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模式对小儿输血的影响

2018-03-23蔡世川边兴艳钱长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期
关键词:科室流程患儿

蔡世川 边兴艳 钱长江 杨 勇 闫 杰

(1 大连市儿童医院 检验科,辽宁 大连 116012;2 大连市妇幼保健院 检验科,辽宁 大连 116023)

输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抢救及治疗方法,在各科疾病中均有广泛应用[1]。小儿白血病、肾病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外科创伤等疾病发病率均逐年升高,部分患儿需要输血进行抢救及治疗[2]。输血流程涉及多个科室及医护人员,操作繁琐、耗时较长,任何环节出现闪失均可造成严重后果。患儿体质娇弱,病情变化迅速,临床在对患儿输血过程中必须争分夺秒,为缩短备血时间、降低操作失误概率,临床应用集束化模式干预患儿输血过程,提高临床效果。我院临床科室对患儿输血过程应用集束化模式干预,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临床科室就诊需要输入成分血的患儿60例,其中外科创伤患儿13例、白血病患儿1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1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3例,其余11例患儿为多次输血。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其中年龄1~13岁,平均年龄(8.1±3.7)岁,对照组30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8.2±3.5)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纳入标准:纳入病例诊断标准符合《临床输血操作指南》中适应证,临床症状:创伤后大量出血,血红蛋白低于110 g/L,血小板低于100×109/L,血型及RH型均符合备血型号。

1.3 观察指标:统计各组患儿备血、血液运输、输血操作过程所耗费的时间。

1.4 方法:两组均根据临床输血指南,对照组患儿通过常规输血流程,针对病情下达输血医嘱,标本采集、静脉通道建立,血制品准备,输血观察等操作流程。试验组操作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模式干预,临床、检验及输血科室医护人员成立集束化模式小组,把握输血流程现况。优先诊查需要输血患儿,根据病情下达输血医嘱,责任护士掌握临床沟通技巧,优化与家属医患沟通,降低投诉率,使家属及时同意并确认输血治疗。以温和的语气及轻柔的操作准备患儿静脉通道穿刺,降低患儿哭闹、焦躁、恐惧情绪,可通过精神及物质奖励分散患儿注意力,减轻患儿穿刺时疼痛程度,鼓励患儿增强治疗信心,提高临床采血、输血依从性。临床标本采集、送检及血液运输均由专人负责,深刻掌握各项登记、信息核对、交接流程,保证标本的安全及准确,缩短备血时间,杜绝失误发生。像家属交代改善患儿血管状况的功能活动及饮食搭配,提高静脉血管状况,减轻采血及输血操作阻力。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试验组备血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随着临床治疗及抢救措施的进步,输血操作频次可高达每日3~5次[3]。输血流程需要临床多个科室及医护人员参与,对医师医嘱、护理操作、物品准备、信息核对、采血及标本送检、血液在各科室的交接等工作均耗费大量人力及时间[4]。集束化模式是将临床循证理念应用于患者管理及治疗过程中的实践。集束化干预包括成立集束化干预组员,循证干预备血流程,指定治疗预期目的,并对流程疗效进行评估、改善[5]。集束化模式应用于输血患儿操作流程经过临床证实能够改善患儿治疗结局[6]。在患儿输血流程中每一项操作均分配于专人,不间断或选择性应用各项环节,以达到缩短备血时间的目的。本文选取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大连市儿童医院各科接受输血治疗患儿60例,应用集束化模式干预患儿输血流程,观察各组患儿备血时间,结果证实集束化模式干预患儿输血流程可明显缩短备血时间,降低操作复杂性,提高输血安全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根据患儿病情制定相应集束化干预模式,流程可广泛推广应用。

表1 两组患者备血时间比较(-x±s)

[1] 陈颖,吴彩娥,华桂珍,等.低年资护士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培训模式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4,28(8):2982-2983.

[2] 吴迪,张晓威,李冀,等.综合性医院医生输血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11):898-900.

[3] 彭树兰,吴小荣.集束化管理策略在输液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0):3163-3164.

[4] 单君,朱健华,顾艳荭.集束化护理理念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889-891.

[5] 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21-127.

[6] 曹力,周丽娟,刘新民.临床护理操作失误防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97.

猜你喜欢

科室流程患儿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