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培育方式对甘南牦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8-03-12马俊清张红霞马登录杨润喜李红梅夏晨宏

中国牛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食料初乳牦牛

马俊清, 张红霞, 马登录, 杨润喜, 李红梅, 夏晨宏

(甘肃省甘南州畜牧工作站,甘肃 合作 747000)

牦牛自古以来繁衍生息在高海拔、缺氧、枯草期和冰封期长达半年左右,天然草地产草量低、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原地带。家牦牛虽然历经2 000多年的驯化和培育,但在野牦牛驯化过程中,人类采取了捕获病、弱、幼畜,限制其营养物质摄取量和活动范围的“退化型”选择方法,因而造成了“牦小而犛大”(犛指野牦牛)的结果[1]。牦牛奶汁浓厚味美营养丰富,主要被人食用,使牦犊牛自初生就由于喂奶不足而使生长发育受阻,加之牦牛所处的严酷生态环境和牦牛自身的生物学、遗传学特性等综合影响,使得牦牛生长发育迟缓,体型较小,晚熟[2]。甘南牦牛饲养方式粗放,牦犊牛从初生即随母放牧,无任何补饲,从而使繁殖成活率低、犊牛生长发育不良、生长周期过长等问题一直制约着甘南牦牛产业的发展。为加快牦牛生长发育速度,提高牦牛生产性能,本试验采用犊牛培育技术对甘南牦犊牛从初生开始进行补饲培育,提高牦犊牛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促进甘南牦牛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在合作市卡加道乡其乃合村选取30头健康、初生的牦犊牛,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将30头牦犊牛按照日龄、体重、体型相近的原则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头。试验组牦犊牛采用人工哺乳及科学培育方式,3月龄断奶;对照组牦犊牛按照传统方式(自然哺乳)饲喂,随母放牧,不补饲,自然断奶(6月龄)。试验于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合作市卡加道乡其乃合村进行,试验期为180 d。

1.2 试验组牦犊牛的饲养管理

1.2.1 试验组牦犊牛初乳饲喂方式 试验组牦犊牛在产后0.5~1 h内灌服第1次初乳,饲喂量为体重的6%。从6~9 h第2次饲喂初乳开始,采用奶瓶饲喂,每次饲喂0.8~1.2 kg/头,每天3次,喂足3 d。初乳隔水加热至37 ℃时饲喂。

1.2.2 饲喂开食料、优质青干草 试验组从出生第4天开始饲喂常乳、开食料及饮水。常乳隔水加热至70 ℃,然后降温至37 ℃时饲喂,每次饲喂0.5~1.0 kg/头,每天3次。饲喂方案:4~30日龄时,开食料为自由采食,常乳为2.8 kg/d;25~34日龄时,开食料为0.1~0.3 kg/d,常乳为1.8 kg/d;35~44日龄时,开食料0.4~0.8 kg/d,常乳为1.3 kg/d;45~60日龄时,开食料0.9~1.3 kg/d,常乳为0.8 kg/d;15 d开始自由采食优质青干草。

1.2.3 牦犊牛的断奶过渡 试验组犊牛2月龄后逐渐增加牦犊牛生长料,生长料每天增加20 g,直至3月龄时全部过渡为生长料,同时逐渐增加牧草的饲喂量。断奶后至6月龄饲喂犊牛生长料,饲喂量为0.6 kg/(头·d),分3次饲喂。每日清理棚圈、清除粪便。开食料和生长料配方见表1和表2。

表1 犊牛开食料饲喂配方 %

表2 犊牛生长料饲喂配方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体重 试验开始前准确称取牦犊牛的初生重,之后分别在试验的第90天和180天对30头牦犊牛早晨空腹称重,每次称重均在晨饲之前进行,记录每头牦犊牛的体重。

1.3.2 体尺测量 牦犊牛体尺测定与体重测定同时进行,主要测定体高(髻甲高)、体斜长和胸围3个指标。体高:自鬐甲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体斜长:从肩端至坐骨端的距离,用卷尺测量;胸围:自其鬐甲后缘初作一垂线,用卷尺绕其一周的长度,其松紧度以能插入食指或中指上下滑动为准。

