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转型:学校改革的核心

2018-03-14钟启泉

江苏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转型技能科学

钟启泉

在急剧变革的21世纪社会中,学校教育的目标应指向“21世纪型能力”,或者说“核心素养”。倡导“核心素养”的潛台词是,今日的学校必须为明日的社会造就拥有“主体性觉悟”的“探究者”,而不是“记忆者”。

科学是根据数据、发现逻辑、建构理论的过程,因此,学习“科学”(不限于自然科学,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目的不是去记住科学家发现了的事实,今日记住的事实与理论也许在10年后就会被抛弃。那么,为了实践科学,儿童必须学习什么?在学校数理学科的课时中会进行实验、归纳并分享数据的学习,然而这些不过是展开科学探讨的要素而已。要学会科学的思维,就得有理论探讨的方式、树立并探讨假设的实验设计的方式、采纳数据的方式、引出结论的方式等逻辑建构的技能。

相比传统课堂只关注“儿童学习什么”,我们更要倡导“能动学习”,给予“儿童怎样学习”同等程度甚至更大程度的关注,认为与其引导学生着眼于记忆的再现,毋宁着力于“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创造”新的价值。即便是知识与技能的习得,与其由教师一味灌输,不如由学生在自身的思考、判断、表达的过程中加以掌握。要瞄准课堂教学水准的质的飞跃,采用诸如“问题学习”“项目学习”“自主学习”“协同学习”“体验学习”“调查学习”等积极的教学策略,借助一系列的思维工具,诸如维恩图、概念地图、坐标图等,充分发挥思维工具的两大特性——信息可视化与信息操作化,展开活跃的探究。充实学习活动的过程本身(包括“课题设定”“信息收集”“梳理与分析”“归纳与表达”),无异于为每一种能力的培育提供了条件。

要承担起新时代学校教育的使命,就要透过探究的课堂,展开能动的学习——同客观世界对话,同他者对话,同自我对话,最大限度地丰富每一个学生的探究体验,培育“求真、求善、求美”的探究精神。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开展的“课例研究”,事实上就是一个“向儿童学习、向同事学习、向自己的实践学习”的过程,这也是真正实现课堂转型的唯一有效的路径。

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当一线教师每时每刻都痴迷于教学的创造、潜心于变革自身的时候,这样的课堂同时也是点燃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发现与创造的灯火、变革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精神世界的殿堂。唯有探究的课堂,才称得上是充满智慧能量的、高格调的课堂。

我们的课堂在转型之中,转型中的课堂迸发的教育智慧将是无穷无尽的。革新的教师一定会积蓄丰富的经验与充沛的能量,从多声交响的课堂里飞出一首首崭新的歌。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转型技能科学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拼技能,享丰收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