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频消融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中的应用

2018-03-15马信奎张伟

医药前沿 2018年10期
关键词:补体外伤性脾脏

马信奎 张伟

(简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 简阳 641400)

脾脏外科对于选择性保脾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对于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仍然需要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患者脾脏第二的救治原则,所以,在抢救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脾脏损伤的等级、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患者的实际年龄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之后,选择是保留患者的脾,还是切脾[1],如何进行简单易操作、安全性高的保脾手术是现阶段医学界学者最关注的问题;本文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脾脏损伤的程度和实际身体状况进行选择性保脾手术治疗,上述40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了成功,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15~59岁,平均年龄为(37±15.5)岁;脾脏损伤原因:10例为高处坠落伤,17例为车祸伤,5例为刀刺伤,8例为打伤及钝器伤;入院时间为2h~3d,3例患者为气胸,5例患者伴有轻度颅脑损伤,3例患者为四肢骨折,2例患者为肠破裂,1例患者为肾挫伤,上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失血性休克以及急性腹膜炎等;诊断性腹穿均抽出不凝血,术前进行B超和CT检查,显示患者具体的脾破裂程度和部位,同时采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脏学组脾损伤分级:其中Ⅰ级7例,Ⅱ~Ⅲ级21例,Ⅳ级12例。

1.2 方法

对上述40例患者均进行腹腔探查术,均根据患者的实际年龄、实际身体状况以及脾脏损伤的程度等方面情况,进行选择性保脾手术治疗,其中对于Ⅰ级患者采用单纯性射频消融止血加上止血纱覆盖,Ⅱ~Ⅲ级患者采用射频消融下脾部分切除加上止血纱覆盖,Ⅳ级患者采用脾切除术[2];具体操作如下:使用射频治疗仪,针对Ⅰ级患者用射频电极沿裂口处进针2~3cm,将射频治疗仪的功率设置为20~35W[3],保持此功率待到阻抗上升至最高值至完全消融彻底止血,针对Ⅱ~Ⅲ级患者采用射频消融下脾部分切除,首先设定预切除线,通常距裂口近脾门端1~2cm,使用射频电极同上法逐渐消融形成一柱状凝固带,然后沿凝固带切除受损脾脏,从而完成脾脏部分切除,术后均采用强生1962止血纱覆盖创面,常规放置脾窝引流管,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进行相应处理。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到医院复查腹部超声、脾梗死、脾脓肿以及免疫球蛋白,以及复查补体C3、补体C4以及血小板等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上述两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治疗,手术均取得了成功,且术后脾脏均未出现再次出血,且没有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术后出现2例患者出现不全性肠梗阻,1例脾窝积液,3例脾热,均给予退热、抗感染等措施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进行B超复查,没有发现脾梗死和脾脓肿等不良症状,复查补体C3、补体C4以及血小板等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具体见下表。

表40例患者外伤性脾脏破裂保脾手术相关指标

3.结论

脾脏属于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同样是患者腹部损伤中最容易受伤的器官,根据相关临床治疗数据显示,我国临床上脾脏损伤的发生率约为32%,就临床传统治疗方法来看,均采用全脾切除术进行治疗外伤性脾破裂,随着人们对脾脏的认识越来全面,脾脏的诸多功能逐渐被发现,包含了抗感染、内分泌以及肿瘤免疫等,具有抑制肝硬化的作用,因而脾脏对于人体而言非常重要;另外,根据现阶段临床治疗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现在临床上很少出现随意性切除脾脏现象,从盲目性阶段逐渐转为选择性保脾阶段,且著名脾脏专家学者认为选择性保脾需要满足以下几点条件,首先,先保住患者的生命再保脾,其次,年龄越小应当优先保脾,再次,根据患者脾脏的实际损伤程度,适当地选择保脾措施,最后,如果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可以联合使用多种保脾措施。本文主要是根据脾损伤分级进行评估来制定手术方案。

目前,对于保脾手术有很多种,但是由于脾脏组织的血流比较丰富,术后止血俨然成为临床上的重难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射频消融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治疗的主要机制是热效应,该手术具有频率达到每秒15万次的高频振动的优势,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次研究显示,应用射频消融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止血的效果非常显著,不仅可以应用于损伤较轻的Ⅰ~Ⅱ级患者直接止血,同时还可以应用于Ⅲ~Ⅳ级患者的部分脾脏切除术中。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患者脾脏损伤程度进行选择性保脾手术治疗,且手术非常成功,未发生任何严重的临床并发症,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术后1个月患者到医院进行B超复查,未出现脾梗死和脾脓肿等不良症状,复查补体C3、补体C4以及血小板等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由此可见,针对外伤性脾脏破裂患者采用射频脾脏消融选择性保脾手术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身体健康,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1]吕涛,蒋晓忠,罗洪,陶友江.射频消融在脾脏外伤后保脾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7,24(10):1258-1260.

[2]赵雪峰,宋小雨,吕宁,朱智勇,陈宜政,张冬玲,潘新民.评价射频消融在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术中的应用价值[J].智慧健康,2017,3(17):113-114.

[3]成正军,何中林.快速康复外科联合射频消融辅助保脾手术在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6,37(11):1253-1256.

猜你喜欢

补体外伤性脾脏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对诊断脾脏妊娠方法的研究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外伤性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诊治分析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