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

2018-03-23马俊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流病兰索拉胸骨

马俊玲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中医院,辽宁 朝阳 122400)

胃食管反流病是以LES功能障碍为主的胃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引起的烧心等症状,严重的可有胸骨后疼痛。抑制胃酸分泌和增加LES压力、改善食管蠕动、促进胃排空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规治疗措施。我院2011年~2013年口服莫沙比利同时口服兰索拉唑治疗GERD,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门诊观察及住院治疗的56例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男29例。女27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48岁,发病时间2个月~7年,患者自觉烧心、反酸、胸骨烧灼感。所有患者均经胃镜确诊为单纯的GERD,不包括恶性肿瘤、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手术等,无肝硬化、胆囊炎、胰腺炎等病史。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八版内科学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1.2 药物及给药方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近1个月内未应用抑酸及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治疗组应用兰索拉唑30 mg,空腹口服,日2次;莫沙比利5 mg,餐前30 min口服,日3次。对照组应用兰素拉唑30 mg,空腹口服,日2次。两组均连续服用8周,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烧心及胸骨后烧灼感的缓解时间,所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观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无烧心及胸骨后烧灼感,胃镜检查可发现食管黏膜无损伤。缓解;临床症状未完全缓解,间歇发作烧心及胸骨后烧灼感,胃镜检查可发现食管黏膜红肿。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烧心及胸骨后烧灼感仍存在,严重的可有胸骨后疼痛,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仍红肿、渗液及糜烂。

2 结 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见表1。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组在胃镜下食管黏膜的愈合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2.2 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组用药期间有1例出现腹痛,后自行缓解;对照组用药期间有1例出现皮肤瘙痒,均未影响用药。

3 讨 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是食管的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及食管黏膜的屏障作用下降所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抗反流屏障的结构与功能异常,致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及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增强所致,同时食管清除作用降低及食管黏膜的防御作用下降,使抗反流功能丧失、食管的清除能力下降,对酸的廓清功能发生障碍,食管黏膜本身对反流引起的损害抵抗功能降低;而而反流物中直接损伤食管黏膜的物质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及胆汁(非结合胆盐和胰酶)。胃酸是损伤食管黏膜主要因素,胆酸及胰酶次之,故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上除通过多种因素使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增加,同时改善食管蠕动,增加胃肠动力从而促进胃排空,致使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物质减少,同时减少反流物与食管的接触时间,这期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抑制胃酸的分泌,降低损伤因素对食管黏膜的作用,因此PPI是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最有效的药物,兰索拉唑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的壁细胞,不可逆地抑制壁细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使基础胃酸的分泌减少,每天服用2次,可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分泌,维持一个稳定的低酸的胃内环境。而莫沙必利为选择性5羟色胺(5-HT4)受体激动剂,可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增强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缩短胃内容物与食管的接触时间、增强胃蠕动及胃排空。故应用单一的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部分病例未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而与莫沙比利同时服用,两种药物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缩短GERD的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且莫沙比利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轻,不影响用药。故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优于单用兰索拉唑,安全有效,值得借鉴推广。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43.

[2] 周小云.不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2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7):53.

[3] 武文平.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20-21.

[4] 冯子南,尹广利,徐湘江,等.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3):278-279.

[5] 徐令红.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1):142-143.

[6] 徐勤蓉,高烽.兰索拉唑联合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6):2917-2918.

猜你喜欢

流病兰索拉胸骨
胸骨柄体脱位一例
注射用兰索拉唑与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及禁忌*
成人心脏手术胸骨正中入路术后胸骨闭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兰索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
板型胸骨固定系统与爪型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手术中胸骨固定中应用效果比较
胸骨结扎带固定胸骨在成人前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兰索拉唑的十例常见药物配伍禁忌
雌激素水平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