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2018-03-12

运动 2018年2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初中生体育

胡 斌

(宁波市镇海中学,浙江 宁波 315200)

体育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中务必要渗透德育思想,以此来提高初中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初中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养为目标,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生正处在身心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外界的环境很容易对他们形成干扰和影响,一些错误的东西很容易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这对学生日后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严重的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务必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想出发,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了解体育课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的体育知识。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实际体育初中教学阅历,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希望能为初中的体育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1 将德育教育目标与体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要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科学合理地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根据体育教材的内容特点来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在充分了解体育课本的基础上,寻找德育教育和体育教学的契合点,再以学生作为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话语权,给学生自由表达和发挥的空间,避免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授学生进行接力跑时,可以设计一个游戏场景,将接力棒换成篮球,学生跑步时抱着篮球跑,传递的也是篮球,传递过程中篮球不能从手中掉落。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变传统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设置这样一种游戏方法:学生在跑步时要运球,不能断,进行接力,这样新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课堂的新颖和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也乐意参与这样的游戏中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两全其美。在中长跑的锻炼中,还能提高学生的忍耐力和毅力,激发学生潜在的拼搏精神。

2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结合学生实际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切不可脱离实际,否则就无法使德育教育渗透进教学中,更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有一些体育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关注体育尖子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体育后进生关心甚少,尤其是那些身材较胖、运动不灵活的学生,这就会使学生的体育水平出现两极分化。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需要教师帮助的后进生,教师更要格外关注和给予指导,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得到快乐,而非束缚或苦恼。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及时观察初中生的身体状况和思想动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并针对他们的需求给予必要的帮助。例如,练习跳高时,很多学生受身体限制无法完成教师要求的动作,心理产生排斥和逆反,并容易放弃,为了增强学生跳高的积极性和增强对学生的信心,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与学生及时互动,了解学生的担忧,认真讲解跳高动作和注意事项,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做好示范动作。当学生跳高失败时,要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动作标准时,要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充分考虑学生的情绪。

3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具体化和灵活化,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选择学生日常生活的典型事例进行榜样教育,使德育教育更加灵活化、生动化和具体化。德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意志品质、道德观念、精神文明、身心健康、行为习惯等方面,体育教师要在能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找准时机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例如,利用国家女子排球队和国家乒乓球队去鼓励初中生,让他们了解体育学习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在家国角度上还能为国争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也能顺势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自强不息、艰苦拼搏的品质。

4 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中,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双向互动的过程,双方都要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初中生的思想情况和行为方式,了解学生此时心里的真正想法和感受,做到对每一位学生心中有数。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进行很好的德育教育机会。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评价的方式和尺度,对初中生错误的行为进行指正,并以正确的方式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例如,在同一堂体育课上,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充满兴趣和动力,积极配合教师,有的学生兴致淡淡,缺乏兴趣,这时体育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独有的个性出发,进行积极的引导,促使他们形成健康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素养。

5 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表率作用

要想培养有高尚情操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具有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自己本身的品格要崇高。师德是学生的指灯,上行下效是道德模仿的普遍规律。我们都知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的动作和行为、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好的行为是学生学习榜样,不好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使成为学生崇拜和效仿的对象。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态和风度,着装要整洁合理,思想上要热爱祖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切为了学生。学生犯错时,进行教育要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不可采取强硬的方式。在体育竞赛中,教师作为裁判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注意自己的职业道德。因此,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立足于学校,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的情操素养,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

6 结 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必要的,然而也是任重道远的,需要初中体育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各方面的情操和品格,改变传统的落后的教育方式,探索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体育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把控作用,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能完成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找到道德和体育的契合之处,积极进行德育教育。学生也要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抛弃不良的行为习惯,积极学习德育教育,规范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使自己形成健康优秀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初中生体育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我们的“体育梦”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