.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30-31.

[2] 卢楚红,尹玲英,李燕.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584-585.

[3] 彭文湃,郑晓丹,卓有珍,等.经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7):78-79.

[4] 郭静.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81-1182.

[5] 隗洪进,隗伏冰,叶玲.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413-414.

猜你喜欢

经产妇出血量剖宫产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经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观察二胎政策开放后对高龄经产妇妊娠特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高龄经产妇妊娠特点及分娩方式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不同年龄段高龄经产妇妊娠特点及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剖宫产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