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入心理教育策略

2018-03-22唐伦波

魅力中国 2018年42期
关键词:生活经验心理教育小学数学

唐伦波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才能够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还能够帮助教师清晰地认识到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教育;生活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能够使学生走出自卑、沮丧、叛逆等负面消极情绪和心理阴影,使学生通过情景、故事去体会和感悟自身的心理品质,领会所学内容,提升自我的思辨能力,从而实现教师设计的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能够通过情境或故事从心理上产生乐趣,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了教师对其的积极认可,保证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打造数学教学环境。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心理教育常见的问题

(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没有满足心理教育的要求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具备很强的好奇心,非常乐于积极的探索,经常不知疲倦的对周围的环境事物进行交流,学生与生俱来的这种天性是建立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内在驱动力,更是学生求知力产生的重要源泉,培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但目前适应了传统授课方式的学生能不能及时适应新的角色还有待观察,只有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使学生产生足够的数学学习兴趣,但学生还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调整与努力才能配合心理教育的要求,所以,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二)心理教育的效率可能性较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有实效的教学全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需要准备资料、学生查阅和讨论等来完成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在这时可能因为由于数学内容的难度而产生焦虑,导致在心理上无法承受学习难度的加大,心理压力增大,学习效率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心理状态,可采用游戏教学法进行引导。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难以开展心理教育

很多数学教师认为在课堂中提问是最好的教学方式,但有极少一部分老师还是会按照自己在课下所制定的教学方案从头到尾阐述一遍,学生的学习难度不是很大,学生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但学习积极性不强。另外,一些老师由于对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内容不够了解,对案例的设置不仅空洞、简单而且直白,导致学生无法接受教师的教师的授课方式。而且,小学课堂仅有40分钟,教师为了按照教学需求追赶教学进度,学生的思考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只能够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对问题做以解答,长期以往,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心理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

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课堂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都会要求学生利用曾经学过的知识点与现在所学知识点相互结合,但是通常情况下,新知识和旧知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进行梳理。教师应当要求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对学生的智力发出挑战,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学生必须对之前学过的知识加以积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发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从中获得启发,从而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由于心理素质的限制,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以常见的实物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将生活中的实物引用到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把握学习与生活空间的关系。

小学五年级接触“平行线的画法”,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中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来进行试验演练。教师可以将教室中的窗户作为对象让学生进行研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根据你所熟悉的窗户结构,如何能够画出我们现在所学的平行线,大多数学生由于对平行线这一概念第一次接触,因此不知道将三角尺和直尺放在哪个位置,有的学生对于换了方向的直线不知如何去畫,直尺来回转换后几次方向也未能找准位置,无法保证画出的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的情况,很多学生对于直尺的移动感到纠结和困惑,因此教师在对于窗户的画法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如何能够保证窗户边缘在平移前后与已知直线是平行的?如何能够在窗户上安装窗门?在安装窗门是应当需要注意什么?画平行线的步骤需要哪些?因此将装窗户作为研究对象引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方便学生对“平行线的画法”的进行理解,并能够对其步骤进行记忆。

(三)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通常都对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学习规律创造新颖性,让学生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挑战。例如,学生在对“角的量度”进行学习时,由于量角器的数字在内外两圈都有包含,并且量角器的数字具有反向性特点,学生在对量角器进行学习时,往往对数字找不到清晰的方向,因此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对量角器的角度问题进行训练。在这一过程,教师可以以自己的身体作为角的顶点,将手臂作为量角器可以旋转的角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从两臂的重合开始,将一臂作为静态,另一臂作为动态进行度数的转换,然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辅助性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对量角器可以张开的角度进行感受,然后进行方向的对换,反复练习,最终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对“角的量度”进行掌握,虽然有时在度数展开的角度上不够精确,但学生会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对角度的学习更加轻松,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何小亚.学生“数学素养”指标的理论分析[J]. 数学教育学报. 2015(01)

[2] 吴小莉.充盈数学文化意蕴,培养“博雅”数学素养[J]. 生活教育. 2018(01)

[3] 黄晓云.融入数学文化 提升数学素养[J]. 教师. 2017(30)

[4] 巫梅芳.培养学生数感,提升数学素养之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09)

猜你喜欢

生活经验心理教育小学数学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