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校冰雪体育运动安全防范策略与监管措施研究

2018-03-12李智鹏宋文利姚小林杨蕊竹

运动 2018年21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冰雪运动

李智鹏,宋文利,姚小林,杨蕊竹,谭 睿,韩 冰

(1.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2.黑龙江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大学体育运动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大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是监督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主要手段。冰雪运动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大学校园体育主要运动项目,在国家发展的大环境下得到了普及与传承,随着“北冰南展,东进西扩”,南方及西北部地区大学校园逐渐也有开展冰雪体育运动,使得冰雪体育成为冬季大学体育的重要内容。但是,近年来在教学中也多次出现的意外事故,给大学生冰雪体育的普及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对学生学习冰雪体育项目带来一定的心理恐惧,不利于冰雪体育在学校中的开展。如何为大学生在参与冰雪运动时提供安全的保障,采取实时有效的监管措施,已成为社会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1 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隐患因素

1.1 学生体质较差,运动能力薄弱

《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我国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有较大进步。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群体在的身体素质方面还存在持续下降趋势。结合对冰雪运动安全事故分析发现,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下降与易发生的冰雪运动安全事故具有相应的连锁关系。众所周知,冰雪体育运动项目是借助冰刀、单双雪板、雪杖等基础器械进行滑行运动的,这就对参与运动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柔韧性、协调能力、运动感知能力、体格特征、体质、对器械的控制能力情况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器械与人体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尤其是19~22岁年龄组的大学生,由于学业负担较重和不良生活习惯造成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所下降,由此引发出现众多的意外情况,造成运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如果上述因素未得到改善,将会对大学生的冰雪运动技术动作的完成具有较大影响,导致运动技术变形、技术错误等,这也是造成安全问题的成因之一。

1.2 学生自我安全意识不强

这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在参加准备活动时态度不够认真,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身体僵硬,灵活性较差,没能将安全放到重要的位置。由于冰雪课程大多数在冬季室外上课,学生御寒的棉衣比较厚重,冰刀的重量一般都在2 kg左右,而滑雪板、滑雪鞋和雪仗等装备的重量在10 kg以上,部分学生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教师在教学中辅导学生保护帮助动作中没有认真练习,没能真正领会动作要领,还有个别学生在冰雪运动课上有打闹推搡等违纪行为,因此,学生在参加冰雪运动时会发生伤害事故。

1.3 教师安全教育缺乏,安全教育形式单一

在调查中了解到,在冰雪体育课程中大部分学校未对体育教师进行系统的冰雪运动安全知识教育或培训,面向学生开展冰雪运动安全知识与技能防护的相关培训的学校也较少,造成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知水平较差。由此可见,在开展冰雪体育运动中,大部分学校未能正视冰雪课程安全隐患与防范的问题,因此并未及时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通过对哈尔滨市10所大学冰雪体育课程开展情况的调查发现,一些大学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主要是对查场地器材情况和检查学生的着装情况进行检查,个别体育教师在课上讲解一些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有的教师只是口头提醒以下,没有明确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体育教师对学生安全教育的缺乏也是引起冰雪运动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1.4 学校冰雪基础设施配置不合理

通过对哈尔滨10所大学的冰雪体育运动基础设施进行大量的走访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开展冰雪体育课程的场地设计的不够合理规范,冰场和雪场的面积较小,冰层和雪层的厚度不够,外设保护的围墙和防护网都不够结实。器材老旧破损比较严重,由于冰雪体育器材价格较高,学校资金缺乏,造成一些学校冰雪运动器材多年未能及时更新换代,质量问题得不到保障,甚至有些学校的冰雪运动基础器材与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不相匹配,导致出现鞋码不全、器材长短不一等现象。由于大部分冰雪运动场地在室外,北方天气寒冷,白昼时间短,有时光线不足、器材不完善,这些都存在安全隐患。诸多因素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冰雪运动时的安全性。

1.5 学校安全管理不到位

通常情况下学校根据本校的各运动项目体育教学实际都要制定相应的《体育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相关管理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参加体育课程时拥有一系列的体育运动安全保障服务,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定期检查冰雪运动场地、器材安全性等,为安全防范做好准备,以此在保证学生在参与冰雪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的安全及能够在体育项目教学中身心健康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是有些学校对冰雪运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并未正式的制定或颁布相关的冰雪体育课程教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即使有些学校已制定相关冰雪体育课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可执行度微乎其微。因此,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是引发大学冰雪体育运动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大学生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防范策略

