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性饲料原料毒素对禽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2018-03-18董平祥

饲料博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饼粕籽实养禽

董平祥

(广东省肇庆市工程技术学校,广东 肇庆 526070)

饲料是养禽业赖以存在的基础,植物性饲料更是组成家禽日粮中能量、蛋白质和其他关键营养的主要成分[1-2]。但这些饲料原料中所含有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却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程度制约着养禽生产的健康、有序发展。特别是饲料原料中的毒素在给活禽带来不利作用的同时,还直接沉积到禽肉、禽蛋等禽产品中,而且,这种危害的连锁放大效应往往表现得持久而不容低估。因此,研究植物性饲料原料毒素对禽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4]。

1 植物性饲料原料对养禽生产的价值

家禽生产中的植物性饲料原料主要包括占日粮总量60%~70%的玉米、麸皮、次粉等能量饲料和蛋白质含量丰富、品质较高的豆类籽实以及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但必需氨基酸含量较少的饼粕类饲料。选用这些饲料原料配制日粮时,首先必须满足家禽对能量以及蛋白质的营养需求。低能量、高蛋白质日粮会造成蛋白质饲料的浪费,增大养殖成本,高能量、低蛋白质日粮会降低养禽生产水平的潜力,家禽产品品质亦变差。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就要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以达到蛋白质能量的平衡(蛋白能量比)。通常在一定范围内,饲料蛋白质的供应随日粮能量的提高而增加,随能量水平的降低而减少。同时,要结合家禽的消化生理特点,有效控制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粗纤维素的供给量。鸡的粗纤维素含量要严格控制在4%以下。

玉米、高粱、小麦等谷实类籽实饲料原料富有无氮浸出物,占其干物质的70%~80%,以淀粉为主,能量含量高,家禽消化利用率很好。但所含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不足,钙少磷多、比例不当,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豆类籽实饲料原料蛋白质含量通常在20%~40%,氨基酸种类较多、含量丰富,因此蛋白质品质也较高。菜籽饼、花生饼、棉籽饼等饼类饲料蛋白质含量比其他粕类饲料低。这些植物性饲料原料对养禽生产至关重要,还直接影响养禽经营成本的高低[2]。生产中应选用多种植物性饲料原料进行日粮配合,能量饲料原料与蛋白质饲料原料要分别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以解决单一饲料营养不平衡、难以满足家禽需要的实际问题,达到提高养禽生产效益和保障家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5]。

2 谷实类籽实饲料原料及其加工后形成的副产品

麦类、谷物、糠麸是养鸡生产不可或缺的能量饲料[6]。这类谷实籽实及其加工后所形成的副产品中都含有抗营养因子非淀粉多糖(NSP),其中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不仅不能被家禽消化吸收,还会干扰谷物中其他主要营养成分的转化效率[7]。通过合理使用NSP 酶制剂是提高这些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的有效途径[8-9]。

米糠中所含的不饱和性脂肪酸很容易氧化酸败,不仅影响了鸡的适口性,降低其营养价值,还会产生有害物质。因此,米糠在雏鸡饲粮中应<8%,在成年鸡饲粮中应<12%。黄玉米富含色素,对鸡的皮肤、肢爪、喙等以及蛋黄的着色具有良好的效果,使鸡产品的商品价值大幅度提高,受到消费者欢迎。但过量使用玉米,肉鸡腹腔就会沉积多余脂肪而使鸡的屠体质量降低。小米对鸡的皮肤、蛋黄也有良好的着色效果。小麦中的色素少,对鸡产品着色效果不佳。高粱中含有较多的有毒物质单宁,影响了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尤其是深褐色高粱中的单宁含量更多。在肉鸡、产蛋鸡饲粮中,深褐色高粱应≤10%,浅色高粱以≤20%为宜。同时,高粱极易受到热液加工的影响,在进行加热和加湿的蒸汽制粒、蒸汽压片与湿式挤压等饲料生产过程中,对高粱都会产生有害的物理与化学变化,使高粱蛋白质中形成二硫键。这种工艺将会降低家禽胃蛋白酶对高粱蛋白质的消化率。通过干式挤压将淀粉糊化并破坏高粱的结构可以提高家禽对高粱作为饲料原料的利用率。也可在家禽日粮中添加外源性酶,进行裂解二硫键或阻止二硫键的形成,来提高高粱蛋白质的溶解性和消化率[10]。

3 豆类籽实及其饼粕类饲料原料

生大豆等豆类籽实及其饼粕中含有多种蛋白质酶抑制剂、尿素酶、血细胞凝集素(PHA)、抗维生素、赖丙氨酸、皂苷、胀气因子等有害物质,对鸡的脾脏、消化道、血液循环等多组织系统具有伤害作用。通过加热可以破坏生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维生素因子、植酸十二钠、脲酶等多种抗营养因子,提高饲用价值。但加热不能破坏其中的胃肠胀气因子、皂苷等有害物质。大豆粕中同样含有NSP,能够将饲料营养物质包围在细胞壁里面,部分纤维可溶解于水并产生黏性物质。这些黏性有害物质抑制了家禽的正常消化功能,妨碍营养吸收。通过添加外源性酶制剂,可将这些NSP 化解,释放大豆粕中被细胞结构包围的淀粉和蛋白质,使家禽对大豆粕的代谢能和蛋白质利用率都有提高。

