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观察及副作用的防治

2018-03-15叶子姜玲贾荣飞杨晓燕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8年10期
关键词:血氨酰胺淋巴瘤

叶子 姜玲 贾荣飞 杨晓燕(通讯作者)

(徐汇区中心医院 上海 200010)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自然杀伤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NHL的5%~18%[1]。其在欧美国家少见,相对多见于亚洲尤其在中国、日本等国家,提示ENKTL有地域性差异和种族易患性[2]。ENKTL恶性程度较高,早期患者以放射治疗为主,中晚期及复发难治性患者采用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该病对常规CHOP方案化疗敏感度相对较低,预后不佳[3]。近几年,培门冬酶(PEG-Asp)的联合方案极大地提高了该病的近期有效率,已成为一线首推方案。但临床使用中常面临较多棘手的副作用。

我院采用PEG-As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ENKTL患者14例,并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5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ENKTL患者14例,其中鼻区NKTL患者10例,鼻区以外NKTL患者4例,均符合WHO有关ENKTL诊断标准。其中6例为初治患者,PEG-Asp、PEG-Asp+DICE、PEG-Asp+MTX各2例;8例复发难治患者,PEGAsp+MTX 7例、PEG-Asp+DICE 1例,PEG-Asp治疗 56周期。

1.2 疗效评价

按照WHO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症状缓解,阳性体征消失,持续4周以上;部分缓解(PR):肿块缩小50%以上并持续4周以上,无新病变出现;稳定(SD):症状减轻或缓解,肿块缩小不足50%,或肿块增大25%以下,无新病变出现;进展(PD):肿块增大25%以上,或有新病变出现。总有效率RR=CR+PR。

1.3 不良反应判断

治疗前后观察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检测患者凝血功能、血氨等变化,不良反应按照CTCAE4.02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将其分为0~4级。

2.结果

2.1 初治与复发患者疗效比较

14例患者,CR 2例,PR 7例,RR为64.3%;初治患者CR 1例,PR 5例,RR达100%;复发患者CR 1例,PR 2例,RR为37.5%;经比较,初治患者疗效远优于复发患者,详见表1。

表1 患者的疗效对比

2.2 不良反应

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主要体现为骨髓抑制、血凝异常及血生化异常。血常规指标中,所有患者均无Ⅳ级反应,APTT延长现象只表现为Ⅰ级;血生化指标均无Ⅲ、Ⅳ级严重反应,见表2~3。

表2 不良反应

表3 血凝异常及血生化异常反应对比

3.讨论

ENKTL高表达多药耐药基因,使多药耐药的蛋白含量增高,常导致常规化疗抗拒。PEG-Asp是一种新型的聚乙二醇与门冬酰胺酶蛋白链接所产生的复合物,能够有效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降低和消除由免疫系统造成的不良反应,且半衰期长,避免多次给药。此类药物能降解血清门冬酰胺的细菌酶,淋巴细胞不能合成蛋白质从而抑制RNA和DNA合成,最终导致细胞凋亡[4]。近年临床应用表明,PEG-Asp保持着门冬酰胺酶的抗肿瘤作用,诱导缓解率和3年无事件生存率与L-Asp相似[5-6]。

PEG-Asp过多消耗血液中门冬酰胺的同时,机体某些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肝、胰等正常细胞代谢也受到影响,产生多种不良反应。我院使用PEG-Asp的患者肝功能异常程度较轻,23.44%的患者出现APTT延长。值得指出的是多数患者出现白蛋白的下降,需补充白蛋白达25g/L以上。6.25%患者纤维蛋白原下降,增加了出血风险,及时输注纤维蛋白原、冷沉淀及血浆等尤为重要。血氨的升高多为轻度,虽无肝昏迷病例,但控制蛋白摄入、乳果糖通便有利于避免血氨的进一步升高。对于高血氨患者,门冬氨酸鸟氨酸静滴20~40g/日利于血氨的降低。该药报道约有1%患者可能出现胰腺炎,我院通过提前一周使用及使用后低脂饮食,患者无一例出现胰腺炎及血尿淀粉酶升高。

近几年,使用P-GDP和P-GEMOX一线用于ENKTL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可控后,NCCN指南已推荐PEG-Asp一线可用于ENKTL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EG-ASP联合化疗治疗ENKTL初治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合理的预防、密切的观察和及时的干预得到有效避免和控制。本研究病例数较少,有待大样本的病例观察以证实。

[1]Au wY,Weisenburger DD,Intragumtornchai T,et a1.Clin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hasal and extranasal naturat killerff-cell lymphoma:a study of l 36 ease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Project[J].Blood,2009,113(17):3931-3937.

[2]J Aladily TN,Nathwani BN,Miranda RN,et a1.Ea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nasaltype,arisingin association with saline breastimplant:expanding the spectrum of breast implant·associated lymphomas[J].Am J Surg Pathol,2012,36(11):1729-1734.

[3]王海,张曙,石群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24):1909-1913.

[4]邹丽芳,姚一芸,庄衍,等.培门东酰胺酶联合GEMOX方案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出凝血功能的改变[J].白血病·淋巴瘤,2016.4(25):216-223.

[5]Avramis VI,Sencer S,Periclou AP,et al.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native Escherichia coli asparaginase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conjugated asparaginase for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newly diagnosed standard-risk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 Children’s Cancer Guoup study,Blood.2002,99:1986-1994.

[6]Koerholz D,Brueck M,Nuern berger W,etal.Chemical and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different L-asparaginase preparations.Eur J Haematol,1989,42:417-424.

猜你喜欢

血氨酰胺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高胆红素对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血氨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国外二硝酰胺铵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