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倒刺缝合线联合“2+1”缝合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1

2018-03-17曲发军张向民叶剑青干思舜储传敏田毅君崔心刚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缝线泌尿外科腹膜

曲发军,张向民,叶剑青,干思舜,储传敏,王 磊,田毅君,杨 炜,黄 海,崔心刚

(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200438)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普及应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越来越受到泌尿外科医师的重视[1]。其最大优势在于对患者肾功能的保护,尤其孤立肾、多发肾肿瘤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保肾手术”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2]。为保留患肾肾单位及术后肾功能的恢复,目前有多种方法,但术中最关键的措施是尽量缩短热缺血时间[3-4]。此外,其严重并发症之一为术中、术后创面出血[5],因此术中必须保证严密的缝合止血效果,减少围手术期出血[6]。本研究中,我们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中应用倒刺缝合线联合“2+1”缝合技术,尽可能地缩短了肾脏热缺血时间,并保证了缝合止血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共收治86例局限性肾肿瘤患者,其中男38例,女48例,平均(55.1±11.2)岁。左侧40例,右侧44岁,双侧2例。肿瘤最大径(3.8±1.2) cm,R.E.N.A.L评分平均(7.5±1.1)分,其中靠近肾门部位肿瘤4例。术前患者均无肿瘤相关症状,为体检或其他疾病行B超或CT检查时发现。术前均行肾脏增强CT检查,排除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及远处转移。术前行肾动脉CTA明确肾动脉变异及分支情况,行肾脏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检查评估肾功能。

1.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管。患者取健侧卧位,调整手术床,使患者处于头低足低折刀位,腰部垫高。健侧下肢呈屈曲位,患侧下肢伸直,双腿间垫厚垫或棉被,使之保持无张力状态。根据肿瘤偏向肾脏背侧或腹侧决定相应入路,其中66例经腹膜后入路,20例经腹腔入路。

1.2.1 经腹膜后入路 于腋后线12肋下做纵向2 cm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置入血管钳,自切口垂直戳入,至穿透腰背筋膜,可明显感觉到突破感,钝性分离肌肉、腰背筋膜。伸入食指,将腹膜推向腹侧,将腹膜外脂肪推向内侧。置入气囊扩张器,充入800~1 000 ml气体,维持2 min后退出,扩张腹膜后间隙。分别于腋前线肋弓下及腋中线髂嵴上2 cm处做小切口,腋前线切口穿刺5 mm Trocar(左侧)或12 mm Trocar(右侧),腋后线切口穿刺10 mm Trocar,缝合切口防止漏气。充入CO2气体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3~15 mmHg。清除腹膜外脂肪,打开侧锥筋膜,沿肾脏背侧分离出肾动脉备用。

1.2.2 经腹腔入路 于腹直肌外侧缘脐上3 cm处做小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置入气腹穿刺针,突破腹直肌前鞘、后鞘及腹膜时可感受到明显的突破感。连接气腹机,充入CO2气体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3~15 mmHg,直至腹部隆起、腹腔内压力稳定且无明显进气时停止充气。穿刺12 mm Trocar,置入腹腔镜。分别于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髂前上棘内上方3 cm处做切口,腹腔镜直视下穿刺12 mm Trocar。打开结肠旁沟处侧腹膜,使肠管下移。沿肾蒂方向游离,找到肾静脉,于肾静脉深面分离显露肾动脉,用血管吊带环绕备用。

1.2.3 切除肾肿瘤 术前仔细阅读CT片,充分了解肾肿瘤位置、大小及生长走行方向,根据肿瘤位置,充分游离肿瘤周边区域,完全显露肾肿瘤。阻断肾动脉并计时。用剪刀锐性分离,辅以钝性推剥,以帮助寻找肿瘤边界。出血较多时,用吸引器边吸边切,直至完全且完整切除肿瘤。观察肾脏创面,用单极或双极电凝止血。

