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定云雾贡茶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渊源

2018-03-20肖正广

茶叶 2018年4期
关键词:贵定贵定县贡茶

肖正广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云雾山位于贵州省黔南贵定县南境内,为苗岭山脉主峰,乌、沅、盘三江之分水岭,山高且连绵,多峭壁,云雾弥漫,适宜茶树生长,周围有佛教名地阳宝山。云雾山周围少数民族布依族、苗族与汉族和睦相处,形成了一道具有多彩风情以茶文化为特色的秀丽人文风光。

贵定云雾贡茶产于云雾山、阳宝山及其周边地区。它是以地方茶树良种贵定鸟王群体的优质鲜叶为原料,按照独有的制作方式加工而成,其外形细紧弯曲,呈鱼钩状,色泽嫩绿透黄,满披白毫。云雾贡茶历史悠久,其前身是贵定云雾茶,又称“鸟王茶”,尤以阳宝山附近的贵定雪芽和白云佛茶为佳,而云雾贡茶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的贡方物之中。

1 云雾贡茶的发展历史

1.1 肇源于唐代

在《贵州古代史》一书中载:“隋置宾化县于大平伐司……唐贞观间,移故宾化县。”又有:“长官司土官来朝,贡马及方物”。即指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建在宾化县(“宾化”现称为“平伐”,今贵定县云雾镇。)这是后人考证,不免有所片面,但随后唐朝陆羽《茶经·茶之出》载:“涪州出三般茶,宾化最上,制于早春。”足以说明隋唐时,云雾山产茶,并作为“贡方物”进贡朝廷。且陆羽赞誉:茶“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 ……惜产量太少,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思州今黔南黔东南地区,所产之茶得之品味尤佳,口感极好。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贡茶间接肇始于隋唐,实无异议。

1.2 初兴于宋元

北宋地理志《太平寰宇记》有:“夷州、播州、思州,以茶为土贡”的“土贡事件”,《新图经志》云:“……此县民并是夷僚,露顶跃足,不识州县,不会文法,与诸县户口不同,不务蚕桑,以茶蜡供输;夷州土产茶;播州土产生黄茶;思州土产茶。”茶成为地方贡品进贡给朝廷,突破了“贡马及方物”这一界限,成为单独成条的地方贡品。尔后,《宋史·食货志》载有:宋廷“南渡以来,文、黎、珍、叙、南平、长宁、阶、和凡八场……绍兴二十四年,复黎州入雅州。”宋代以“龙团凤饼”为大流,地方皆以饼茶进贡,茶味亦佳,且在桐梓、遵义等处设置茶马交易场,用黔茶换取西藏、甘肃、青海的马匹,发展边疆贸易。黔茶中生播州、费州,茶为土贡,贡茶进一步发展。

《贵定县志》载有:“元泰定五年(1325年),平伐首领的娘等40名头目,至元大都朝觐,献茶叶等方物……”向元庭进贡平伐(云雾)茶叶的记载。

宋元时期,云雾茶从最早隋唐时的“方物”到独立成条的“茶为土贡”,可见茶叶发展突破性大,且此时期,茶叶多以片茶、散茶流行于民间,散茶实际为不捣不拍的蒸青绿茶。北宋时期,“腊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欧阳修《归田录》),以草茶为类的散茶渐盛。元代,如《王祯农书》“采造藏贮”条记:茶叶“来之宜早,率以清明谷雨前者为佳。……采讫,以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略揉之,入焙匀布火,烘令干,勿使焦。编竹为焙,裹若覆之,以收火气。”将散茶和蒸青绿茶的工序表叙得较为清楚。可见,早期的云雾茶作为南方地方品种,多次进贡朝廷,应当为绿茶散茶。

1.3 遐迩于明清

明初,朱元璋颁旨“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客观上促进了散茶的发展。明朝前期团茶渐没,烘青、炒青等逐渐兴盛。明《一统志》载“贵州茶府县皆有”,贵州茶叶迅速发展,且明初茶叶也作为进贡朝廷的地方方物,《太祖洪武实录》146、230卷中载:“洪武十五年六月辛卯(1382年)新添、大平伐、小平伐土酋俱来朝……诏赐文绮帛各五匹,钞二十锭,以示体恤”,“土官卢朝奉来朝,贡马及方物。”平伐(云雾)茶仍作为地方方物进献给朝廷。明·嘉靖《贵州通志》载:“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最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苗家以茶为生业……”但仍是产量不多。尔后的万历《贵阳府志·食货卷》载:“黔省各属皆产茶,独贵定云雾山最有名。”

