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合并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护理

2018-03-22覃贞杰

关键词:心电监护心肌梗死心功能

蒙 艳,覃贞杰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中医医院,广西 来宾 546100)

急性心肌梗死即因人体严重性和持久性心肌缺血所引发的急性心肌坏死症[1-2]。大量临床相关研究表明,心律失常是该疾病的最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50例作为研究样本,并根据奇偶数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一般组和实验组,各25例。其中,一般组男女比例为:15∶10;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为(55.29±5.27)岁;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12例,Ⅳ级5例。实验组男女性比例为13∶12;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为(55.15±5.10)岁;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13例,Ⅳ级4例。就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予以一般组患者常规性护理(用药指导等),而后在此前提下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抢救护理:由于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病发初期亦引发心律失常等诸多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将患者安排于ICU中接受治疗,同时务必要落实好心电监护措施;在确保患者解除呼吸障碍后为其予以供氧支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以第一时间补充电解质,以确保其机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调整;对于休克患者应及时对其采取扩容治疗措施,利用扩血管药物促使其血管扩张,及时向缺血部位输送血液;对于出现心室颤动的患者,采用非同步直流电对其进行除颤;对于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应谨遵医嘱采用阿托品(浙江瑞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465)对其进行静脉滴注,以降低其心肌耗氧量。

1.3 观察指标

由本院临床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情况及抢救结果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心功能指标

护理后优于护理前;实验组优于一般组,一般组与实验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在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中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抢救结果

实验组优于一般组,两组患者在抢救结果的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一般组与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4.00%(21例)和100.00%(25例)。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情况(±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情况(±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一般组相比,*P<0.05

?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结果(x±s)

3 讨 论

部分临床研究专家表示,治疗是有效改善该类患者病情及稳定其心功能指标的最基本措施,而要想进一步优化临床抢救结果,确保其病情恢复速度的有效提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亦必不可少[3]。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及时抢救、心电监护、病情监测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首先,及时性的抢救有利于稳定患者的病情,减少生命风险;其次,心电监护与病情监测有利于医护人员时刻明确患者的病情发展走向,为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进而不断提高临床医护工作的安全可靠性[4]。在本文研究中,经区别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在心功能指标与抢救结果中均优于一般组患者,且两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便进一步凸显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的必要性。

[1] 曲艳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3):162-163.

[2] 张晓宁,孙洪云.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317-318.

[3] 张 轶.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1):58-59.

[4] 王洪飞.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07):108-109.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心肌梗死心功能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PDCA 循环管理对降低冠心病监护病房心电监护误报率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