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3-15陈文龙

医药前沿 2018年10期
关键词:胆囊炎开腹胆囊

陈文龙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在临床上,胆囊疾病较为多见,并且该疾病所分的种类较多,例如胆结石、胆囊息肉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患病原因多为结石对胆囊管造成阻塞,致胆囊内胆汁排出障碍,进而继发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炎症。通常情况下,该类疾病的患者均其临床表现主要有食欲不振、右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存在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胆绞痛的情况出现[1],不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本次主要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早日康复。现在通过采用回顾和文字的形式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72例,在所有患者中有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为25岁,最大为72岁,中位年龄为(46.23±2.23)岁。本次入选的所有患者均存在食欲下降以及伴有右上腹部疼痛的情况出现,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均已经得到确诊。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神经类疾病以及哺乳期女性,均无上腹部手术史。本次分组采用数字抽选的方法进行,其中实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在一般资料方面不具有比较的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全麻,在患者无意识之后,在患者右边肋缘下方位置,做一个斜行的切口,然后进行逐层的切开,使得胆囊三角能够充分进行暴露,依照顺序对患者进行结扎,即胆囊管、胆囊动脉,然后分离并将胆囊进行切除。

实验组: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前一天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明确进行手术的当天早晨不得饮水及进食,本次应用全麻方法进行操作,待患者失去意识之后,临床医生在其脐下作一10mm弧形切口,气腹针穿刺建立气腹,并合理将气压设置,然后置入10mm 30°腹腔镜,临床医生通过直视在剑突下方位置将10mm Trocar进行放置,然后分别在患者的右边锁骨中线位置、右边腋前线肋缘下方将5mm Trocar进行放置,将腹腔镜抓钳通过患者的腋前线穿刺孔进行置入,钳夹胆囊底将胆囊进行固定,通过借助于电凝钩,将患者胆囊底部切开一直径1cm左右切口,吸引器吸除胆囊内胆汁;通过右锁骨中线肋缘下Trocar将硬质胆道镜进行插入;医护人员对胆囊腔仔细冲洗,冲洗液采用0.9%氯化钠溶液,然后临床医生对患者胆囊内的情况进行继续观察,在镜下对胆囊内结石数量、大小,胆囊壁是否存在化脓、坏疽等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寻找胆囊管具体的位置,并运用器械进行切除,完成切除工作之后,将其送病理学详细检查。同时,临床医生还应当继续明确是否切除干净,直至操作有效无误,则进行止血等工作,然后缝合。完成手术后,医护人员需要嘱咐患者卧床休息,12h之后可以下床,次日给予流质食物,促进伤口早日康复,大约3~5d之后便能够出院。

1.3 评判标准

治愈:腹腔镜组顺利完成,3d~5d顺利出院,开腹组7d出院;有效:腹腔镜组中转开腹;并发切囗感染;住院时间>10天,满足一项即提示有效;无效,胆囊无法切除,仅行引流,二期手术。对患者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利用软件将数据汇总并作出相应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方式进行计数资料,并将t值带入计量资料,当P值小于等于0.05时,统计的方法才具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表[(n)%]

2.2 不良反应

实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例)

2.3 手术中出血量和恢复时间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恢复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和恢复时间表(±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和恢复时间表(±s)

实验组 36 31.42±18.62 4.11±1.03对照组 36 162.12±21.75 8.49±1.49 t-27.3893 13.861 P-<0.05 <0.05

3.讨论

急性胆囊炎病因包括机械性炎症、细菌性炎症和化学性炎症,患者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痛、发热、呕吐及恶心,通常右上腹痛先出现,并逐渐向右肩背部放散,表现为持续性以及阵发性加剧;后期则表现为低热、寒战等,一般通过评估患者的腹痛程度来判定急症。目前,对于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上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该方法属于微创手术,手术创伤小,有助于患者早日的恢复[2]。通常情况下,当患者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的情况下,上腹部疼痛明显,胆囊周围以及胆囊附近的组织均伴有较为严重的粘连情况,同时胆囊壁也已经存在水肿的情况发生。因此,为了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出现,关键在于术者应当有熟练的镜下操作技巧以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选择适当的手术时间[3]。

当患者的疾病情况得到确诊后,应当及早的为患者实施治疗。该疾病的初期,会伴有局部组织疏松的情况,且胆囊炎症比较轻,对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成功率较高。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期间,患者发病的时间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患者发病时间越短,其胆囊水肿的情况则越不显著,周围组织粘连更为疏松,在治疗过程中更加容易进行分离,并且解剖关系相对更为清晰,患者所承担的风险更小[4]。同时积极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以及手术前检查等结果,对患者胆囊情况以及其周围情况进行分析,积极进行治疗。而对于发病时间>72h,那么患者胆囊可能会出现进一步进展,如化脓或坏疽样变化,该种情况在进行操作时,会导致出血、水肿等情况的增加,从而使得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增加。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时也需要借助于开腹手术作为后盾,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手术过程中患者具体的情况和手术的经验,对患者进行及时的中转开腹,以避免患者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5]。适当的对患者进行中转开腹治疗,并非手术失败,而是对患者负责,以实现安全完成手术的目的,同时这也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重要的保证。而中转开腹的指征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Calot三角出现较为严重的粘连请,解剖不清以及胆囊三角充血水肿,患者出现胆管损伤的情况以及脏器损伤的请,难以控制大出血,手术过程中发现患者伴有其他脏器病变情况,腹腔内伴有广泛粘连,难以进行操作等。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总疗效比较后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均有可靠的效果;但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情况不难发现,实验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腹腔镜因其创伤小,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并且还能够缩短住院用时,因此临床推荐价值高,更具有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在发病后1~3d内且病情明确后应当积极结合患者的疾病史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尽快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此种术式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1]薛孟海.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471-472.

[2]舒东,钟兴玲.胆囊结石并胆囊炎采用腹腔镜微创疗法和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5):284-284.

[3]孙永欣,张海峰.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7):41-42.

[4]胡志雄,杨胜帮,李良成,等.老年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的对比及胆囊炎病程对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6):4542-4543,4544.

[5]庞建卫.腹腔镜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54(2):264-265.

猜你喜欢

胆囊炎开腹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