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与短重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评价

2018-03-15李远文

医药前沿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主钉刀片髓内

李远文

(隆昌市中医医院骨一科 四川 隆昌 642150)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群体尤其是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相对常见,治疗时首选手术方式。但使用钉板系统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时,出现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失败的可能性很高[1]。短重建钉效果较好,但是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恢复时间较长。PFNA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改善这些问题。为评价PFNA与短重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本次研究将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抽取8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40例,男性与女性分别23例、17例,最小、最大年龄分别60岁、79岁,平均(69.2±4.0)岁,最短、最长接受手术的时间分别为骨折后1d、7d,平均(4.2±0.7)d;B组40例,男性与女性分别22例、18例,最小、最大年龄分别60岁、80岁,平均(70.1±3.2)岁,最短、最长接受手术的时间分别为骨折后1d、7d,平均(4.2±0.8)d。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慢性疾病控制稳定;髋部疼痛、肿胀,下肢功能障碍,不具有站立、行走能力;髋部外侧肿胀、皮下淤血斑,粗隆部升高,下肢明显畸形。

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患者;多发伤患者;合并可能影响术后功能锻炼的其他下肢创伤患者;存在手术禁忌症患者;非自愿患者。

1.3 方法

A组使用PFNA治疗,全麻,保持患者仰卧体位,常规复位,透视满意后,在大转子顶端5至10cm位置切口,从大粗隆顶点进针,将导针插入,沿导针扩髓,插入PFNA主钉,X透视下对主钉插入深度进行调整;与侧方瞄准器连接,将颈内导针钻入直到关节面下方5至10mm;扩充外侧皮质,在股骨头中打入长度适当的螺旋刀片,锁定螺旋刀片;打入远端锁定螺钉,把瞄准器拆除,拧入尾钉,获取满意固定位置后关闭切口。

B组使用短重建钉治疗,全麻,保持患者仰卧体位,常规复位,透视满意后,在大转子顶端4至6cm位置切口,将钝性臀中肌分离,使用13mm空心砖开孔,不扩髓,在髓腔中置入直径适当的短重建主钉,使用瞄准器置入股骨颈螺钉与髋螺钉,远端锁钉使用两枚锁钉固定,然后固定尾帽。

术后随访半年。

1.4 研究指标

对比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半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Harris量表分数为0~100分,分数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

1.5 数据处理

2.结果

A组切口显著小于B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B组(P<0.05),术后半年Harri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见表。

表对比两组相关临床指标(±s)

表对比两组相关临床指标(±s)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术后半年Harris评分A 组 40 8.92±2.31 60.31±14.96 160.63±31.08 30.12±5.77 83.45±6.41 B 组 40 15.33±2.40 85.13±15.01 290.51±29.82 62.10±14.52 73.36±5.34 t 12.170 7.407 19.071 12.945 7.649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粗隆间骨折的高危因素为骨质疏松,该种骨折位置在股骨颈基底与小粗隆水平间,属于关节囊外骨折[2]。由于粗隆间骨折位置大部分为海绵质骨,血液供应良好,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能性不高[3]。保守治疗容易导致骨折位置畸形连接,正常承重线被改变,跛行甚至出现创伤性关节炎[4]。手术治疗则能获取相对理想的效果,在临床上被广泛接受。

本研究中,A组切口显著小于B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B组(P<0.05),术后半年Harri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提示。短重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符合生物学上固定原则,在维持旋转中立位的基础上适当牵引,即能恢复颈干角,并且手术中不显露骨折端,保证骨折块血液供应的正常与原始血肿,不强行解剖复位、重建内侧支撑[5]。但是短重建钉也具有以下缺点:在拉力螺钉的测量与确定时操作不便,拉力螺钉为实心,从导针改为螺钉时可能会出现角度的变化;手术操作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多,给患者术后恢复速度造成一定影响[6]。PFNA为髓内固定方式之一,集中了多种髓内固定装置的优势。其特点为:主钉的设计与股骨解剖结构相符;外展角方便置入大转子间,操作方便;主钉长度选择范围广;使用的螺旋刀片抗旋转能力、切出能力、内翻畸形能力强,表面积宽大,内心直径逐渐增大,将其打入对填压疏松骨质,可增强刀片锚合力;置入螺旋刀片时操作简单,自动锁定避免刀片与股骨头发生旋转;手术花费时间短,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出血量少;使用闭合与微创技术,对骨膜血液运输造成的破坏小,降低手术后感染概率,提升髋关节功能;固定方式为中心固定,将应力分散,防止应力遮挡,减少再骨折问题的出现[7]。与短重建钉相比,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优势更为明显。

综上,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小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提升患者髋关节功能。

[1]吴望晟,刘剑,朱显科,等.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与动力髁螺钉治疗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8):93-96.

[2]吴玉辉,平少华.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2015,10(11):1641-1643.

[3]张金辉,张立海,张里程,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的选择和疗效评价[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29(5):538-541.

[4]朱勋兵,仇大鹏,张井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安徽医药,2015,19(2):334-336.

[5]胡牮,张文雅,张沿洲,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接受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疗效评价[J].四川医学,2015,36(12):1670-1673.

[6]蔡延禄,吴漾,林瑞忠,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5,36(24):3834-3836.

[7]杨延伟,邓少林,刘金标,等.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 2015, 36(8):1110-1113.

猜你喜欢

主钉刀片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圆盘剪高速剪切时的刀片温度分析
三种长度PFNA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创伤评估的研究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圆刀片切削力计算方法
PFNA-II主钉长度对A1、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谈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厂房设计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粗隆间骨折中亚洲型PFNA使用导针扩髓与否的疗效比较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