1.2.4 倒刺线联合“2+1”缝合技术 用V-Loc 3-0可吸收倒刺缝线或Quill 0号可吸收倒刺缝线连续缝合肾脏内层髓质创面,重点是缝合血管断端及肾盂破口(图1)。缝合过程中可适当提拉,注意力度适当且均匀用力。用V-Loc 2-0可吸收倒刺缝线或Quill 1号可吸收倒刺缝线连续缝合肾脏外层皮质创面(先自上而下),在第一针与最后一针的位置用Hem-o-lok结扎夹辅以固定(图2)。然后开放肾脏血流,恢复肾脏供血。用V-Loc 2-0可吸收倒刺缝线或Quill 1号可吸收倒刺缝线连续缝合肾脏皮质创面进行加固缝合(后自下而上)(图3)。置入标本袋,冲洗手术区域。放置引流管,取出标本并缝合切口。

图1 创面内层缝合 图2 创面外层缝合(开放血流前) 图3 创面外层缝合(开放血流后)

2 结 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04.5±21.4) min,热缺血时间平均(18.1±4.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8.5±6.8) ml,术后引流管平均留置(5.5±0.5) d,术后平均住院(4.5±0.5) d。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48 h,2个月内禁止剧烈活动。术后均未发生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患肾GFR,2例合并肾动脉硬化疾病患者肾脏发生部分萎缩,表现为GFR较术前明显下降,考虑存在肾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术后发生患肾血流灌注不足所致;余者术后患肾GFR下降幅度不明显,提示患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病理结果示:透明细胞癌68例,嫌色细胞癌8例,嗜酸性细胞瘤5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

3 讨 论

随着B超检查的广泛普及、人们体检意识的提高,早期肾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现代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的增加,慢性疾病对肾功能的损害也在同时增加。因此,对于早期肾肿瘤而言,保肾手术日益受到重视。较传统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相比,LPN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7],LPN与开放手术相似,可取得良好的切除效果及功能效果。LPN有经腹腔入路与经腹膜后入路两种。Winfield等于1993完成了第一例经腹腔LPN[8],Gill等于1994年完成了第一例经腹膜后LPN[9]。经腹腔途径具有操作空间大等优点,适合大多数肾肿瘤,但有干扰内脏、易损伤肠管等缺点;经腹膜后途径空间相对独立,对腹腔干扰小,暴露肾蒂血管相对容易,但存在操作空间小、术中遇出血后不易控制等缺点[10]。总体而言,两者各有优缺点,在选择入路方面,一方面应根据肿瘤位置、形态,另一方面根据术者个人习惯而定,一般对于上尿路疾病,大多数泌尿外科医师更青睐经腹膜后入路。

