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长成为教师研究伙伴的三种范式

2018-03-14洪劬颉

江苏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牵引唤醒激励

【摘 要】校长要成为教师的研究伙伴,有三种范式可以借鉴。一是校长要“唤醒”教师的初心,唤醒教师的智慧,从思想上引导教师;二是校长要“激励”教师从事科研的热情,激励教师对教育教学不断反思;三是校长要“牵引”教师成长,让教师享受到作为师者的尊严与幸福。

【关键词】校长;唤醒;激励;牵引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0-0065-03

【作者简介】洪劬颉,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02)科研员,高级教师。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反思:我为什么这样教学,为什么高唱“智慧教育”之歌,而不是随波逐流“跟着走”?在很多的“岔路口”,我们都在思考我们应走哪一条路,我们并没有多少时间凝神眺望,只能穿过灌木丛隐隐望见深林间的明亮。这些问题并未在教育现场中做出什么非常明确的判断,而只是在“那时”凭借感觉选择了“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所有的日子慢慢累积下来,我们明白了:原来一直都有微光在引领着我们。在我成长的路上,我一直都很感谢三位校长:黄庆中校长、王占宝校长、王军校长。这些校长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校长成为教师的研究伙伴。

一、校长“唤醒”教师初心

1997年3月正是樱花盛开时节,我在去南京十三中实习的路上,与同学高飞一起去联系不日到来的教育实习,穿行在灿烂绽放的樱花大道上,无比惊讶于在城市的旮旯处居然有如此美丽的道路。樱花大道的尽头便是我们的目的地——南京十三中。

这条美丽的道路所给予我的惊艳也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实习期满,黄庆中校长和顾国屏主任询问我是否愿意留校任教,让我带初三(B)班。这是一个由足球运动员组成的班级,教学要求极其简单:不出事,不要在上课时间让学生跑出去,只要在中考毕业考试卷上写出自己的名字。黄庆中校长把这个任务交给我的时候,言辞之恳切,目光之关怀,至今如在眼前。我接手这个班后,才知道B班是如何成为B班的,才知道这一群足球运动员的能量是如何的巨大。

正因为是一个“特殊”班级,我所遇到的问题也就特别多。也正因为班级“特殊”,黄庆中校长几乎每天都要到我的教室门口转一转,看一看,让我到他的办公室问一问,聊一聊。可惜的是,黄庆中校长为我办好了所有的入职手续,他也退休了。黄庆中校长让我意识到: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手忙脚乱,手足无措,而这需要我们直面问题,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黄校长的数次点拨,不仅让我迅速稳定了这个新成立的初三(B)班的阵营,而且让我赢得了这批足球运动员的“军心”,以至于我不只教这个班的语文,而是上整个半天的课,因为孩子们喜欢和我在一起,能够在课堂上读《射雕英雄传》,而不是出去“寻衅滋事”。

二、校长“激励”教师研究

王占宝校长是1998年9月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南京十三中,并于当年12月24日接任校长一职。接任的当天下午,便约我谈话,让我担任校长秘书一职。

如果说黄庆中校长让我意识到遇到教育问题要有研究意识,那么,王占宝校长则真正带我走进了研究之门。一个校长如何带动学校的发展?王占宝校长就是一位研究型校长,31岁即出任江苏省建湖县上冈中学校长,37岁任南京十三中校长,他始终将教师发展置于首位。印象特别深的是,1999年暑假他写作《关于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从文献到调研,从问题发现到策略选择,从文本架构到成果呈现,几乎是给我做了一次研究的培训课。

王占宝校长对我的要求极高,在语文教学上,以专业的角度对我“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褒赞有加,我真正意义上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共同认识是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的前提》,不但得到了他的首肯,而且被评为江苏省写作协会青少年协会1998年度论文评比一等奖。他不断激励我加强写作教学的探索,并且多次到我的课堂听作文课,慢慢地浮现出“智慧作文”的轮廓。

作为校長,如何成为教师的研究伙伴,王占宝校长给予我的启示太多太多。他在带领我做“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实施激励教育法之理论构建与操作设计”时,无疑就像做了一个规模宏大而具体入微的课题研究,令我对教育哲学、教育史有了一次专题阅读的攻坚,从而对教育哲学的兴趣日益浓厚,开阔了我对教育的思考视野,打开了我对教育的思考视阈。我们很多学生进入课堂,没有问题,出了课堂也没有问题,只是简单停留于教师的教,满堂灌,很多学生没有让知识经过自己的心田,而是左耳进右耳出,甚至过“耳门”而不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我尝试“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新的文本前,先提出自己不懂的3个问题,提供给我,作为我上课的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但是,实践一段时间后,发现这没有减轻我的负担,反而让我多了一件事情,每次备课需要增加数个小时来对全班学生提出的162个问题进行甄别和筛选。我想到了让全班54个学生6人一个小组分为9个小组,让9个小组将组内的6位学生的18个问题提炼为3个问题,这样我的工作量大大减轻,从原先的162个问题到现在的27个问题。即使到了27个问题,我觉得还可以再让学生来处理,减少到更低程度。

