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疫病检测结果分析及数据准确性影响因素

2018-03-18石伟峰

饲料博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准确性疫病抗体

石伟峰

(辽宁省朝阳市畜牧兽医监测预警中心,辽宁 朝阳 122000)

动物疫病监测包括4个部分:采集、记录、传输数据,整理分析数据,把通过分析获得的信息在不同范围内发送和公布,根据获得的信息采取行动控制疫病。因此,监测是与疫病预防控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样品的检测结果信息能够揭示一些深层的东西,能够提供流行病学调查需要的关键信息,但是需要谨慎、合理分析检测结果,否则很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1 单个样品的检测结果分析

1.1 抗体检测阳性结果分析

如果某份血清针对某种疫病的抗体检测为阳性,如猪口蹄疫A型抗体检测为阳性,通过分析可以得出5种结果:被检测猪感染了A型口蹄疫,而且感染时间可能已经超过7 d;被检测猪接种过该型疫苗;体内有母源抗体的存在;交叉反应,即被检测猪感染类似的病原,而且感染时间较长;假阳性,其原因可能是检测方法不完美(如用于检测抗体的抗原不纯),或者检测过程中存在失误的操作。

在检测过程中不能因为检测到抗体阳性就判定某个动物感染了某种病原,如假定在某地发现某只羊小反刍兽疫抗体阳性,由于该地区的羊都没有免疫小反刍兽疫疫苗,所以怀疑这只羊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但是这只能是一种怀疑,不能说是确诊,因为这个阳性检测结果可能是不正确的,也就是假阳性。这时首先要隔离那只羊所在的羊群,防止可能存在的疫情扩散开来,然后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该地区的羊,特别是与那只羊同群的羊,是否出现可疑症状,是否携带小反刍兽疫病原,血清中针对小反刍兽疫的抗体水平如何,流动性如何。如果临床监测没有发现这些羊群曾经出现过可疑疫情,病原学检测结果全为阴性,但是群体的小反刍兽疫抗体有4%的阳性率,基本上可以认定抗体检测的阳性全部为假阳性。这是因为如果确实存在小反刍兽疫疫情,那么依据其流行病学特征,其感染率和抗体阳性率都应该>4%,而且对于从来没有出现小反刍兽疫的地区,羊群感染小反刍兽疫应该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

1.2 抗体检测阴性结果分析

如果某份血清针对某种疫病的抗体检测为阴性,也同样存在5 种情况:被检测畜禽没有自然感染该病毒;没有人工接种该型疫苗;被检测畜禽感染了该病原,但未产生抗体(原因是处于感染的早期,或者先天感染导致免疫耐受,或者是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是因为特殊的遗传体质)或者接种对应的疫苗,但是无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原因是新接种的,或者疫苗有问题,或者接种方法不对、免疫抑制病、母源抗体等);痊愈后,经过较长时间,抗体水平自然下降到检测不出或消失;假阴性,其原因可能是检测方法不完美(如用于检测抗体的抗原量不足或结构不对,试剂保存条件不正确),或者检测过程中存在失误的操作。

因此,也不能因为检测到抗体阴性就就断定未感染某种病原或者疫苗免疫无效。举例说来,假定在某地开展禽流感紧急免疫,免疫后没有检出禽流感抗体,不能断定疫苗免疫失败;免疫后没有检出禽流感抗体的原因可能是疫苗才接种数日,还没有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者检测方法不好,灵敏度太低。

1.3 病原检测阳性结果分析

如果某份样品病原学检测为阳性,如大肠杆菌检测为阳性,常见情况有3种:被检测畜禽自然感染了大肠杆菌病原,并且大肠杆菌是主要致病因素;被检畜禽自然感染了大肠杆菌,但是大肠杆菌不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只是混合或继发感染的病原;假阳性,通常在PCR 病原学检测或免疫学检测中比较常见。

因此不能通过简单的病原检测阳性就判定是某个动物发病的原因。例如从一只咳嗽发热的猪体内检测到猪链球菌,不能断定猪链球菌引起这只猪咳嗽发热。猪链球菌所发挥的作用还需要其他一些信息才能确定。

