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基层兽医在猪病诊疗中的误区与应对措施

2018-03-18李国民

饲料博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猪病误区兽医

李国民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农业林业水利服务中心,湖南 零陵 425100)

近几年来养猪行业取得突出的进步,养猪逐渐向着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养猪规模不断提升后,猪本身的风险比较高。结合猪病预防和控制情况等可知,畜牧业死亡率逐渐提升,畜牧产品质量下降,如果不提前进行应对和处理,容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猪病的类型多,病因复杂,在诊断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对症下药,增加防控难度,养猪户针对诊疗问题焦头烂额,自身损失增加,为了保证养猪行业的稳定发展,需要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保证养猪行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 猪病诊疗概述

猪病的诊断和治疗很重要,结合当前诊断注意事项和概况等,要求明确猪病的类型。以下对猪病类型和现状分析。

1.1 猪病的定义

近些年来养殖业取得突出的进步,猪的数量不断提升,包括传染病以及寄生虫病、内科病以及外科病等,传染危害比较大,此外感染群体比较多,在诊断过程中要需要明确抵抗能力,做好猪病评估工作,结合疾病类型治疗[1]。

1.2 猪病诊断现状

现如今环境比较复杂,猪病的发生模式比较复杂,养殖场的高度集中化不利于猪的日常活动,导致免疫力下降。此外养殖人员忽视了养殖环境的卫生和饮食卫生等,没有按时接种疫苗。猪病发生比较频繁,直接对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不良影响,在养殖管理过程中明确诊疗类型,如果存在病因不了解或者缺乏认知等现象,不适应现代复杂的猪病发生机制。合理化的控制和处理等对于养殖业本身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要求结合现状,明确误区,促进健康发展[2]。

2 基层兽医的猪病诊疗误区

基层兽医诊断的问题比较多,结合当前诊断类型和实际要求等需要做好误区分析工作,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诊断处理,以下对诊断现状分析。

2.1 诊断误区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基层兽医对于辖区的疫情流行可能存在错误诊断的现象,结合误区类型以及不同时间段的知识支撑情况等,要求对原因进行分析,没有经过综合性的判断采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药物,盲目用药现象明显。为了避免出现用药剂量不准确或者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需要提前进行用药剂量分析工作,对于超出正常的范围,要求提前进行判断和处理,减少治疗难度。

2.2 预防误区

在生产过程中针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是有效预防疾病的措施之一,疫苗注射的过程中结合猪的生长情况实施。疫苗注射必须明确合适的程序,才能实施。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接种疫苗不恰当的现象,无法大会应有的保护作用,滋生很多其他问题,造成严重的威胁[3]。

2.3 用药误区

结合专业技术形式可知,在基层兽医用药的过程中,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不恰当的时机可能引起很多不良反应,人为增加猪病的发生危险。此外猪自身防御能力差,发热本身不及时疾病,是身体抵抗感染的一种机制,如果强行进行退热处理,对猪自身的防御机制产生不良影响。

3 基层兽医猪病诊疗措施

在当前基层畜牧业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做好诊断处理是关键,由于猪病的类型多,在诊断过程中要求明确诊断处理的类型和实际要求,结合诊疗类型以及治疗需求等可知,在诊断阶段需要了解具体措施,按照处理要求实施。以下对诊疗措施分析。

3.1 做好检查工作

基层兽医对猪需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结合猪病类型以及危险因素等,必须对症下药,不能片面进行诊断和用药,必要情况下对疾病史、病因以及发病概率等掌握。在诊断过程中,提前对不同发病周期和疾病属性分析,合理进行疾病判断。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对于猪病诊断有突出的作用,针对当前部分工作人员检查工作得不到落实和检查难度提升等现象,需要从现状入手,严格按照检查流程和要求等实施,只有做好各项检查工作,才能减少误区[4]。

3.2 强化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和养殖管理等是重点,一般情况下需要定期进行猪群的疾病免疫检测。由于影响因素多,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隔离处理,根据病因和发病规律和周期变化等,良好的预防管理是重点,只有提前确定合适的预防措施,才能减少异常因素的影响,满足预防要求。

3.3 提升基层兽医专业知识水平

兽医工作人员要求对生猪常见的疾病和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掌握,生物生理学、药理学以及毒理学等报道知识比较多,要求对药物成分进行分析,明确实际用途和作用等。必要情况下根据专业知识水平和误区等进行再分析,诊疗阶段传染病的发生几率比较高,要求对症选择,抗菌药物是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一种类型,如果对病毒治疗无效,导致继发性感染现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明确药物抑菌和杀菌原理等,做好抗菌处理工作。

