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育回归教育本原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2018-03-12孙志军

运动 2018年21期
关键词:本原课程体系体育

孙志军

(天津商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天津 300134)

体育的本质是教育,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体育、德育、智育互相联系,德智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体乃德智之根本,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体育的发展基础是不牢固的。然而,在很多国家,体育在教育体系中应扮演的角色没有受到重视,体育的作用被很多教师和家长所低估。

通过我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持续20多年下滑的趋势止跌回升,但形势依然严峻,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青少年富贵病出现低龄化倾向。可以说,学生体质健康积极变化的态势仍很脆弱,积极变化也是在很低水平上的状态性好转,持续上升势头压力仍然很大。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战略背景下,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育应当怎么办?学校体育的教育目标应当怎样重新认识?如何让体育回归校园、回归教育本原,构建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体育应重新回归教育,真正发挥育人价值、社会价值的作用。

1 体育回归教育本原: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一方面,学校体育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构建体育回归教育本原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不能机械模仿或者死搬硬套其他学科;另一方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以及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为建构完整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提供了较为明确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1.1 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为体育回归教育和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政策导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要解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和落实”的问题,从当前的国际趋势、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和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3个方面来看,本质上就是体育回归教育本原构建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研究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已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健康。”国家对学校体育的高度重视为体育回归教育本原构建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

1.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体育回归教育本原学校体育课程建构提供了政策支持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由此可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强调健康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学校健康教育,重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和锻炼引导。要改变原先体育仅仅是“为国争光”“为家乡争光”的概念,使其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动不是只能健身和锻炼肌肉,还能锻炼大脑,锻炼心智与智商,让你更聪明、更快乐、更幸福!运动能刺激脑干,提供能量、热情和动机,还能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改变既定的自我概念,稳定情绪,增进学习力。

体育回归教育,真正发挥锻炼体魄、启人心智的作用。体育的初级阶段是为了锻炼体魄,而高级阶段则是锻炼精神。体育和教育一样,都是以启人心智为最高目的。如果我们每一位家长、教师、学生都知道运动能带来这么大的好处,相信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地支持、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才会从长期被弱化的,不屑一顾地从泥潭里挣脱出来,相信学校体育课程的地位就不会那么卑微,体育学科就不至于被边缘化。我们要做到加强这种正向思维的引导和宣传,只有全民重视体育,构建完善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体育才能真正回归教育。

1.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为体育回归教育本原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建构提供重要参考和现实依据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所选用的指标可以反映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等要素的基本状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将使学生和社会能够对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人们去积极追求身体的健康状态,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效果差强人意,学生为了测试而测试,扭曲了国家学生体质测试的目的,学生每次测试纯粹是为了应付,并未制订系统的日常锻炼计划,对测试的结果不以为然。超重、肥胖、近视等现象居高不下,甚至出现青少年富贵病低龄化倾向。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为了更好地激起青少年主动参与锻炼的热情,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但是对青少年来讲,除了应付中考、高考,除了考试、成绩之外,又有多少时间能主动参加体育锻炼、观看体育赛事、了解体育运动项目呢?为什么社会各界普遍重文轻体?

这些对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为构建体育回归教育本原的学校体育课程提供了现实依据,构建体育回归教育本原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迫在眉睫。教育引导学生去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尤为重要,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才是根本,学科内外转化、内外兼顾,使学生在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上不仅仅停留在强身健体的层面,而要让学生在于体育“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追求上,在于体育能给人和社会以力量和希望。

1.4 学校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对体育回归教育本原构建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明确了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社会结构转型和利益格局变动使得“举国体制”模式及运行机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和学校体育改革的需求,局部赶超和争光为先的体育发展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构建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体育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其是以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健康知识、练习技能的方式和方法为主要教授内容,以身体实践练习为主要学习手段,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更为强调实践,即身体练习。在传统单一的技能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会产生枯燥、乏味、厌学等现象,渐渐地对体育失去兴趣。因此,基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敢于改革,时时融入新元素,摒弃传统体育课以单纯传授体育技能为最终目标的观点。体育课程应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突出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养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的价值观、民族观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传统精神,为体育回归教育本原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提出了明确要求。

