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困境的化解策略

2018-03-14吕绍能

江苏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

【摘 要】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广泛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但是在实际课堂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效率不高、参与不全、深度不够等问题。南京市逸仙小学着力进行了两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从实践的层面思考并初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困境;化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0-0030-02

【作者简介】吕绍能,南京市逸仙小学(南京,210018)党支部书记,高级教师,南京市第三届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真学习的发生。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在实践中更加有效地推进,我们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在对这些困境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后,我们努力寻找化解这些问题的策略。

一、效率,源起于自主性

1.角色分工要明确。

在课堂学习中,有时小组内讨论不能有效进行,甚至都不能顺利分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组内的角色没有建立,主人翁意识没有到位,职责没有明确。这时,需要明确角色。轮流做组长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给每个组员机会。在分工明确任务清楚后,学生就能够立即进入角色。

2.学习任务要清楚。

任务模糊不清楚,是合作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之一。教师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时,一定要有明确可操作的任务,给予学生合作的行动指令并提出具体的行动要求。

3.话语方式要合理。

合作学习既要讲究逻辑性,又要指导学生的话语体系,培养语言交流的能力。“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听了***的想法,我想补充一点……”“听了你们的发言,我们的意见是……”之类的表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增强交流的连贯性,更清楚地表达个人的观点。

4.教师参与要适时。

一旦小组合作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跟进参与到该小组的交流中去,适时指导。教师带着自己的思考,与学生一起探讨,以避免給学生留下教师居高临下的感觉。教师适时的指导,可以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增强学习自主性。

二、参与,着力于全员性

1.班级汇报人人有份。

在小组学习的成果向全班展示的时候,小组成员必须人人发言,不留空白点。即使有的学生感觉没有其他意见了,也要明确地说“我的意见与**相同,没有补充意见了”。同时,班级汇报过程中要有上下的互动,即小组向全班汇报时,要及时接受全班同学的补充、质疑或评价。之后,汇报的小组成员还要再次对其他同学的互动做出回应。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人人都必须认真听,认真想,认真说,真正参与课堂研讨。

2.小组形式灵活安排。

有时,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师也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安排,以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上《泉城》时,根据文章结构并列的特点,先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学习讨论“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中的一段内容,再进行小组重组,即把3个参与不同学习内容的学生重新组合建立一个组。在新组内,各个学生分别把自己刚才的学习感受进行交流。这样,即使再薄弱的学生,在重组之后也有明显的优势,因为他已经比其他两个同学先学习了。教师经常做一些这样的小组形式设计,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会发挥作用,建立自信。

3.组内要求有人把关。

留有空白点怎么办?让每个学生都重视这个问题也是解决的好办法。具体而言,就是大家都来把个关,一方面是每个学生进行自我审视,意见发表了没有;另一方面由组长或组员提醒,还有谁没有说。在建立意识后,没有参与交流的学生自己就会提醒。

4.学生之间要有评价。

组内的相互评价也是很重要的。一句肯定,会激励更大的信心;一个补充,会激发更多的联想;一次质疑,会激起更好的思维。这种评价不是刻意的,是交流过程中的有感而发,具有主体性,人人都参与;具有过程性,时时可发生;具有针对性,句句有指向。学生如果有评价,之前就必须认真倾听。有了倾听习惯的学生,是不会对学习内容感到冷漠的,一定会有自己的思考。这样,真学习就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发生了。

长期坚持这样做,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是无法不参与的。只要参与了,就是再后进的学生,每节课都会有一些感受和收获。这样,班级的后进生通过每天点滴的积累,日益进步,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作用的具体表现。

三、深度,来自于差异性

深度不够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花大力气解决。小组内由于人少,信息量不大,加之思考不深入,容易造成观点的平面化、浅层化。怎样让小组合作的学习有深度?我们觉得,必须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铺垫。当学生有了自己的初步思考和感受之后,交流、讨论、质疑才会有支点。因此,我们花大力气,精心编制“课前学习单”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我们编制的课前学习单,具有自主性、活动性、开放性、启发性等特点。学生通过这个学习单,能对学习内容进行初步感知、浅层思考,既有重点的接触、也有难点的发现,进而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所以,每张学习单上都要设计牵动整个课堂内容理解的一两个问题,要有思维含量。在使用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学习单的制作,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困惑点以及教学的突破点;通过学习单的批改,了解学生课前的自我学习状态和课堂学习的起点。

学生有了课前学习单的铺垫,对学习的内容就有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样,即使同样的学习内容也会产生个体的理解与表达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是最好的小组合作的资源。

学生有了课前学习的准备,小组讨论时信息量大大丰富,思维状态明显增强,交流的针对性明显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

在多年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我们不断地遇到问题,不断地思考问题,并不断地试着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感觉到,只要从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就一定会越来越优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定会越来越增强。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浅谈小组合作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