1.4 病原检测阴性结果分析

如果某份样品病原学检测为阴性,如口蹄疫病原学检测为阴性,常见情况有3种:被检测畜禽个体没有感染口蹄疫病原;被检测畜禽已经感染过该病原,但已经被机体清除;假阳性,常见于病原分离方法检测。

因此也不能因为病原学检测阴性就断定某个畜禽未感染该病原。比如从一只患关节炎的猪体内没有检测到猪链球菌,不能排除猪链球菌是引起这头猪患关节炎的病原。样品采集、运输、检测等诸多环节都存在诸多因素可以导致本来猪链球菌病原学阳性的检测结果呈阴性。

2 群体样品的检测结果分析

群体样品的检测结果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4个方面。检测方法本身的特性,检测方法具有有效性、准确性、精确性、精密性、可重复性和可复制性,以及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真阳率和真阴率。疫病的频率,被检测疫病的频率,包括发病率、流行率、感染率、免疫合格率等。阳性结果的聚集现象,例如,某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阳性样品都集中在某个地区,或者累积数次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发现某种疫病的阳性样品都集中在某个季节,这些聚集现象是分析疫病的分布特征、发展态势和防控措施的重要信息。信息的综合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现实情况,也有助于反映深层次的规律。例如,在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原学调查时,综合临床信息、免疫信息、抗体检测信息和病原检测信息,能够判定疫苗对当前的毒株(可能已发生变异)是否有效。例如调查发现,某地家禽免疫后,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都很高,但从某些抗体水平较高的家禽中检测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说明免疫所用的疫苗无法阻挡病毒的感染。

3 疫苗免疫效果监测

因商品畜禽和种用畜禽用途不同,而且同用途的代次也有差异,因此所选用的疫苗和免疫程序也会不同。商用畜禽主要考虑成活率,从而保证产肉率,种用畜禽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到子代均匀的母源抗体。

在疫苗免疫程序和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免疫保护率高低和整齐度,对是否存在野毒感染产生的抗体进行初判,如果存在抗体水平异常升高且群体免疫水平不均衡时,极有可能有野毒的存在。抗体水平是否均匀有效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畜群整体健康情况。健康的畜群特别是免疫器官良好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如果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时就会造成免疫失败,比如鸡群存在法氏囊炎、传贫、呼肠孤病、J-亚型白血病等感染时,或者猪群有猪蓝耳病病毒、猪环状病毒、猪瘟、猪流感病毒、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感染时,都会造成免疫失败。影响畜禽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还是精细的饲养管理和优良的品种。

当地疫病流行情况。除了国家和省里规定的强制免疫种类外,要根据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有针对性选择疫苗的种类以及接种次数。

母源抗体的颉颃情况。当对新生畜禽进行免疫时,母源抗体较高时,会与疫苗发生颉颃作用,从而降低免疫效果。因此当群体母源抗体水平比较均衡时,抗体值较高,建议推迟首免时间,反之,提前首免时间;如果当母源抗体水平不均衡,高低都存在时,建议进行多次免疫,使所有畜禽都达到抗体保护水平。

多次免疫间隔情况。根据免疫后抗体的维持时间决定,一般来说,首次进行免疫主要为了激活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水平较低并且维持时间较短,因此要缩短与二免的时间间隔;二次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不但高而且维持时间也会变长,所以可以适当延长三免的时间。

疫苗间的相互干扰作用。多种疫苗同时进行免疫时,会产生干扰作用,更不能混在一起使用,一般来说最少间隔时间为3 d。

疫苗的活力强弱。一般来说疫苗的活力越强,免疫效果越好,但对畜禽产生的应激也越大。这种疫苗多用于日龄较大或加强免疫的畜禽。

免疫方式和操作。要根据疫苗的种类选择适合的免疫方式,从而发挥免疫的最大效果,常用的免疫方式有滴鼻点眼、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喷雾免疫和饮水等。免疫操作是保障免疫成功的关键,正确和规范的操作手法才能保证疫苗用量均等和最大限度的减少应急。

4 影响检测数据准确性因素

对样品检测结果分析是否准确,最主要的还要看检测后所呈现出来的数据准确程度,数据的准确程度能够完美的体现出检测机构水平的检测水准,这一检测水准直接关系到该检验机构的发展,关系到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的检测数据的是否准确可靠,甚至关系到政府的决策。而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是由人员、设施条件、仪器设备、检验方法、检测过程、试剂和标准物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2]。为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真实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管控。

