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分析及其优化对“三走”活动的影响

2018-03-12叶东海

运动 2018年2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教师

叶东海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从2014年,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以来,全国各地高校积极响应,广大大学生也积极投身课外体育锻炼中来。但是,在课内外体育锻炼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学生因为教师指导和组织不当,造成伤病或锻炼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大学生日益增长的课内外体育锻炼需求和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三走”活动开展的首要问题。高校大学生课内外体育锻炼的需求为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激发大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迫切需要高校体育教师不断调整与优化其教学能力结构。

1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分析

教学能力是教师驾驭有关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教学、训练、课外体育锻炼指导活动必需的心理特征。体育教师是教学、训练、课外体育锻炼指导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教学、训练、课外体育锻炼指导中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知识、技术、战术的教学、训练、课外体育锻炼指导,还是教学、训练、课外体育锻炼指导计划的制订,教师以学生为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活动,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才能适应教学训练工作的主导地位。特别是“三走”活动开展以来课外体育锻炼指导、组织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可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1 识储备能力与更新学习能力

随着“三走”活动的深入,课内外体育锻炼活动更加受到青年学生的青睐,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掌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掌握更多的体育科学知识。体育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专业知识及交叉学科知识。高校体育教师作为开展高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应丰富自己的体育知识储备,将先进的、科学的体育知识传授给学生,知识储备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体科学等科学的关联度日益加深,学科的交叉是这个时代体育学科的重要发展趋势,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重视本体性知识(即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专业知识)的储备,还需要重视其他学科知识储备,要主动增加相关的学科知识广度与深度。除此之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这既给高校体育教师带来了便利条件,也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跟上知识的更新,能够整合分析有用的信息为教学、训练、课外体育锻炼指导所用。因此,高校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

1.2 教学内容的设计、实施与表达、实践能力

新课改的明显特点是打破了过去“全国教材大一统”的局面,过去严格系统的“体育教学大纲”变成了“只定目标、不定教材”的“课程标准”,这一点有许多高校教师不适应。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设计、实施能力是现在高校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师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内外对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使用,使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能力。实际教学中有部分体育教师过分强调生理负荷,却忽略了教学的本质,最终将教学变成身体锻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教学设计中既要体现教学的人文性又要体现教学的生物性。教学内容的实施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师能够将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体育知识及其相关知识实施在教学内容里面的能力。就目前而言,借助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知识然后转化为教学、训练、课外体育锻炼指导内容,是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教学内容的表达、实践能力是指高校体育教师具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与肢体形态表达能力,能够将教学内容活灵活现地传递给学生。教学内容的表达、实践能力主要通过动作示范和语言表达来展示给学生,这2项技能都属于体育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

1.3 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与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指导,其内容和方法大相径庭,体育教学内容的讲授需借助一定的方法与手段。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以讲解与示范为主,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体育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是体育学科的特性,是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从教学效果来看,这2种方法虽能保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却忽视了个体差异,且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更无法长期保持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除此之外,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与就业压力,在体育运动方面投入了精力本就不多,若体育教师长期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势必无法保证与提高教学效果。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而教学方法手段的科学合理运用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具备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与运用能力。

1.4 教学评价与自我反思能力

新《纲要》指出,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3个方面。体育教学评价根本目的是促进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跟以往的甄别、选拔的评价机制不同,现代体育教学评价更加提倡发展性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注重教师的教学态度,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体育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语言的运用、示范和讲解的能力等,往往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对于学生,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体能评价、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过于注重教师单方面对学生的外部评价。现代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应把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体育教学目标实现、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体现等,作为标准进行评价。新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注重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注重学生情意表现、学习态度、体能、合作精神、技能与知识等多方面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式,把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结合、把阶段性评价、即时性评价结合、把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结合、把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结合。在评价结束后高校体育教师要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复、持续、周密的思考,找到其中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然后整理、总结经验,分析、解决问题。体育教学关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大学生的为成长、成才有重要影响。在“三走”活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训练、课外体育锻炼指导工作科学严谨。

1.5 学术研究与成果转化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包括体育教学研究能力和体育科学研究能力2个方面。高校体育学术研究也是一种校本研究,是体育教师以学校为本位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研究活动。体育教师通过对教学、训练、课外体育锻炼指导的自我反思逐步形成研究成果进而转化成为教学实践的能力,是自我超越的过程,是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变教育观念及教学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这项能力具体包含独立地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思路、收集资料、撰写论文的能力。体育课内外教育教学内容丰富而广泛,教学方法灵活而多样,若想持续、高效地开展教学工作,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这是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高校体育教师能够积极对自身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创新改革,将教学、训练、课外体育锻炼指导的研究成果,通过沉淀和升华真正转换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训练、课外体育锻炼指导水平。

2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优化对“三走”活动的影响因素

2.1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优化前提

“三走”活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优化应当满足以下3个需求。

2.1.1 满足我国高等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三走”活动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强健体魄”的精神,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不足、身体素质下降、网络依赖加深等问题提出的。在此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应以新的教学思想引领高校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引领青年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体育教师应充分了解我国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并以此为依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我国高等学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而言,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优化必须满足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2.1.2 满足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需求 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对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进行优化和改革事关重大。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以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育教师要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以及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高校体育教师要根据国家、学校制定的体育、教育方针政策,为教学能力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2.1.3 满足当代大学生体育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 近些年来,随着“三走”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当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依然不容乐观,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特别是课外体育锻炼指导能力发展还存在一系列亟待优化的地方,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结构优化偏重体育教师自身的需求,而忽视教学对象——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对自身的教学能力结构进行优化提升。在教学实践中,高校体育教师需要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详细了解学生的体育需求。高校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体育需求,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他们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然后以此为依据对自己的教学能力结构进行优化。

2.2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优化要点

2.2.1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能力缺失和不足,将会影响未来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因而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改革,特别是在读研究生术科水平的提高迫在眉睫。培养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应根据时代的要求,以及高校体育教师新的教学能力结构,及时调整、完善办学方案,认清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变化与需求,在课程开设、教育实习等环节中狠抓教学能力的培养,使新生代的高校体育教师能尽快适应高校课内外体育活动教学、训练、课外体育锻炼指导的要求。

2.2.2 完善与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各项教学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结合“三走”活动的要求把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在职培训、继续教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高校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有选择、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种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广大高校体育教师也应主动面对挑战,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的需要,不断进修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适应当今体育教学、训练、课外体育锻炼指导的专业能力。

2.2.3 强化高校体育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高校应根据体育教师的实际水平,结合本校的软硬件条件与体育教学科研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学习和科研工作。科研水平较低的高校,可以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并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形成合力,提高科研水平。

3 结 语

迎着新时代改革的春风,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高校体育教育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在“三走”活动蓬勃发展的态势下,高校课内外体育活动作为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阵地,迫切需要一批教学能力强的体育教师发挥力量。本文探讨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高校体育教师职前、入职、在职培养、培训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取经之路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