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不同时期艾滋病患者肠道菌群量的变化及意义

2018-03-23王丽娜吴翠松陈薇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粪肠双歧球菌

王丽娜 吴翠松 陈薇薇

(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艾滋病科,江苏 镇江 212005)

艾滋病(AIDS)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因较高传染性和不可治愈性引起极高的关注。艾滋病患者会出现的各种严重并发症及肿瘤,预后极差,使其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已经影响到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社会稳定[1]。本实验采用实时荧光PCR(real-time fluorescener)方法将艾滋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粪便中的五种细菌进行定量检测,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肠道菌群变化的差异,为临床诊疗进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观察组:2010年1月至2016 年1月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患者大便标本各10份,共30例,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 (36.05±8.93)岁,粪便采样前4周内未使用抗生素或微生态制剂;其C淋巴细胞数在(0~676)×106/L,并且无慢性腹泻症状。

1.1.2 对照组:正常对照组30例,男性例22,女性8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 (33.13±8.73)岁。来源于观察组的配偶或工友共30例。均无胃肠道疾病史,留取粪便标本前4周内未使用微生态制剂或/和抗菌药物。

1.2 研究材料

1.2.1 引物设计根据细菌的ddl基因序列设计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的特异性引物;根据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大肠杆菌的特异性引物。

1.2.2 实验试剂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荧光染料等。

1.2.3 主要仪器 PCR扩增仪、电泳仪等。

1.3 方法:留取自然排便的新鲜粪便,取回实验室,用天平秤取每份100 mg,按实验要求处理后,按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供的说明提取正常对照组及艾滋病患者的粪便细菌DNA[2]。

1.3.1 依据正常对照者粪便基因组DNA来制作五种菌群的标准曲线,应用PCR方法对细菌引物进行特异性扩增,将得到的扩增产物按DNA纯化试剂盒说明进行纯化,测定纯化产物A值及浓度,依据实验结果制作标准曲线。

1.3.2 将待测粪便样品中提取的DNA分别进行5种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根据反应溶解曲线分析产物的特异性,并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一致性检验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用扩增曲线来表示不同拷贝数的模板循环数与荧光强度关系,二者关系呈S形,分为基数期、对数期及平台期3个阶段。其中对数期是荧光信号指数扩增阶段,细菌的定量分析在这个阶段进行。

2.2 以对数转换后的拷贝数为横坐标,以循环数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作为待测样品的定量检测的参照标准。

2.3 通过溶解曲线反向验证引物的特异性,以上5种细菌的溶解曲线均为单峰,说明扩增产物单一。

2.4 粪便细菌定量检测结果:AIDS/HIV患者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数量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和屎肠球菌的数量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肠道是人体内细菌密度最大的部位,肠道内正常菌群之间互相依赖、制约形成肠道微环境,是人体最重要的微环境。人体绝大部分的淋巴组织及细胞定位于肠道组织内。约40%的总T细胞位于肠黏膜上皮内。因此肠道成为HIV感染早期病毒复制的靶点[3],也是CD4

+T细胞遭受破坏的主要部位。故消化道是HIV感染过程中最常发生并发症的系统之一。双歧杆菌是专性厌氧菌,占肠道总菌量的99%,具有免疫调节也营养的作用,大肠杆菌、粪肠球菌等兼性厌氧菌占肠道菌群的百分之一,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不致病。一旦平衡遭到破坏,微生态失调即可造成感染[4]。几乎所有AIDS/HIV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病毒攻击肠道中的T细胞,肠壁屏障功能受损,肠道敏感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条件制致病菌如粪球菌、大肠杆菌等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释放的内毒素移位,促进肠源性感染的发生与发展[5],引发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本实验通对AIDS/HIV患者肠道内五种细菌的定量,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IDS/HIV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数量显著下降,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多。从而说明AIDS/HIV患者肠黏膜屏障受到攻击破坏后,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菌急剧减少;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得以大量繁殖,发生细菌移位,导致全身感染,最终不可控制,出现多器官衰竭,同时还有可能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如卡波西肉瘤、恶性淋巴瘤、子宫颈癌[6]。随着对AIDS/HIV患者肠道微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临床预防及诊治提供了可靠地参考。

表1 粪便标本细菌定量检测结果(-x±s,n=30)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组.艾滋病诊疗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29(10):629-640.

[2] 郭世奎,王昆华,龚昆梅,等.结直肠癌患者粪便DNA提取方法的比较[J].云南医药,2009,30(5):520-523.

[3] 张琳萄,夏雪山,郑永唐.艾滋病猕猴模型的肠道病理学研究进展[J].免疫学杂志,2015,28(3):265-276.

[4] 吴建军,曾清,温广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2):116-117.

[5] Magnotti LJ,Deiteh EA.Burns,bacterial translocation,gutbarrier function,and failure [J].Bum Care Rehabil,2005,26(5):383-391.

[6] KOIKE M,Masuda A,Ichikawa K,et al.Plasmablastic lasmablastic lymphoma of the duodenal and jejunum[J].Int J Clin Exp Pathol,2014,7(7):4479-4483.

猜你喜欢

粪肠双歧球菌
2015—2020年某院肠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益生菌产品中双歧杆菌计数培养基的比较研究
微酸性电解水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抗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粪肠球菌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养猪业中的应用
双歧杆菌及其产品缓解肠炎症状的研究进展
北京地区腹泻犬、健康犬粪便粪肠球菌耐药性、毒力基因及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粪肠球菌临床株对泰利唑胺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