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古城镇旅游资源特征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2018-03-22赵楠

魅力中国 2018年42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发展策略特征

摘要:本文将我国古城镇旅游资源作为研究主体,通过对古城镇旅游资源分布的分析与阐释,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古城镇旅游资源特征的比较,获取了古城镇旅游的共性特征和差异性特征,明晰了今后古城镇旅游的发展方式,提出了古城镇旅游的发展策略,为古城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古城镇;旅游资源;特征;发展策略

一、古城镇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

古城镇是存在于中尺度地理空间上的一种特殊景观它是由历史遗留下来的古民居建筑群、历史事项、艺术表现、自然环境、人类生产活动以及一种抽象的文化内涵、风格、古韵氛围等组成的综合景观体。

(一)古城镇旅游资源的分布

以我国地理区划为依据,分为北部、东南部、南部、西南部和中部五大古城镇旅游资源。北部以山西的平遥、张璧和王家大院为代表,其布局具有典型的中国北方地区建筑和结构特征;东南部以江苏的同里、周庄和木渎及浙江的西塘、乌镇和南浔为代表,其布局具有典型的江南吴越地区临水而居的建筑结构特征;南部以福建的和平、漳州,广东的开平、赤坎为代表,其布局具有岭南独特的建筑布局特征,在个别地区同时兼有中西方文化特征;西南部以云南的丽江、大理、泸沽湖、香格里拉,广西阳朔、黄姚和龙胜,贵州的镇远、青岩,四川的阆中,重庆的瓷器口、龚滩,湖南的凤凰等为代表,具有明清时期典型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居建筑布局特征;中部以安徽的歙县,江西的景德镇、婺源为代表,其建筑布局具有独树一帜的华中本地民居特征。

(二)古城镇旅游资源的特征

1.共性特征

(1)自然与人文相结合

古城镇旅游资源所处地区通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到处洋溢着朴素、自然的田园之感。小桥流水人家的别样景致,让人产生一种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闲适感,游客通过感受古城镇居民传统简单的饮食起居,进一步领略当地淳朴的民风、民俗,在品味古城镇沧桑岁月的同时,感悟人生,发追古思今之情。

(2)古典与现代相融合

在古城镇旅游资源所在地,保存完整的古建筑、古街、古巷、古宅随处可见,各类手工作坊、传统工艺品及当地特色美食,极易让人产生怀旧之感,享受时光倒流所来带的独特欣喜。同时,随着新的娱乐和休闲设施和场所的不断涌现,古城镇在给游客带来便捷和松弛的同时,也会使人在心灵深处不断的体味着静谧与激情的碰撞。

(3)建筑与风俗的融合

古城镇旅游资源其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建筑与风俗两方面。在建筑方面,地域、种族、功能、年代等的不同,造就了各地古城镇在风格、规模以及感受方面的千差万别,正是这种多样性及其所产生的美学特征成为古城镇旅游资源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2.差异性特征

(1)地域差异

古城镇旅游资源其建筑风格千差万别。以山西为代表的北部承袭了北方民族粗犷、厚重的建筑风格,建筑材质以砖土为主,形式上推崇四合院和窑洞。以江浙为代表的东南部倾向于精致、柔美的园林式建筑风格,依水筑屋,形成了水、路、桥、居、镇一体的江南韵味的建筑景观。以江西、安徽为代表的中部秉承了徽派商贾文人的审美取向,推崇高墙深院、青瓦白墙、小窗和马头墙的奇妙民居组合。以南部为代表的福建、广东,将民居设计成土楼和碉堡,彰显了人文因素对建筑景观的影响。西南部融入少数民族元素,无论是吊脚楼云集的凤凰、重檐悬山的青岩、一进两院的丽江都反映出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风土人情更成为一大亮点。

(2)审美差异

基于对我国主要古城镇的分析与比较,依据古城镇美学构成主体的不同将古城镇的审美差异归为自然景观审美、建筑景观审美和民俗旅游景观审美三类。如平遥古城、王家大院、和平古镇侧重建筑景观审美,古城镇的自然景观美学特征则较为匮乏,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古城镇其民俗旅游景观则是其审美的重点。

(3)发展方式差异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在定位、政策、管理等方面的差異,造成了各地区古城镇旅游存在极大的差距。从商业化运作来看,四大古城的管理较为成熟、配套服务体系也比较健全,但古城镇特有的原始、朴素性较为匮乏,无法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灵诉求。存在同样问题的是交通较为便利、知名度较高的一些古城镇,如江南六大古镇、凤凰、瓷器口、歙县等。而地处偏远、人迹罕至的古城镇,则具有纯正而朴素的原始美感,民风淳朴真挚,更加吸引人。

二、古城镇旅游资源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古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积极建设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打通古城镇与重要交通枢纽之间的海陆空通道,突破交通困难对古城镇旅游发展的制约。其次,在保留古城镇原始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加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第三,提升当地居民对古城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认识,可持续的经营和发展理念,珍惜和爱护赖以生存的古城镇环境,积极融入精品旅游线路,推进其服务职能的全面升级。

(二)提升古城镇旅游资源品质

积极整合古城镇周边旅游资源,依托特色文化,打造以古城镇旅游为核心、生态农业旅游、乡村旅游旅游、风俗体验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产业体系,突出古城镇的原始的风貌与风俗,倡导游客以一种自然体验的方式融入到古城镇的居民生活中。搞好当地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主打精品,回避粗制滥造旅游产品的蔓延。

(三)打造古城镇旅游资源品牌

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核心,紧紧抓住古城镇旅游的资源的特色,积极开展与营销商的合作,依托互联网的传播优势,迅速扩大古城镇品牌的知名度。同时抓住古城镇所在地区的民俗和节庆优势,大力开展具有观赏和互动性质的民俗旅游项目,强化民俗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方志远,冯淑华.江西古村落的空间分析及旅游开发比较[J].江西社会科学,2004,(8):220-223

[2]刘婷,张阳生,高连海等.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救保护与活力复兴—以山西大阳古镇为例[J].人文地理,2009,107(3):97-100

[3]王雪梅.论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保护与利用[J].中华文化论坛,2004,(3):37-41

[4] 肖明光,陈欣.汉唐古镇两宋明城 —福建泰宁古城的保护与发展[J].城乡建设,2004,15(2):50-55

作者简介:赵楠(1982-),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基金项目:沈阳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16-233-5-04);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SYSK2018-20-05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发展策略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