花生(仁)饼粕的饲料适口性良好,可提高家禽采食量,其有效能值在饼粕类饲料中为最高,精氨酸含量更是所有植物类饲料原料中最高的,而精氨酸目前尚无工业合成品,用花生(仁)饼粕做家禽饲料能够弥补精氨酸的不足[10]。但是,这种饲料中含有少量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而且很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致使家禽毒害。我国《饲料卫生标准》中确定了花生(仁)饼粕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要<0.05 mg·kg-1。为了防止黄曲霉毒素,雏鸡不能饲用花生(仁)饼粕。育成鸡饲粮中可占6%,产蛋鸡可占9%。给鸡饲粮中添加复合维生素、硒、蛋氨酸或者增加饲粮可消化蛋白质水平,都能降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4 油料作物饼粕类饲料原料

菜籽饼粕、棉籽饼粕等都是油料农作物中家禽生产常用的饼粕类饲料原料。菜籽饼粕含有硫葡萄糖苷及芥酸,虽然其本身无毒,如果加工不当或在体内受芥子酶水解生成的异硫氰酸盐、噁唑烷硫酮、氰类等物质时,就成为毒害。长期或大量饲喂菜籽饼粕可引起家禽胃肠炎、肾炎、支气管炎,甚至肺水肿,同时导致甲状腺肿大。其还可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受精率、孵化率以及产蛋和换羽,还能使褐壳蛋鸡的鸡蛋产生鱼腥味[13]。正常情况下,菜籽饼粕中含芥子碱1%~15%,芥子碱在鸡消化道中被分解转换为氧化三甲胺(TMAO),口感上有鲜味和淡淡的甜味,而不具有腥味。但一些褐壳蛋系的鸡体内缺乏转化酶,三甲胺(TMA)无法氧化就直接进入蛋黄,并在蛋中积累。当鸡蛋中三甲胺的含量>1 μg·g-1时即有难闻的鱼腥味,蛋品质量严重下降。在鸡配合饲料中,菜籽饼粕要限量饲喂,蛋鸡、种鸡饲粮中≤8%,肉鸡饲粮宜<10%。可选用含有低芥酸和低硫葡萄糖苷的双低油菜籽饼粕或经过发酵、浸泡、中和、焙炒等脱毒处理后饲用。

棉籽饼粕含有棉酚、环丙烯类脂肪酸、单宁和植酸等抗营养因子,特别是游离棉酚对鸡具有较强的毒性,能使鸡生长受阻、贫血、繁殖性能降低和呼吸困难,并影响蛋黄颜色。环丙烯类脂肪酸能进一步加重棉酚对鸡的危害,使鸡蛋蛋白呈粉红色,蛋黄变绿或红褐色,鸡蛋品质严重受损,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都降低[11]。游离棉酚含量<0.05%的棉籽饼粕,产蛋鸡饲粮可占到5%~15%,肉鸡饲粮可占10%~20%。未经脱毒处理的棉籽饼粕,饲粮中用量应≤5%[8]。棉籽饼粕通常采用硫酸亚铁脱毒处理,因此,饲料中添加亚铁盐可增强鸡对棉酚的解毒力。

5 小结与展望

食品安全中的许多问题源于饲料安全,因此,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健全饲料法规,把合理使用饲料原料、禁止在饲料中滥用抗生素、激素等药品作为家禽业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先后颁布了《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饲料卫生标准》等系列配套法律条文。由于饲料配合技术的不合理性与法规执行力度的局限性以及生态环保淡薄意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使饲料的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饲料经家禽转化为家禽产品最终直接为人类所消耗,家禽排泄物对土壤与水源的污染又进一步威胁到饲料使用的安全性,如此反复,后果就会越来越严重。要从源头上把好饲料原料安全对家禽生产影响的关口,尤其是对使用量多、饲喂家禽种类广泛的植物性饲料原料,要因家禽不同种类、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生产阶段,依照饲养管理条件、生产环节、外界环境等多方面科学配制、合理饲用,对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制定限量标准,或经过脱毒处理或使用酶制剂以化解和提高其营养价值[1,12]。只有通过科学技术的提升和改造,标准化生产,分解饲料原料中的自有毒素,不断完善社会共治食品安全体系,切实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共享养禽生产带给食品安全的发展改革成果。

猜你喜欢

饼粕籽实养禽
油茶饼粕的农业应用价值与方法
氮磷钾肥对食用向日葵籽实灌浆及油分积累的影响
3种霉菌在油茶饼粕的固态发酵生长对比*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介绍
南宁市典型耕地区水稻籽实微量元素生物富集差异分析
玫瑰基地里种草养禽
岁末
家畜常用饼粕类饲料的营养和饲喂要点
黄秋葵籽实脂肪酸组成及其油用功能分析
如何防止养禽免疫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