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科护士实施分层级培训的方法及其效果分析

2018-03-15王玉芳余翀彭瑞琴

医药前沿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产科层级专科

王玉芳 余翀 彭瑞琴

(成华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 成都 610051)

分层级培训主要是指对护理人员开展分层次[1]与分阶段的培训,旨在提升层级不同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规避护理风险[2],提高护理质量。在产科中开展分层级培训不仅能够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3],还可使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调动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保障临床护理工作有序顺利开展。本科室2017年1月开始对18位护理人员实施分级培训获得了确切的效果,现将全部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方法

1.1 常规资料

本研究18名护理人员均为我院产科病区护理人员,女性,入选的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9月,年龄最小20岁,最大42岁,均值(37.05±2.17)岁;其中11名本科,7名大专。6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6名护士。8名为N0级~N1级护理人员,3名为N2级护理人员,6名为N3级护理人员。

1.2 方法

对所选护理人员均实施分层级培训方法,具体内容如下:培训小组由护士长、教学组长以及质控护士组成,由教学组长专人进行理论、操作培训及考核,护士长及质控护士负责护理质量的考核。具体内容如下:(1)划分层级:参照《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4]中关于产科护理人员核心能力评估标准,结合本科护理人员实际情况,评估其核心能力,将本次选取的护理人员划分为N0级、N1级、N2级、N3级以及N4级。(2)分组:将18位护理人员依照评估的结果划分为三组,N0与N1为一组、N2为一组、N3为一组。(3)学习及培训内容:选定下午时间对所选的护理人员展开护理理论以及实践操作相关业务学习,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学习的内容包括产科理论知识、母乳喂养知识、护理常规、制度职责、产科用药、操作培训、急救演练以及应急预案等。N0级与N1级护理人员的培训:由高年资护士进行传、帮、带,通过晨间提问、业务学习、操作培训及考核、业务查房等形式进行,护士长及质控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督察,考核,发现问题立即指出并督促整改。培训目标在于能独立完成护理工作任务,掌握基本理论及基础护理技能、专科技能的操作规范,护患沟通,具备分管病情相对平稳患者的基本能力。培训的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专科护理常规、基础及专科护理操作、核心制度、应急预案、急救知识、急救技能以及护理文书书写等。N2级护理人员培训目标在于:独立完成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善于沟通、具备带教下级护士及实习生的能力。培训的内容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急救技术及相关知识,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应急演练,常用药物使用等。N3级与N4级护理人员培训:重点加强专科护理、应急处理与急救能力,护理管理、疑难和危重患者的护理培训。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科研能力以及护理管理、教学能力,参与科室质控,培训内容有新业务新技术、护理科研、论文的撰写以及护理质量管理等,可参加外出培训学习、专科护士培训、危重患者护理查房等。

表各级护理人员考核成绩对比(±s,分)

表各级护理人员考核成绩对比(±s,分)

注:与实施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护理理论知识 护理技能操作 护理质量N0级与N1级(n=9) 实施前 80.52±4.48 80.40±3.10 86.40±3.02实施后 89.51±5.29# 88.27±3.07# 92.62±3.14#t-3.8906 8.4148 4.2832 P-0.0013 0.0000 0.0006 N2级(n=8) 实施前 82.05±4.22 83.38±3.01 87.58±3.37实施后 94.70±5.68* 91.34±3.69* 95.46±3.60*t-5.3631 4.7280 4.5198 P-0.0001 0.0003 0.0005 N3级与N4级(n=3) 实施前 85.92±3.26 85.93±2.39 95.37±3.42实施后 95.49±4.61@ 93.18±3.42@ 98.20±3.02@t-2.9357 3.0097 2.9725 P-0.0426 0.0396 0.0410

1.3 效果评价

对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与护理质量进行考核,以百分制的形式进行,评分与考核成绩呈正比。(1)理论知识考核:每月组织N0~N2级护理人员就培训及自学的内容进行理论方面的闭卷考试,N3级每季度考核一次,由专人进行评卷,同时对试卷展开分析。(2)基础技能操作:每月由教学组长分层级进行护理操作的培训后进行考核,要求80分合格,人人过关,N3级每季度参加培训及考核一次,护士长和质控护士在工作中以不定时抽考的形式进行。(3)临床护理质量:由护士长和科室质控小组成员每周依照护理部下发的质量标准检查护理质量完成情况,主要包括护理文件书写、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等。

1.4 统计学方法

汇总实验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22.0数据包中展开处理,±s(均数±平方差)表示计量资料,t值检验,P值小于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反之则提示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各级护理人员经分层培训后考核成绩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性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在产科护理中,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级培训能够使其临床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本次实施的分层培训具有针对性与目的性,对低层级的护理人员开展培训时重视基本功的强化,即加强其基础理论[5]以及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此举能够确保护理人员掌握扎实的护理基本技能知识,并逐渐提升专科护理技能;对待高层级的护理人员时明确考核的目标为专科理论知识以及护理操作技能[6],遵循教学相长的特点,由其肩负起带教低层级护理人员的重任,同时将带教的结果纳入最终的能力考核范围中,有利于提高高层级护理人员学习以及实践的积极性。

分层级培训彻底改变了常规共同培训的方式,在护理人员接受相关培训后可逐步加深培训的内容,此种措施可确保每位护理人员均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了解其自身培训的内容与方向。分层级培训具有个体化的特点,培训的效果能够得到保障。本研究结果提示18位产科护理人员经分层级培训后,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与护理质量三项考核指标的评分与实施前比较有绝对性优势,P<0.05,表明此种培训方式能够通过判定每位护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能力)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进而使整个护理队伍的能力及素质得到提高,每位护理人员合作分工明确后,护理安全可得到切实保障,在激发人力资源潜力的同时增强护理质量,最终为医院长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分层级培训与以往常规的全员一起培训的模式有极大的差异性,此种培训模式是依照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年限、学历、个人工作能力等制定的不同培训考核方案,通过分层级培训管理,能够使护理人员使自身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提升临床护理的水平,并且对于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管理。为产科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

综合本次研究的内容不难发现,分层级培训法施行于产科护理人员中能够获得确切的效果,能够使护理人员个人技能和理论知识得到丰富和提高,更满足临床护理的要求,值得作为一种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案进一步推广于临床产科护理中。

[1]欧阳丽芬,林桂花.产科护士实施层级培训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34(6):173-174.

[2]黄健平.产科实施护士分层级培训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2(z1):220-221.

[3]简伟丽,朱带娣,黄银璇,等.护理层级培训在产科护理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291-292.

[4]王琦.妇产科护士层级培训需求及管理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6,33(3):56-58,63.

[5]刘君,吴兰君,陆浩雅,等.产科护士分层培训模式的运用及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20(1):172-174.

[6]何凤兰,刘海燕.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临床护士工作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1(21):241-241,240.

猜你喜欢

产科层级专科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母畜妊娠期常见产科病及诊治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