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总动脉超声检查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预测价值

2018-03-15敖龙霞

医药前沿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膜颈动脉斑块

敖龙霞

(四川省武胜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四川 武胜 638400)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在对血管壁病变进行诊断时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为颈总动脉超声检查,但由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可知,斑块的出现,特别是钙化斑块的出现往往预示着病变程度已经发展为晚期,所以需要找到更为有效的指标,从而对患者机体的病变进行早期预测[1]。本次研究选取冠心病患者45例患者及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5例作对比研究,探讨颈总动脉超声检查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1~76岁,平均(63.5±7.3)岁;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0~78岁,平均(63.8±7.6)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全部研究对象均接受颈总动脉超声检查,检查所采用的仪器为GE公司vivid S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8~12MHz,检查步骤为:首先指导患者放松身体,使其处于静息状态时,为其选取仰卧位,对颈部进行充分暴露,对其机体颈部的颈总动脉进行扫查,对受检对象的颈部动脉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a)、后壁内-中膜厚度(IMTp)、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同时对患者颈总动脉的内-中膜横截面积(IMCSA)进行计算,计算方式为3.14×[(D/2+IMTp)2-(D/2)2]。然后对受检对象的颈总动脉的粥样硬化数量进行扫查。对观察组患者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左颈总动脉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左颈总动脉的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内-中膜横截面积大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左颈总动脉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左颈总动脉各项指标比较(±s)

组别 内径(mm) IMT(mm) Vm(mm/s) IMCSA(mm2) RI对照组(n=45) 5.62±0.66 0.59±0.14 44.55±9.28 7.48±3.07 0.71±0.05观察组(n=45) 6.27±0.84 0.81±0.18 34.26±11.51 13.88±7.16 0.73±0.07 P 0.001 0.001 0.001 0.001 0.122

2.2 两组右颈总动脉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右颈总动脉的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内-中膜横截面积、阻力指数大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右颈总动脉各项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右颈总动脉各项指标比较(±s)

组别 内径(mm) IMT(mm) Vm(mm/s) IMCSA(mm2) RI对照组 5.65±0.62 0.58±0.12 44.23±9.13 7.44±3.23 0.71±0.07观察组 6.29±0.86 0.77±0.14 33.56±11.39 13.62±7.86 0.77±0.06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斑块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检出软斑4例,硬斑25例,复合斑5例,斑块检出率为75.56%;对照组检出软斑2例,硬斑3例,复合斑0例,斑块检出率为11.11%。观察组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511,P<0.05)。

2.4 观察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

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观察组颈总动脉超声检查内中膜厚度(大于等于1.0mm)、斑块阳性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证实阳性率和阴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超声检查内中膜厚度(大于等于1.0mm)、斑块阴性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证实阳性率和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观察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 [n,(%)]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为大中动脉退行性、增生性疾病,在开展超声检查时所检测的IMT和组织学上的IMT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也和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关联[2]。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颈动脉、股动脉以及胸动脉中的斑块和冠状动脉狭窄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3]。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左颈总动脉和右颈总动脉的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内-中膜横截面积大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CCA的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粥样硬化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颈总动脉内径得以增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得以增加,内-中膜横截面积得以加大,平均血流速度得以降低,血管阻力得以增加,并使得斑块的发生数量增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的增加不但可对冠脉狭窄进行有效预测,同时可有效判断冠脉狭窄程度。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在排除无症状年轻群体外,颈动脉球部、颈总动脉以及颈内动脉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对早期动脉硬化进行有效预测[4]。

临床上在对冠心病进行诊断时依靠的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但由于该种检查方式会对受检者机体造成损伤性,同时可重复性较差,因此难以在临床上进行普及推广。而颈总动脉超声检查则不会对机体造成检查创伤,同时具备较好的重复性,因此可使冠心病患者得到有效诊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观察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大于等于1.0mm)、斑块阳性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证实阳性率和阴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大于等于1.0mm)、斑块阴性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证实阳性率和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颈总动脉超声检测可有效预测冠心病的发生,这也和前人的研究结果相符[5]。

综上所述,颈总动脉超声检查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明显,可有效检测冠心病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以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从而使冠心病得到有效诊断。

[1]张小杉,哈斯,李治安,等.超声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11):994-997.

[2]赵莹莹,黄朴忠,李焱,等.经胸冠状动脉超声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初探[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8):690-693.

[3]王一洒,袁建军,朱好辉,等.超声评价冠心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动脉弹性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7):522-525.

[4]张鹏,罗堃,余意,等.357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与超声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1281-1282.

[5]郭萌,杨青,李蔚,等.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征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3):316-319.

猜你喜欢

中膜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中药水提液真空膜蒸馏过程中膜通量衰减及清洗方法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心病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不同内部构型特点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控制方法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