1.3.3 进行粪便及牦犊牛发病观察 腹泻观察粪便外观是否正常,呈条形或棒状、软便、基本成形,黏稠;比较稀或稠状、平状,但粪水无分离现象。发病率=发病头数/总头数×100%;死亡率=Σ(死亡头数×死亡天数)/(总头数×试验期天数)×100%。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Exce1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饲喂方式下牦犊牛生长性能对比分析

2.1.1 牦犊牛体重对比分析 牦犊牛试验各阶段体重见表3。由表3可知,牦犊牛饲养到第90天时,试验组的牦犊牛体重与对照组犊牛体重差异显著(P<0.05)。牦犊牛饲养到第180天时试验组的牦犊牛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犊牛体重(P<0.05)。

表3 不同饲喂方式牦犊牛体重对比 kg

注:同行数据标有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标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

2.1.2 牦犊牛体尺指标对比分析 由表4可知,在第1天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牦犊牛的各体尺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试验期第90天时试验组牦犊牛体斜长和胸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高和管围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180天时,与对照组牦犊牛相比,试验组牦犊牛体高、体斜长和胸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管围差异不显著(P>0.05)。

表4 不同培育方式牦犊牛体尺指标对比 cm

2.2 不同饲喂方式下牦犊牛健康状况对比分析

由表5可知,试验组牦犊牛粪便指数、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牦犊牛,差异显著(P<0.05)。

表5 不同培育方式牦犊牛健康生长对比 %

3 讨 论

3.1 初乳对牦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牦牛初乳是指母牦牛产犊后3 d内的乳汁,因其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和糖含量较低,具有免疫调节、改善胃肠道、促进生长发育、抑制多种病菌等一系列生理活性功能[3]。让牦犊牛出生后0.5~1 h内必须吃到其母亲的初乳,并让新生牦犊牛吃足初乳,对提高牦犊牛的生长发育及抗病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试验组牦犊牛吃足初乳,使牦犊牛及时获得免疫和营养,且人工哺乳技术满足了牦犊牛的营养需要,充分发挥了牦犊牛的生长潜力,提高了牦犊牛的生长发育及健康成长率。牦犊牛按照传统方式饲喂,初乳摄取量不能得到保证,不仅影响牦犊牛生长发育,而且牦犊牛的发病率高,成活率低,若遇母牦牛产奶量低或母牛产后患病、死亡,很难满足牦犊牛生长发育的需要。

3.2 开食料对牦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试验组牦犊牛保证了足够的初乳摄入量,其人工哺乳+开食料+生长料的科学培育方式降低了牦犊牛死亡率和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同时对其生长发育也有较大的影响。开食料有利于促进牦犊牛的发育,增强牦犊牛对饲料的采食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而且能够增强牦犊牛的抗病力,提高免疫力,使牦犊牛尽早树立正常的瘤胃功效[5]。同时饲喂开食料能够减少牦犊牛对鲜奶的使用量,降低牦犊牛的培育成本,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加牧户的养殖利润[6]。其次牦犊牛培养得好,后备牦牛能力培养优越,本试验对照组牦犊牛与试验组犊牛在180日龄的体重及体尺指标差异显著,说明早期饲喂开食料和优质青干草,满足了牦犊牛消化系统的发育需求,对其日后的生长发育也具有很大影响。

3.3 早期断奶对牦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牦犊牛的培育中,早期断奶可降低牦犊牛的培育成本。本试验采用人工哺乳及母牛带犊方式培育牦犊牛,显著提高了牦犊牛180日龄的体重及体尺指标。实施早期断奶,有利于牦犊牛生长发育和骨骼发育[7]。且断奶后,草场正处于水草茂盛的季节,母牦牛不需要供给犊牛营养,母牦牛上膘快,就能很快发情。本次试验主要在不影响牦犊牛生长发育的情况下缩短犊牛的哺乳期,来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为目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 结 论

采用灌服初乳、人工哺乳、早期补饲断奶的健康饲喂方式对牦犊牛进行科学培育,其生长发育状况显著好于按照传统方式(自然哺乳)培育方式,有效提高了牦牛的生产性能,降低了犊牛腹泻、发病率及死亡率,为甘南高寒牧区提供优质的牦牛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食料初乳牦牛
不同开食料对早胜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跟着牦牛去巡山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哪些措施可帮助初生仔猪摄入初乳
不同类型开食料对犊牛生长发育和瘤胃发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