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武术散打中的打靶训练方法

2018-03-12石晓兰李现臣

运动 2018年21期
关键词:步法武术动作

石晓兰,李现臣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本研究针对武术散打中打靶训练方法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打靶方法提出对持靶者与击靶者的相关训练要求,为打靶训练在提高武术散打技战术的作用中给予理论性支撑及实践性指导。根据武术散打技战术能力发展的顺序,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武术散打的打靶训练方式分为5种,即固定靶、移动靶、反应靶、反击靶和实战靶。如此分类既方便了不同习练者技术水平的需求,也明确了武术散打打靶训练中的方法,对打靶训练在武术散打中的作用更具针对性。

1 固定靶

1.1 固定靶训练目的

固定靶顾名思义,持靶人根据武术散打的某一个或多个动作在固定的位置持固定不变的靶位,使击靶者进行有效的散打技术练习。固定靶主要目的在于使习练者的技术动作形成及定型,并培养所用肌肉击打的弹性及节奏,做到打收结合。靶位的固定可以使习练者在练习拳、腿技术动作时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专注于技术动作的规范,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定型及形成自动化肌肉记忆 。因此,在武术散打运动中固定靶训练常用于技术动作学习及技术动作恢复训练。

1.2 固定靶训练要求

1.2.1 持靶的固定 首先,持靶者在持靶时要保证身体重心稳定。持靶者在受到击靶者发力打靶的一瞬间不至于出现频频后退。正常的持靶姿势一般为身体重心稳定的情况下,持靶手臂弯曲成90°角以内,并尽量贴近身体,保证击靶者在击打到靶位的一瞬间可以感受到相应的后作用力。其次,靶位要明确。在训练中经常会出现,因持靶者的方法不熟练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造成靶位的方向不正,击靶者会出现击空或击偏的现象。所以,持靶者在训练中要保持手型的正确性及精神集中。

1.2.2 击靶固定 击靶者在练习固定靶时要保证技术动作的规范及控制击靶的节奏。因没有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击靶者在练习技术动作时,要做到动作规范、打收结合,并且在技术细节上要注意着力点准、技术路线稳;其次,击靶者在击靶过程中击打的频率不易过快。过快的击打频率不利于建立起良好的肌肉记忆 ,从而影响习练者技术动作的学习及纠正。

2 移动靶

2.1 移动靶训练目的

移动靶是击靶者在对单项、组合技术有一定的掌握之后结合步法进行的一种打靶练习。从技术层面而言,移动靶较固定靶主要是增加了步法移动的部分。移动靶适合于散打习练中任何水平的习练者使用,不仅对单击或组合技术的击打能力有所提升,并且对习练者的击打距离感、身体协调能力、移动中身体重心转换等方面能力也有较大的帮助。

2.2 移动靶训练要求

移动靶对持靶者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步法的移动及持靶的正确方面。步法的移动主要指持靶者在持靶过程中,充分运用武术散打中的各种步法进行灵活移动,从而调动击靶者随之移动。再者,在移动过程中持靶动作要正确、合理,使击靶者一眼便能判断出持靶的目的。常用的持靶方式是持靶者左右势成顺拐转换,从而达到持靶动作合理的目的,并根据训练的要求及目的,持靶者可以任意调整步法移动速度及持靶频率。

移动靶训练中击靶者要保证步法灵活、身体协调的同时,确保技术动作的规范。击靶者在击打靶位时,根据持靶者步法的移动方向、距离不断调整自己的步法,以确保能够有效地击打靶位。并且,要确保身体协调。击靶者在完成移动、击打及连续移动、连续击打时,要确保人体各部位的动作方向、速度、力量、平衡稳定之间的配合能力。所以,在训练中,首先注意自己每个步法移动或技术动作完成时,左右脚的落点方向是否正确;其次注意每完成移动或击打动作时,要确定两脚之间距离是否能够快速再次完步法移动或进攻技术的最佳距离。

3 反应靶

3.1 反应靶位训练目的

反应靶是为提高击靶者快速反应能力和出击速度的一种常用练习手段。反应靶更加注重持靶者快速亮靶以及击靶者快速准确的击靶。反应靶训练适用于对武术散打地基本技法熟练掌握及移动中能够很好地控制身体的重心之后练习的一项技能。最初练习时一般会出现反应迟钝、判断错误、动作僵硬、动作变形等情况。长时间练习,对击靶者动作预判、启动速度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