3.4 预防不良反应

基层兽医学针对生理学以及药理学知识等,需形成一个完整的诊断模式,结合药物类型和诊断概况等,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因此可以结合作用强弱和药效动力指标等合理选择。由于不良反应比较多,在防治过程中提前进行误区分析,确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实现整体进步[5]。

3.5 保证对症下药

在基层兽医猪病诊断过程中对用药有严格的要求,部分兽医了解度比较少,无法实现合理用药。在基层用药的阶段,需要兽医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掌握用药注意事项,科学给药,如下。

合理判断:通过对猪的临床病症进行分析后可知,病理结果的综合性分析很重要,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要求做好资料采集工作,以病理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等作为基础,如何进行疾病多次判断是关键。根据使用剂量和用药评估以及安全性等,要求提前实施抗菌谱以及适应症的多次重复有效应用,根据致病菌的类型和适应症等,必须明确致病菌的属性,结合实验室药敏检测注意事项进行交替给药。此外耐药性分析也是关键,如果病因不明确,则实现光谱有效用药。

合理选择给药途径:猪病的类型多,结合药物类型和给药后的吸收概况等,需实施差异性分析,生产阶段以病猪的病情为例,选择合适的类型和方式。一般情况下,药效发挥速度是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等,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静脉给药后,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于肠道感染的病例,口服用药也是关键,体外寄生虫皮肤给药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结合用药剂量和治疗效果等,进行正相关性分析。如果超一定范围后,效果明显降低,甚至存在其他副作用。用药阶段要求合理把握药物的剂量和间隔时间,如何保证药物发挥最大化作用是重点,要求掌握诊疗类型和应对处理的准则,间接处理,保证牲畜的健康[6]。

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猪肉安全是当前诊疗的重点所在,如何保证食品安全是重点,在安全掌握的阶段,禁止采用违禁药物。生产过程中用药一般是通过GSP 认证的兽药店购买的药物,具备完整的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以及生产批号等,如何保证药物有效性是关键,必须严格执行现有的标准,明确标准后实施。此外用药本身存在禁忌症,在当前用药阶段,药物在体外混合后形成中和反应,药物作用甚至失去效果,表现为沉淀、浑浊以及变色等情况。禁忌配伍掌握很重要,如磺胺嘧啶钠+葡萄糖注射液之后溶液中吸出结晶;此外广谱抗生素单独使用一种就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3 种以上的药物混用。

确定实际用药剂量:用药剂量的确定很重要,一般情况下,结合一次性给药数量提前进行用药分析。在进行猪病的诊疗阶段,计量是不断变化的,在临床研究中,结合实际效果和毒性反应等明确计量。在一般情况下,计量以及效果之间呈现的是正比例关系,基层兽医站在治疗阶段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治疗,能最大程度缓解用药异常现象。

合理进行用药时间控制:在基层兽医的治疗阶段,一般情况下2~3次·d-1,综合药物的消除速率和半衰期实际情况,在基层兽医猪病诊疗的过程中要求对抑菌浓度进行掌握,对于时间依赖的药物来说,如何保证药物浓度是重点,结合最小抑菌浓度时间,要求具体分析和统计。

药物疗程控制:在猪疾病诊断和控制过程中,对于部分病症要求进行周期性处理,多数病症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异常反应。在进行细菌性传染病猪病治疗的阶段,要求保证药物足够,一般情况下,症状消失后24 h 或者48 h 失效后停止用药。在治疗过程中持续3 d 给药没有明显的效果,必须结合综合应用情况换药,对于部分急性情况,持续5 d后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效果,综合分析实际情况,增加用药计量,实现合理控制。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在临床研究中抗菌药物的有效使用是重点,杀菌药物一般起到杀灭病原菌的作用,结合生长繁殖和概况等,对于已经确诊的病原菌,可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对于病因不明确或者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合理联合给药。

4 小 结

基层兽医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需要提升专业素养,在整个猪病诊断的阶段明确临床用药经验,只有分析常见猪的病情和用药情况等,合理诊断,才能促进畜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次研究中从做好检查工作、强化疾病预防、提升基层兽医专业知识水平、预防不良反应、保证对症下药等方面入手,做好诊断工作,结合基层兽医诊断需求和要求等确定应对措施,实现整体进步。

猜你喜欢

猪病误区兽医
浅谈猪病的临床诊断
我是兽医志愿者
兽医改行搞发明
冬季洗澡的误区
兽医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猪病诊断的一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