2 体育回归教育本原: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框架确定

2.1 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

学校体育对学生的教育应是全面的,不仅仅体现在强身健体的层面,更要让人们深刻认识自我、认识体育,用心去感悟人生。学校体育应从根本上提倡体育的目的所在——通过身体的活动来教育人。体育包含于教育,服务于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体育回归教育本原,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体现要实现全方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育人价值之德育 学校体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品德课程了解什么是意志品质,但是学生不能切身体会到这些,体育课堂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公平、公正是体育最基本的法则,有规则而定,有遵循而顺。可以说,一堂体育课、一场比赛就是一个微型社会,有说有笑,有苦有甜,有汗水也有收获,有退缩也有坚持,大到一场比赛,小到一分的争夺,都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永不放弃的精神。流血流汗不流泪,不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秒都要咬牙坚持,这是对体育精神最好的诠释,也是现代社会所提倡的,更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

2.1.2 育人价值之智育 说到体育对于学生智育的培养,很多人可能会表现出不屑,认为体育不具备这样的功能,以致流于社会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学无术、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等等之说。每当看到这样的说法,心中总会燃起愤怒之火,为什么这么多人蔑视体育教师的工作,轻视体育教师这个职业。或许这是从根源上出现的问题,体育课程理论文字的东西相对较少,更多的是肢体形态的体现。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视觉、听觉、身体本体感觉和平衡感往往优于常人,如羽毛球运动员从对方出手瞬间就开始作出调整,观察对方的出球,判断球的飞行线路,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皮层的各个中枢,再做出相应调整,移动到击球位置,再去观察对方站位,最后做出合理的回球。整个运动过程都要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运动有助于大脑皮层细胞的开发,有助于智力的提高。

2.1.3 育人价值之健美 谈到健美,其实可以分开来说,健康和美丽。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这也是最原始的体育功能体现。社会的发展也赋予了学校体育健身功能新的意义和内涵,从增强体质健康的单维度向促进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多维度扩展。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可以有效调节感情,丰富生活,还可以缓解精神压力,消除疲劳;还可以通过观赏和参与体育活动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享受。学校体育还可以塑形,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姿态美、仪表美和动作美。好的身体形态可以带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同时还提高了自我信心。这些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体现的。

2.2 学校体育的社会价值

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可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对学生、对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1 文化传承 体育课堂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伴随体育技能传授、体育保健、体育安全、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不仅可以将前人的知识传递和延续下去,而且在传授、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有了一定的升华和创新。例如,武术作为我国的瑰宝,被世人一代代传承下去,不仅得到了继承发扬光大,还得到了创新、衍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已经远远超越了体育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对个人、对整个社会都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2.2.2 体育辐射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鼓励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推进,我国社会体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对社区体育的辐射作用也日益凸现出来。社区体育建设也随之而来,社区健身器材、社区健身指导员等形式的体育形式接踵而至,越来越多的体育形式活动走向社区、走向大众。这也是对学校体育价值的有力体现。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对学校体育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体育设施建设匮乏、社区体育指导员不足,更得要求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全面,满足人们更多的锻炼需求;需要更多的受过专业训练的体育教师,他们可以在闲暇之余走进社区,服务大众。学校体育是贯穿联系社会的介质,是学校体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对终身体育的积极回应,可以说学校体育是社会发展有机整体不可或缺的部分。

3 结 语

学校体育不只是体育与健康的叠加,还包含着育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整体系。强化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体育回归教育本原构建完善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是深化和推进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增强我国基础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我国未来的国家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长远价值。

猜你喜欢

本原课程体系体育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交错群与旗传递点本原非对称2(v,k,4)-设计
回归教育本原的生物学教学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闭卷』询问让人大监督回归本原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的高等数学变式教学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