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分析

2018-03-23吴晓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维甲酸反式

吴晓丹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辽宁 辽阳 111000)

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的一个特殊亚型,其具有早幼粒细胞增多、凝血功能异常等特征,在细胞遗传学上,可检测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第15号染色体上)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第17号染色体上)融合。目前,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药物。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能够诱导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维A酸受体(PML/RAR)α融合蛋白调变/降解,两种药物之间不存在交叉耐药,联合使用具有协同增强作用。本次研究以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对象,对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的近期疗效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共90例。纳入标准:经细胞化学、遗传学、形态学及流式细胞免疫表型检查确诊,符合相关诊断标准[1];完成诱导化疗达1个疗程以上。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及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5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35.6±5.4)岁;白细胞(13.4±1.6)×109/L,血小板(44.8±20.5)×109/L,血红蛋白(71.2±5.4)g/L,骨髓早幼粒细胞(61.1±10.5)%。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35.1±5.9)岁;白细胞(13.6±1.5)×109/L,血小板(44.5±21.1)×109/L,血红蛋白(71.8±5.2)g/L,骨髓早幼粒细胞(61.8±10.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山东良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83494)治疗,口服45 mg/d,3次/天。观察组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80664)进行治疗,口服全反式维甲酸40 mg/d,2次/天;静脉滴注三氧化二砷10 mg/d;治疗期间根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肝功能变化及维甲酸综合征等情况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所有患者诱导缓解治疗后,采取蒽环类药物进行巩固化疗,及时补充血浆、血小板,并予以小剂量肝素抗凝等对症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反应测定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比较完全缓解(CR)率、达CR时间及白细胞峰值。CR诊断标准[2]: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恢复正常范围,原粒+早幼粒≤5%,巨核细胞系及红系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t和χ2检验,P<0.05说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CR率的对比:观察组CR患者40例,CR率为88.9%;对照组CR患者32例,CR率为71.1%;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4444,P<0.05)。

2.2 两组达CR时间、白细胞峰值及PML/RARα转阴率的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达CR时间、白细胞峰值及PML/RARα转阴率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达CR时间、白细胞峰值及PML/RARα转阴率的对比(-x±s)

3 讨 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形态学表现为骨髓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浸润,细胞遗传学表现为第15号与第17号染色体相互易位,临床表现为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目前,诱导分化和凋亡药物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要方法。既往报道指出,单纯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导致早期疾病复发或出现高白细胞血症。多中心研究证明[3],三氧化二砷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有研究证实,三氧化二砷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高达85%。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联合三氧化二砷与全反式维甲酸能够根除白血病细胞克隆,通过建立小鼠模型发现,高浓度三氧化二砷诱导凋亡,低浓度三氧化二砷诱导分化,其机制是降解

PML/RARα融合蛋白,而PML/RARα融合蛋白则是三氧化二砷与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疾病的共同靶点。有学者提出,三氧化二砷与全反式维甲酸两种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可促使各自诱导细胞分化凋亡能力增强;两种药物相互作用,可促进各自的敏感性,且无交叉耐药作用。亦有研究认为,两种药物联合诱导细胞分化、凋亡的效果优于三氧化二砷或全反式维甲酸单独用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CR率为88.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1%;观察组达CR时间明显缩短,白细胞峰值的控制有效,PML/RARα转阴率升高;两种患者CR率、达CR时间、PML/RARα转阴率及白细胞峰值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三氧化二砷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诱导缓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显著,与相关研究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4]。另外,本研究结果提示,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可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情进行预测和评估,及时对PML/RARα阴转阳的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可对病情进展进行有效控制。综上所述,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联合使用三氧化二砷与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疾病的近期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和运用。

[1] 马向娟,任汉云,岑溪南,等.化疗、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序贯治疗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5):328-332.

[2] 吴勇,李先芳,杨景辉,等.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前后微小RNA表达变化[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7):546-551.

[3] 陆滢,李枫林,牧启田,等.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17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5,36(5):372-377.

[4] 刘冰,徐皓,魏旭东,等.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双药诱导缓解治疗对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白血病·淋巴瘤,2015,24(11):650-653.

猜你喜欢

三氧化二砷维甲酸反式
三氧化二砷三元复合物纳米递送系统的构建及评价
反式EPA/DHA的来源、检测技术与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三氧化二砷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三氧化二砷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骨碎补醇提物对维甲酸致小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
维甲酸联合胆汁酸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的影响及初步机制研究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分析
服用维甲酸的年轻人要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