4.1 专业技术人员对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从事动物疫病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是第一责任人,所有开展动物疫病检测工作都是以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为中心,因此检测数据准确性直接取决于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的高低[3]。动物疫病检测工作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工种,从事该工作的实验室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能力;实验室为了要保证检测数据的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要熟悉各种检测的操作流程和使用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专业技术人员还应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和综合判断能力。为此,从事动物疫病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定期开展综合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内部比对活动,每年进行能力验证,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尤其是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实操要进行考核,通过这些途径来不断的提高实验室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便能更好地完成动物疫病检测工作。同时专业技术从业人员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动物疫病的常规检测方法,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实验操作规程,按步进行操作,重视检验检测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不能随心所欲,确保检测过程无错误,这样才能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4.2 实验室硬件条件对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实验室的硬件条件的好坏是决定检测数据准确的先决条件,实验室环境和设施条件必须满足相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4]。实验室硬件条件达不到检测的标准,就会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甚至造成本次检测为无效检测。在建造设计实验室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的标准进行设计,在使用实验室时每天要对实验室的温湿度等相关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如发现不利于实验室检测的相关情况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实验室操作间内的物品及用具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证实验室的环境和设施条件完全满足相关要求,消除由于实验室硬件条件对检测数据带来的影响。

4.3 检测方法对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检测方法是对数据准确性最直接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检测方法的选择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选择,不可具有随意性,要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5]。在实际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要根据相关检测的指标进行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并定期对检测方法及标准进行更新,避免在检测中出现选择已经作废的检测方法来进行检测,从而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4 检测仪器准确度对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检测仪器设备的准确度是对一个实验检测的最基本要求,是影响检测数据准确性的直接因素之一,因此,要定期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对检测仪器要进行定期计量检定,在使用前要进行校准,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选择检测设备的精度、量程等与检测项目相适宜,尤其是对于一些对环境等因素要求比较严格的检测设备,更要做好检测仪器准确性的检定工作,确保检测数据真实有效。

4.5 标准物质和试剂对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针对动物疫病检测来说,检测试剂及标准物质的选择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有着直接影响。兽医实验室在进行动物疫病检验中,需采用通过国家GMP 认证的试剂,最好这些试剂与国标方法相同,对于买来的试剂,兽医实验室必须对试剂做确认试验。不同批次的试剂也要进行比对。

4.6 抽样和样品制备对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抽样和样品制备是检测工作中重要的一步,按照抽样的相关要求进行抽取样品,才能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6]。在抽取样品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检测内容和不同的检测目的,选择相应的抽样标准,确保检测结果具有代表性。抽样的样品制备同样也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抽取的样品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检测方法的要求进行处理,不可随意处理或减少处理的环节,使制备的样品符合检测标准,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4.7 检测时间对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动物疫病检测过程中抽取的一些特定样品由于其保质期较短,所以对检测时间有一定要求,对于这类样品一定要按照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处理,及时检测,消除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4.8 质量控制对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程序及其相关计划是监控检测全过程的有效手段。比对试验和验证试验在本质上是对一个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及能力的真实考查,通过这些手段,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应坚持利用人员对比、留样检测、盲样检测等方法对检测工作进行验证,还可通过借助外部力量进行验证,尤其是实验室间的比对。如通过上述方法进行验证,发现异常,应积极找出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改进的相关措施,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4.9 原始记录对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原始记录作为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最终结果十分重要,是动物疫病检测结果的的最终体现,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对养殖户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在实验室检测结束后,专业技术人员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及程序,出具本次实验的检测数据,得出本次动物疫病检测的结果,原始记录的数据要准确、真实,严格按数据修约规则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中的数据一定要与标准中规定保持一致,标记好法定计量单位,最终得出正确客观的结果。

5 小 结

动物疫病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定期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实验室设施水平,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检验标准和方法,及时更新检测标准,按照规定检定计量器具,正确使用标准物质,把好抽样关,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样品的制备及检测,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和分析,才能最终得到准确性高的动物疫病检测结果。只有牢牢抓住这些关键环节,才能不断提升检测水平,从而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准确性疫病抗体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抗HPV18 E6多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Galectin-7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