清代,康熙《贵州通志》载:“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最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又载:“贵阳军民府,茶产龙里东苗坡。土人须其叶大乃采之,焙制无法,味不佳,近亦有采芽以造者,稍可供啜。平越军民府,茶出新添、阳宝山……茶产岩间,以法制之,味亦佳”,据雍正《贵州通志》(1714年)记述:“茶,产龙里东苗坡及贵定翁栗冲、五柯树、摆耳诸处。”乾隆时期《贵州通志》亦载有:“云雾茶为贵州茗品之冠,岁以充贡”每年都充当贡茶。

尤为重要的是乾隆末期,在云雾鸟王(今仰望)立有贡茶碑一块,碑文记载:“署贵阳府贵定县事:州正堂为据禀给照事。案据旧县方文超等禀称:本年四月二十日接春钧札,因仰王苗民雷阿虎禀“年老茶枯”,仰约前往确查,据实禀复。奉此约,遵即前往临山踏勘:茶老焦枯,并无一株生发,实非苗民治枯捏禀倩□缘。奉札查□禀明,伏乞查核施行上禀等情。据此,查茶树既俱枯坏,并无出产,应干除批示外,合行给照。为此,照给该苗民等遵守:嗣后该处年年给□贡茶定数,茶触及其余所派之茶准行停止,以免采办之累。如有差人以办茶下乡滋扰者,许尔等指名禀究。须至照者。据呈缴茶拨银肆百贰拾两,收后发交殷实之户生息年,再年购办该处贡茶。乾隆五十五年四月□□日立。”因茶老焦枯,并无一株生发,后官府查实禀明,施行上禀,朝廷特拨白银四百二十两,收后发交殷实之户,来年再购办该处贡茶。据清石刻碑文记载,云雾茶定在封建朝代真正确定为贡茶的确切年代,是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尔后在嘉庆十年又立有碑文一块。

其次,云雾贡茶在清末的发展,方志里记有:“茶芽伍拾叁斤壹拾壹两陆钱伍厘”。随后,《清宫秘档》载有:“贵定县茶芽,贡皇上一匣,贡老佛爷一匣。贵州巡抚林绍年叩首,光绪三十年正月初一日”。可见,云雾贡茶清末仍进献给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作为皇室贡品。

1.4 衰落于民国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国内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使得茶叶发展缓慢,但贡茶之名仍在此间不断流传,《续遵义府志》(1936年)引《莼斋偶笔》述有:“阳宝山在贵定县北十里,绝高耸。山顶产茶,茁云雾中,谓之云雾茶。为贵州茶品之冠,岁以充贡。”在1943年11月,贵定人凌霄(国民党元老)笔记记载,他陪同蒋介石游牟珠洞,洞前佛寺方丈向蒋敬鸟王茶,蒋介石“闻之特香”而“细品一口”,再称“真是清香”,然后赐给侍卫长,侍卫长转赐给十多名卫士品尝“委员长赏赐贡品茶”。

1948年编撰的《贵州通志》载:“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最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石阡茶,湄谭眉尖茶,昔皆为贡品。”名高茶香,同石阡茶、湄潭尖茶名列贡品,位在其上。

虽然民国时期名气尤甚,但发展仍为缓慢滞后,所知贡茶之名也全是政府官要,对百姓普及不开,故而是云雾贡茶发展的衰落期。

1.5 复兴于当代

1952年,贵定云雾山鸟王寨的苗族同胞金兴流、雷作轩等十人,为感恩伟大领袖毛主席,他们每人精采精制十斤云雾贡茶献给毛主席,由省军区派到贵定第五区的土改工作队专人送北京,毛主席品尝后大加赞赏,将其余九斤转赠给全国人大的代表们品尝“苗岭来的苗家茶”。接着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写来《致贵州贵定鸟王寨苗族同胞的感谢信》。后于1953年,在《中国茶叶公司第二届土产交流会专集》中载:“茶叶,以贵定五区云雾山鸟王茶最好”。文革期间,十年浩劫,云雾茶叶发展虽有滞后。但发展仍有进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迎来改革开放大潮。特别是全国知名茶叶专家邓乃朋、茶叶泰斗陈椽等人的指导,和贵州著名茶人宫光华先生的努力,使得云雾贡茶发展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本世纪初开始的十几年来,云雾贡茶从文化、规模上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 云雾贡茶的文化渊源

