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赢在中层”的一次竞聘改革尝试

2018-03-14刘杰

江苏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民主测评团队建设

【摘 要】中层干部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为了有效改善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实施了中层竞聘的改革。学校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组织笔试,再进行民主测试,并邀请校外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小组对竞聘人员进行考评,各项分值严格按照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量化评分细则》要求,逐项计分,并汇总公示。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的实施形成了学校的“鲶鱼效应”,激发了学校内部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中层竞聘;民主测评;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0-0032-02

【作者简介】刘杰,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南京,210041)党总支书记,高级教师。

为了进一步提升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管理水平,构建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以实现干部队伍的整体优化,落实“赢在中层”的理念,经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多次研究、商讨,报请区教育局工委同意后,决定开展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整合之后的首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工作。为此,学校从完善考评体系、严格选拔过程、转变用人观念、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开展了“五先五后”的探索与创新。

一、先充分调查,后制定方案

首先,对现有中层职位及一般干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即摸清现有人员的基本情况,如年龄结构、工作表现等。其次,根据职位调查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盘考虑,并结合教代会教师代表意见,研究出竞争上岗的职数。再次,多次召开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反复斟酌、集思广益,制定出了学校《中層干部竞聘上岗方案》,对竞争上岗的职位、条件、程序、方法、原则、组织领导及管理待遇等做了明确规定,并及时公布在校园网上,以确保本次竞聘活动公开、透明,规范有序、有章可循。

二、先广泛宣传,后报名审核

首先,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召开全体教师会,明确目标,对《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方案》做了充分解读,广泛动员,以各种方式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其次,耐心、细致、深入地做好原有中层干部思想工作,校长分别找他们谈心,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以形成共识,支持并积极参与竞争。在此基础上,要求其从校情出发,对照方案各自推选2至3人报名,增强竞争力。再次,适逢区教育局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区部分中小学中层岗位竞争上岗”活动,为此,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一并动员。根据报名情况和校级领导推荐结合,由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对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后,名单及时张榜公布,确立参与全区竞聘的有5人,校内聘竞聘的12人,共17人。

三、先组织笔试,后民主测评

为了使参与校内与区内竞聘一样的公平、公正,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支部积极向教育局工委申请、协商,希望能够同步进行笔试,局工委办同意了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的请求。2015年6月5日上午8时45分,参与校内竞聘的人员进入考场,试卷内容、考试时间均与区里考试一样,且试卷是由南京市人才交流中心专业人士从题库中选取,并最终由他们批改,因此谁也不认识谁,确保了笔试的公正性。6月9日上午,全体教职员工对参与竞聘的17人按“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进行民意测评,通过无记名投票,之后汇总。

四、先校级评分,后专家面试

由校级领导分别对竞聘人员按“优秀”“良好”“合格”三个层次进行评分,最后将本项结果汇总。按照方案中规定的时间,进行面试答辩。为了确保公平、公正,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特地邀请校外5人组成专家评审小组,分别对候选人进行面试打分,题目则是由学校负责人前一晚亲自出好、密封。

五、先逐项计算,后评议公示

由三位教师代表和一位中层干部、一位校级干部组成了综合测算、统计领导小组。三位教师代表严格按照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量化评分细则》要求,逐项计算分值,先计算出每个大项分值,最后累计出总分,并按照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其他人全程监督。结果出来之后,五人当即签字确认。同等分值时,参考竞聘人员的小分,参考的顺序是校级评分、民主测评、面试答辩、笔试成绩。根据竞争人员的综合测评结果,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及时召开校长办公会,对入围者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个人特长、内在潜能和实际工作需要,集体研究出拟聘人员和具体岗位,在进行组织谈话后(含落聘的),及时安排校办主任在校园网上予以公示。

“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中层竞聘上岗”的探索与创新实践,有利于缓解部分教师和原有一些中层干部的职业倦怠问题,形成了一定的“鲶鱼效应”,激发了学校内部的生机与活力,挖掘了不少骨干教师的潜力。

猜你喜欢

民主测评团队建设
互联网技术下的民主测评系统应用开发研究
国有企业基层员工综合评价体系的现状、不足与优化思路
班长竞选,谁会胜出
基于B/S模式的电子化民主测评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浅议高等学校基层科研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企业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与出路
学校教师管理工作探析
团队建设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干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