王占宝校长成立了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我受此启发,成立了班级的“学习委员会”,将9个小组的27个问题交给“学习委员会”来替我浓缩到3个核心问题,每一篇文本由三个“学习委员”到讲台上给学生进行讲解,做起了“小先生”。此举极大提高了学生成绩,成绩提高的背后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委员”按照男女生学号依次排下来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学习委员会”的委员,每一位同学都需要对全班同学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深度研学,并上台讲解,我命名为“研读性导学”。在实行的一年多时间里,学生在周记中经常谈到“研读性导学”的话题,大家一方面有抑制不住的喜悦和激动,同时又不断提出建议。

三、校长“牵引”教师成长

王军校长于2001年8月从南通白蒲中学调任南京十三中校长,执掌南京十三中10年,书写了南京十三中新的辉煌,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位校长。

他对我的学习小组大加赞赏,给这个小组取了一个名字“学习型小组”,他鼓励我在“学习型小组”如何组建、运营和评价上多花精力。在我的探索有初步经验的基础上,他安排我在学校的“智慧论坛”上宣讲经验,并亲自点评,旨在鼓励更多的教师投入到班级“学习型小组”建设中。

王军校长对我的影响不仅仅是学校管理上的,也不仅仅是语文学科教学上的,单从学科教学上来看,他自己就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他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塑造,是对我教育人生道路的坚定。

我曾经有过一段非常短暂的对自己是否继续从事教育的迷茫和徘徊,王军校长知晓后,找我谈心,坚定地告诉我,在他眼中,我是“有思想,有追求,有影响”的,要心无旁骛地去探索自己想要的教育,让我不要去理睬一些人的非议。没有王军校长的支持,可以说,就没有我后来对教育诸多领域的接触和探索。尽管我迄今也没有做出什么有影响的教育探索,但王校长让我坚持自己的探索,让我坚定地朝前走,这也是我新接手的班级学生和家长曾反对我的事情,但我在王军校长的支持下坚持下来。

因为我相信,教育就是解放人的事业。这一论断是马克思说的,陶行知也曾经提出“六大解放行动”,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教育却变成了“奴役”人的事业,学生厌学、痛苦求学的事时有发生,教师有时也难以享受到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和职业尊严。如何将被“奴役”的师生解放出来?首先要解放教师,解放教师的观念,将学生从作业的泥淖中解放出来。我向王军校长建议首先要规定各学科的作业量,不能进行“作业竞赛”,而要从根子上控制作业的量,从而统一学校关于作业的“衡”。王军校长很是赞同我的观点,鼓励我带头进行“无作业改革”的尝试。

没有作业,却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代价,如何在提高学业成绩与无作业之间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这是我当教师时一直在思考的。

王校长曾经跟我说,怎样的管理才能解放人呢?一是“唤醒”。所谓“唤醒”就是思想引导。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更接近真理、更接近規律、更能自主地发挥作用、更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所以就必须深入到大家的内心,唤醒他们的智慧,必须孜孜不倦去引导大家向正确的思想王国迈进。二是“民主”。所谓“民主”就是让每个人自己做“主”。这个“主”是权利与责任的统一。真正的民主,就是提供平台,让每个人尽情地施展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自己为自己决策,自己为自己的行为与决策负责。三是“策略”。所谓“策略”就是要把握好度,找准突破口。“解放人”不等于对人没有任何约束,规章制度不是束缚人但不等于不要规章制度。给予人自由发展的空间,放手让大家干,不等于什么都不管。他曾提出管理要做到“管住不管死,放手不放松,要求不苛求,奖励不唯利”。

王军校长2001年调入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以教育哲学、教学思想和卓越的教学实践,使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面貌焕然一新。他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让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办学成绩焕然一新。用“扁平化组织”降低学校管理耗能,用“精细化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用“智慧论坛”落实课堂教学思想,用“教师自我发展”落实课堂教学要求。用“学习型班集体建设”落实学校管理思想,用“学习型班备课组建设”落实教学管理要求。用“大课堂学本”落实新课改思想,用“学生发展读本”落实新课改要求。用“改革精神”对待工作目标,用“追求卓越”落实工作目标。

王军校长尊重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为学生量身定做了适宜的学习策略,以管理的精度谋求教育现代化的高度,使学生和学校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进。王军校长坚持“唤醒孩子个性潜能,提升生命质量”的理念,促进学校真正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在这所有梦想的校园里,不让一个孩子厌学,不让一个教师厌教,能让每一个学生放飞梦想,能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成功。

如果没有黄庆中校长的“唤醒”,没有王占宝校长的“激励”,没有王军校长的“牵引”,我不会成为现在的我,也不会成为现在的样子。而三位校长对我的“唤醒”“激励”和“牵引”,也正构成了校长成为教师研究伙伴的三种范式,我把我经历的故事写出来,也期望能够更多的校长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伙伴。

猜你喜欢

牵引唤醒激励
针灸、牵引、拔罐、直流电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和护理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唤醒”泉城
天天正能量:当公益以“唤醒”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