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心绞痛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8-03-15徐丽萍

医药前沿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徐丽萍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药剂科 四川 绵阳 621900)

冠心病属于心内科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典型的症状为心绞痛,发作时患者胸口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部分患者甚至疼痛难忍,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并且本病进一步恶化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严重疾病,预后较差[1]。临床对本病的治疗缺乏特效疗法,多采用药物维持。本研究分析冠心病心绞痛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0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1.4±9.7)岁,病程6个月~9年;对照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2.3±10.6)岁,病程6个月~1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心电图检查显示有相邻2个以上肢体导联ST段压低≥0.1mV,并且有明显的心绞痛症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绞痛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扩张血管、调节血脂等治疗,给予硝酸脂类、他汀类及β受体阻滞剂。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是J20171021)100mg/d,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83)75mg/次,1次/d[2]。两组均服用4周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

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或减少超过80%,静息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症状减少超过50%,静息心电图显示ST段有所抬高;无效:心绞痛症状减少不足50%,静息心电图显示ST段仍有明显压低[3]。

1.4 观察指标

治疗后复查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治疗期间观察有无腹痛、胃黏膜出血、恶心、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凝血指标比较,见表2。观察组治疗后TT、APTT、PTA、PT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凝血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凝血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TT(s) APTT(s) PTA(%) PT(s) FIB(g/L)观察组(n=53)17.7±1.4#37.3±5.1# 90±9# 13.9±1.0# 3.04±0.45*对照组(n=53)17.4±1.3 37.5±4.6 88±8 13.8±0.8 3.21±0.49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中,发生腹痛2例、胃黏膜出血1例、恶心1例,发生率为7.54%;对照组发生腹痛3例、胃黏膜出血2例,发生率为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心血管系统的高危疾病,早期的干预治疗对预后有重要作用。临床研究显示,本病主要有冠脉粥样硬化引起,使得冠脉血管壁增厚、血管狭窄、甚至堵塞,造成局部心肌缺血缺氧,发生心绞痛。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黏附聚集、脂质沉积等有关,因此,对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对治疗本病有确切的临床作用[4]。

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防止血栓形成,抑制冠脉进一步狭窄,改善症状。但阿司匹林长期服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黏膜出血,使临床使用受到限制[5]。氯吡格雷为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与血小板表面二磷酸腺苷(ADP)受体结合,改变血小板糖蛋白受体,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同时具有一定抗凝作用,能够增加血液流动性,达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防止心肌梗死的作用[6]。两药联合可通过不同作用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纤维蛋白原含量,预防血小板聚集引起的心、脑等动脉循环障碍疾病。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T、APTT、PTA、PT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腹痛、胃黏膜出血、恶心、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充分证明冠心病心绞痛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确切,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明显,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症状,并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不增加出血几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使用安全性佳,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宋晓.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31-32.

[2]王守军.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9):174-175.

[3]朱解方,刘央,韩世华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8):31-33.

[4]彭一星,杨德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6):97-98.

[5]柏冬梅.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8):119-120.

[6]胡栋梁.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评价[J].医疗装备,2015,28(8):98.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天天在吃,但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吃对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