2.1 云雾茶与名人

清代贵州名士朱其中在云雾山游玩时,曾作诗:“层峦叠嶂耸云端,形胜巍然壮大观。晓雾晴开红日近,暮烟轻霭碧潭寒。回岑对峙双栖鹤,珠岫环萦并舞鸾。林际晚光凝米色,砂痕隐隐映丹霞”。描述了云雾地区层峦叠嶂、晓雾晴开、碧溪流水、苍绿山川的独特风光。

云雾茶,叶色嫩绿透翠,条索紧卷弯曲,白毫披显,形似鱼钩,香气浓郁,汤色绿亮,滋味醇厚。在文字里有它的泡法,意味无穷。“杯盖子一揭,只见杯子里冒出一股白气,先像一把伞,后像一朵云,慢慢升上天空,所以叫云雾茶,又叫白云茶”(《中国文艺集成志书》)。

茶学泰斗陈椽教授在品尝云雾贡茶后,直接写诗赞美:“贵哉定钩,清茗贡修。云海雾都,质量兼优。”著名茶学家邓乃朋,曾为贵定云雾贡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茶人宫光华先生退休时题过一首诗:“贵定云雾产珍茶,香气馥郁水色佳。一经品试人争夸,鱼钩形秀传迩遐。苗民创立存功绩,发扬倡导有光华。”此诗既阐述了云雾贡茶的特点和名气,又表达了对宫光华对云雾茶发扬倡导的肯定。茶学专家沈培和先生亦赞云雾茶为“茶中极品”。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前会长刘枫题:“一湖两江水。云雾绕山间,处处贡茶绿,一片好江山。”夸赞了云雾山的自然环境和云雾贡茶的葱葱绿意。后还有贵州省原省长王朝文题词:“贵州茶山云雾山,中国名茶云雾茶。”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王思明题词:“贵谋大发展,定位贡茶都。” 在1997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品尝白云茶后,赵老觉得“其味清香味永”,便问此茶来历,当他得知传说有古代高僧灵药禅师得此茶沏泡,“揭盖时热气上升,幻化为佛像而拜之”的故事后,亲笔题写“佛茶”两大字。凡此种种,既扩展了云雾茶的名气,又拉近了云雾茶与文人、专家们的距离,与他们结下了不解渊源。

2.2 云雾茶与阳宝山

“阳宝山,在贵州贵定县北十里。高千余尺,树木森密,殿阁崔嵬,诸峰环向此山,称黔东之胜,山上产茶”(民国《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阳宝山佛教香火较盛,在明代就成为大观,有“贵定北宝”之称的白云佛茶,传说产自明万历阳宝山莲花寺开山住持白云大师亲植的茶园,且大师曾留有一偈“白云已化白云去,一茗香芽留此峰”,因此诞生了“白云佛茶”。尔后寺里僧人同丘禾实共同炒制,并由其弟丘禾嘉进贡给崇祯皇帝,得赐名“鱼钩茶”。同时这一制茶技术一直由山僧管理,并不断发展,后期形成了云雾茶、白云茶、白鹤茶等系列佛茶。

康熙《贵州通志》载:阳宝山“屡著灵异,来朝者众,隧为名山,山产茶,制之如法,可供清啜。”位于贵定县城北面,海拔1566米,山势崔巍,诸峰环向,在明朝时修建的莲花寺规模宏大,香火旺盛,与四川峨眉山、云南鸡足山并称为中国西南三大佛教圣地,阳宝山成佛教名山,所产茶叶可供清啜。清末“西南巨儒”莫友芝《金鼎山云雾茶歌》诗云:“黔中茶品阳宝绝,贡茶不盈常外传”亦夸赞阳宝山云雾贡茶为绝品。

民国时期,所修《续遵义府志》(1936年)引《莼斋随笔》有“阳宝山在贵定北十里,绝高耸,山顶产茶,茁云雾中,谓之云雾茶,为贵州之冠,岁以充贡。”可见云雾贡茶之盛。近人所著《贵州古代史》载:“贵定阳宝山、翁粟坡、五柯树、摆耳等地出产,特别是贵定阳宝山的云雾茶最著名,色清味香”。夸赞阳宝山云雾茶远近驰名,色清味香。

猜你喜欢

贵定贵定县贡茶
贵定雪芽茶树高EGCG品系代谢组学的比较研究
贵定:绿水青山新境界
送茶五吨
送茶五吨
贵定县关工委举办“尽责优教”大讲堂
贵定县离退局:工作干得好不好,老同志来测评
贵定县城镇建设与阳宝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初探
耒阳江头贡茶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茶文化形象设计
贡茶第一寨仙游伍家台
贵定县云雾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