LPN术中有三方面最为重要,即肿瘤切除的完整性、缝合止血的确切性及术后肾功能恢复的良好性。通常情况下,LPN术中因需要阻断肾动脉,恢复血流后会发生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影响术后肾功能恢复的关键在于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文献报道了很多方法,如置入冰屑、缺血预处理技术、无阻断技术、超选择性分支阻断技术等[3-4,11-12],但缩短时间仍是保证术后肾功能恢复最为有效的办法。创面缝合的速度与热缺血时间相辅相成,只有加快了缝合速度,才能尽可能缩短肾脏的热缺血时间。在缝合方面,使用传统缝线需要打结,且缝合时需使用结扎夹等辅以固定,无疑增加了手术时间;另一方面,因为线结松脱或结扎夹脱落,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可能性较高,术后需要DSA栓塞甚至二次手术,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因此,术中我们采用新型倒刺缝线联合“2+1”缝合技术进行缝合止血操作,在保证缝合确切的基础上,较大程度的缩短了热缺血时间。新型的倒刺线自身携带反向倒刺,手术时无需打结,依靠缝线自身携带的倒刺可起到锚定肾实质与肾包膜的作用[13]。但在使用时需注意提拉缝线不要用力过大,应均匀牵拉,防止缝线切割肾实质[14]。对于较小的肾脏肿瘤,其肾脏创面较小、张力不大,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全层缝合的方式关闭创面,通常也可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但对于较大的肾脏创面,全层缝合的张力往往过大,因此直径超过3 cm的肾肿瘤行LPN时,我们常规采用“2+1”缝合法[15],即先缝合髓质创面及第一次缝合皮质创面,然后开放肾脏血流,再进行第二次加固缝合皮质创面。预先缝合内层髓质创面的好处有两点:一是可保证肾盂及血管破口的关闭,二是可减轻肾脏创面的外层张力,减少了缝合外层时发生缝线切割肾实质的可能性。缝合外层肾皮质创面时,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保证初步缝合有效的基础上,早期开放肾脏血流,缩短了热缺血时间;第二次的加固缝合又保证了最终缝合的确切性,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术后发生出血的可能性。开放肾血流后的二次缝合目的是为加固创面,但需要强调的是,肾脏血流开放后,肾脏会充血膨胀,此时进行第二次加固缝合时需注意收线的力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肾包膜撕裂,甚至肾实质切割损伤与出血。缝合肾脏内层髓质创面时,我们习惯采用V-Loc的2-0倒刺线,因为这种缝线尾端带有自身锁扣,可起到第一针固定的作用。当然创面较大时,Quill的双针倒刺缝线也是很好的选择。缝合外层皮质创面时,我们更习惯于采用Quill的1号倒刺缝线,通常是从无倒刺的部位剪断,线尾打结,再用结扎夹于线结前端固定,缝合结束时同样用结扎夹辅以固定。这样做的优点是在倒刺锚定的基础上,又充分利用了缝线本身的缝合张力,起到双保险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采用倒刺缝线联合“2+1”缝合技术较好地完成了LPN术中的缝合操作,既保证了缝合效果的确切性,减少术中、术后发生创面出血的可能性;又缩短了肾脏热缺血时间,利于术后患肾功能的恢复,体现了LPN的优越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与应用。

[1] Turna B,Aron M,Gill IS.Expanding indications for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J].Urology,2008,72(3):481-487.

[2] 邵鹏飞,殷长军,孟小鑫,等.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评价[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31(10):658-661.

[3] 方群鹰,张雪培.低温保护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5):461-463.

[4] 曲发军,徐丹枫,崔心刚,等.CO2气腹预处理对模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环境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2):87-91.

[5] 曲发军,崔心刚,高轶,等.泌尿外科传统腹腔镜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分析(附2800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9):700-704.

[6] 赵黎明,刘致中,岳长久,等.肾部分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6,31(10):936-938.

[7] 高海捷,吴大鹏,朱国栋,等.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治疗局限性肾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比较[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6,21(3):182-186.

[8] Winfield HN,Donovan JF,Godet AS,et al.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initial case report for benign disease[J].J Endourol,1993,7(6):521-526.

[9] Gill IS,Delworth MG,Munch LC.Laparoscopic retroperitoneal partial nephrectomy[J].J Urol,1994,152(5 Pt 1):1539-1542.

[10] Wright JL,叶雄俊,张小东.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经腹径路和腹膜后径路手术方式的比较[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1):69-70.

[11] 李鹏,杨庆,肖成武,等.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技术在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5,36(2):183-187.

[12] 刘溪,王德胜,曲发军,等.预留缝线法在零缺血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7,32(2):118-121.

[13] 王科,林春华,门昌平,等.双向倒刺可吸收线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2,29(12):2595-2596.

[14] 陈杰,徐必友,徐丹枫,等.新型双向倒钩免打结缝合线在肾门部肿瘤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4,3(2):84-87.

[15] 刘溪,潘秀武,杨启维,等.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中度复杂性肾癌的方法改进及疗效分析(附84例报道)[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6,31(6):533-537.

猜你喜欢

缝线泌尿外科腹膜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缝线抗议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