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针灸治疗心悸临床选穴规律研究

2018-03-22姜慧慧王朝辉

关键词:选穴腧穴针灸

姜慧慧,王朝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心悸”这一病名最早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亦称“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惊悸”;西医称之为“心律失常”等[1]。临床表现是指患者自觉心脏搏动异常、忽快忽慢,时发时止,严重时不能自止的一类疾病,常伴随胸闷气短、眩晕、乏力倦怠、失眠、健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脉证为迟、沉、数、代、结、促等[2]。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患病率逐年增加[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文献来源

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时间限定为2007年1月~2017年12月。

1.2 检索方法

以心悸、心动过速、心律失常、早搏为主要检索词,并含针刺、针灸、针灸疗法、针刺治疗。

1.3 文献纳入标准

①主要治疗方法以针灸为主(治疗组为针灸治疗,对照组可以是单独针灸或其他治疗方法);②研究对象明确诊断为心悸;③临床方案设计相对合理,设有对照组;④具有明确的针灸穴位处方;⑤所采用的诊断或疗效评价标准为国际或国内公认的通用标准。

1.4 文献排除标准

①不以针灸诊疗手段为主的临床研究文献;②文献内容以理论和综述等为主要论述;③动物实验研究;④个案报导;⑤重复发表的文献;⑥运用非传统针灸疗法(如耳针、头针等)的文献;⑦研究结果为无效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文献。

1.5 建立数据库

将所录取文献中的针灸腧穴处方进行整理,腧穴名称规范以GB/T22163-2008《腧穴名称与定位》为参考。核对无误后,将数据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4],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从数据库中提炼针灸治疗心悸的腧穴规律。共检索出107篇文献,按纳入标准最终有效文献是34篇,共使用穴位总数为51个,总频次237次,涉及12条经脉。

2 结 果

2.1 取穴频次统计分析

按照腧穴出现频次进行排名,选取使用频率在3次(包含3次)以上的腧穴共计23个腧穴,使用频次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内关、足三里、神门。

2.2 特定穴属性分析

特定穴如同其字面含义,是指十四经穴位中有特定的名称,特殊作用的腧穴,不仅在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在针灸临床上也被广大医家所重视[5]。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特定穴的使用率远远高于非特定穴,其中五腧穴使用频率最高,高达89次。

2.3 腧穴所属经络运用规律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腧穴所属共涉及12条经络,使用频次最高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其次是手厥阴心包经,任脉和手少阴心经。

2.4 腧穴-部位相关性研究

根据分析结果可知,针灸治疗心悸所选腧穴以四肢部最多,总频次达123次,用穴23个。头颈部用穴最少,从选穴的分布部位可知针灸治疗心悸注重循经取穴。

2.5 腧穴配伍分析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数据分析”→“医案分析”→“穴位规则”→“穴位模式”进行统计分析,置信度为0.9,得出处方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腧穴配伍模式,共选取出现频度在10次以上的的腧穴配伍,共有9组。出现频度较高的腧穴配伍为内关,神门;内关,足三里以及内关,心俞。见表1,2。在表1中腧穴配伍频率的基础上,用“穴位规则”→“规则分析”→进行腧穴配伍“关联规则”分析。

表1 腧穴配伍分析

表2 关联规则分析

3 讨 论

3.1 选穴规律分析

针灸治疗心悸的首选腧穴是内关,其次是足三里,神门,心俞,膻中等。采取局部选穴配合远端选穴,内:内面,关:关口,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穴,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临床上常用的要穴。《针灸甲乙经》曰:“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故内关具有益气养心、疏通心脉、镇静止痛的功效,擅治心脏血脉诸疾。神门是手少阴心经原穴,《灵枢》曰:“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针刺神门能够调节心气,治疗脏腑疾病。心悸病位在心,故取局部的心俞穴、膻中穴等改善局部情况,并配合远端的穴位神门、足三里等穴位来疏通经络,调畅气机来运行气血,使得四肢百骸得以濡养,脏腑器官通调,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2 腧穴配伍规律分析

在腧穴配伍上以内关,神门;内关,足三里;内关,心俞为最,从这三组处方中可总结出针灸治疗心悸的腧穴配伍中多选用“原络配伍”。其他穴位多依据辩证分型来作为辅助治疗,但是在穴位的重要性选择上明显不如前三组配穴。所以在对穴治疗心悸的选择上,内关配神门和内关配心俞是占有优先选择的。原络配穴首见于《针灸大成》,原穴主要针对脏腑相关疾病的治疗,络穴则多用于表里经病症的诊治,原络配穴可以根据病因病机灵活变通,异经原络配穴法使原络配穴法在医学临床研究中得以广泛的应用,扩大了其主治范围[7]。

[1] 刘新宇,曹德汉.中医对心悸的科学诊治与创见[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3):191.

[2] 魏 红,葛丽娜,徐 刚,李凤珠,刘明林.心阳不振证与瘀阻心脉证心悸的脉象客观化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10:2018-2021.

[3]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7):487-491.

[4] 唐仕欢,申 丹,卢 朋,等.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应用评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2):329-331.

猜你喜欢

选穴腧穴针灸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旅途止泻按脾腧
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