2.1 加强冰雪运动安全宣传教育

积极组织学生集中学习冰雪运动安全的注意事项,掌握冰雪体育运动的各类各程度的风险事件,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风险的预判能力。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做好安全防范功课,如向学生发放安全知识宣传单、安全防范手册等宣传册提高学生对运动风险的认识。在学校和运动场馆的周围悬挂条幅,树立大量的警示栏等形式加强宣传。通过定期循环放映安全录像,定期举办冰雪运动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树立规避风险事件发生的意识。教师要定期进行相互讨论,研究促进冰雪运动安全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加强业务提高,从而加强对学生冰雪运动安全宣传教育。

2.2 完善冰雪体育课程的安全保障制度

学校的领导及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管理,完善冰雪体育课程的安全保障制度,要经常深入基层及时检查冰雪基础设施的配置,及时更新判断冰雪设备的安全性。增加在冰雪运动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及时进行冰雪体育运动基础设施的更新。根据教学要求对任课教师行为规范及学生行为规范等方面制定各类规章制度,主管部门应注意加强冰雪运动安全制度建设和实施,以确保冰雪体育课程的安全保障制度的推进。

2.3 建立即时生效的冰雪运动风险预警机制

高校应建立冰雪体育运动安全保障后勤小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并即时生效。冰雪体育运动安全小组定期对近年来本校所发生的冰雪运动安全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对不同的程度的冰雪运动风险进行分类,并对风险致因进行评估。对发生的冰雪运动风险事件能够第一时间着手处理,降低校园冰雪风险损失。

2.4 加大对冰雪体育运动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

学校体育的管理者应加大对冰雪运动基础设施的监管,体育任课教师积极配合辅助。在冰雪运动场地条件不符合要求时,禁止开展任何冰雪运动。对冰雪体育运动的基础设施进行及时发现,及时提请维修更新。如果学校没有独立的场地,要根据天气、环境适宜开展课程的情况下选择租赁的场地开展冰雪课程。开设课程时应多配备体育教师跟随教学,除了主要授课课程的教师外,还应配备1~2名辅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学生校外上课安全。禁止学生在雾天、光线阴暗、温度寒冷的环境下进行冰雪运动。

3 冰雪运动预防监管措施

3.1 进行运动技能教学

教师在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做到区别对待。教师在对初学者进行技术指导时,要特别强调对身体姿势、重心的控制,让学生多掌握器械性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穿着冰刀或雪板练习走路,待身体协调后逐渐教授基本滑行技术。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教授学生如何预防摔倒和如何保护性的摔倒技术,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避免受伤的重要方法。

3.2 进行情绪控制和生理状态监控

大学生处于青年热血时期,对待有刺激性的冰雪运动积极挑战,忽视教师的专业技术的指导,技术变形易引发安全隐患。因此,监管教师在学生进行冰雪运动时要严格把关,实时监控。大学生自身也要注意控制自身的情绪,切勿狂躁,避免出现打闹和互相推搡摔倒。

3.3 加强御寒能力和佩戴护具的监督

冰雪运动项目一般都在零度以下的环境进行,冬季的哈尔滨最低气温达到-35。C,学生为了提升运动速度感,衣

服穿的较少,还有的学生不戴帽子和护脸,使身体某些暴露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级别的冻伤。为此要及时告知学生做好御寒准备。教学中还要及时提醒学生佩戴好护具,如护膝、护臀、护脸、护目镜、雪镜、头盔等,做好运动防护。同时,也要注意在服装内不要放置硬物或尖锐的物件,以免碰撞时扎伤身体。安全监察人员加强御寒能力的监控,为学生提供热帖、手套等保暖用具,避免学生因寒冷引发的四肢僵硬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4 做好运动前的热身活动

参加冰雪体育运动的必要环节是热身运动,也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因此,任课教师在制定热身活动的内容时注意学生不同性别、年龄、运动技术水平、身体状态等特点,合理控制不同学生热身的运动强度及运动负荷,因材施教,抓住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逐步适应冰雪课程。激励学生逐步探索冰雪体育运动的奥妙,不可急于求成。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冰雪运动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呆呆和朵朵(13)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