3.2 反应靶训练要求

持靶者在反应靶训练中,对掌控亮靶时间及持靶节奏具有较高的要求,否则很难达到训练的目的。亮靶时间掌控主要是要求持靶者在持反应靶时,要保持快速亮靶,达到“突击” “突袭”的训练效果。持靶节奏主要是指,持靶者对每个单项动作或组合动作到下个动作之间的时间控制,要根据击靶者训练的水平或训练时的要求来具体制定动作时间的间隔。

击靶者在反应靶训练过程中,首先,确保击打的快速启动。击靶者根据持靶者所亮之靶位在第一时间进行快速、正确的动作反应。其次,保证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及击打的有效性。击靶者在快速启动的同时做到技术动作从始至终一气呵成、保持身体协调一致,并击打到靶位的瞬间夯实有力。最后,培养对持靶者动作的预判性。击靶者通过观察持靶者的持靶动作或身体、眼神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快速的识别、判断、动作反应等信息处理的一个培养过程,从而提高习练者在激烈的武术散打对抗中进行快速辨别、快速反应的能力。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先进行匀速击打,当神经系统及肌肉达到一定兴奋程度时,可以加速、发力,做到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发力、击打。并且,在反复训练过程中击靶者为提高击靶的速度,要有意识观察持靶者动作规律及动作习惯,以此来提高击打速度,增强神经中枢反应能力。

4 反击靶

4.1 反击靶位训练目的

反击靶是为提高击靶者攻防能力快速转换和培养沉着冷静的应对能力而常用的一种练习手段。反击靶更具有攻防结合的特点,符合武术散打攻防性特征,为进行实战练习奠定基础。反击靶操作步骤基本分为,持靶者快速亮靶,击靶者击打与防守,持靶者快速反击。通过反击靶练习,使习练者在使用技术动作时要始终保持快打快收及控制距离的攻防意识,对改善击靶者击打后重心不稳、防守意识不强具有良好效果。

4.2 反击靶训练要求

反击靶对持靶者的要求主要有,接近实战的步法移动及快速亮靶能力,快速反击能力,控制击靶者击打距离等方面。在进行反应靶练习时,去除常规的步法移动或步法调整外,持靶者运用武术散打中的前滑步亮靶(代表进攻,使击靶者进行快速阻击或撤步反击)、后滑步亮靶(代表防守中出现空当,促使击靶者快速上步进行相应的进攻技术)、左右滑步亮靶(代表横向进攻或空当,促使击靶者进行相应的技术进攻或防守反击)等相关步法结合亮靶。并且,持靶者在亮靶被击打的第一时间对击靶者出现的空当进行快速反击。所以,在练习反击靶时对持靶者竞技能力,特别是技术动作的击打速度要与击靶者具有相匹配的技术水平,甚至高于击靶者技术水平,否则会出现击靶者练习积极性不高,达不到制定训练计划效果等问题出现。不仅如此,持靶者在进行反击靶练习时要时刻注意双方的击打距离。武术散打的正常竞技距离通常在起前腿可以击打到或垫半步可以击打到的程度,这样的距离既方便进攻也方便快速防守。当然,不同竞技能力、风格运动员的击打距离可能有所区别,持靶者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反击靶对击靶者的要求主要有:根据持靶者的位置进行攻防有序的步法移动与调整,具备快速的击打与防守能力,具有相应的抗击打能力。反击靶训练时的步法移动与调整要与攻防能力相结合,击靶者不能一味根据持靶者的移动速度或节奏来进行步法的移动,要把自己身体状态调整成为时刻击打或防守反击的一种备战状态。快速的击打与防守能力是要求击靶者在进行反击靶练习时要具有扎实的武术散打基本功,特别在动作启动速度及动作回收速度方面做到快打快收、打收结合,为进攻后持靶者的反击做好防守的准备或进攻时做到攻防兼备。并且,击靶者通过长时间的武术散打训练,其身体素质随之相应提升,但进入反击靶训练阶段增加了身体对抗性,对习练者身体的抗击打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为达到训练所需,击靶者可以进行一些相应的身体素质及抗击打练习。

5 实战靶

5.1 实战靶位训练目的

实战靶是击靶者在熟练掌握武术散打的基本技法和具备相应的专项身体素质时,通过打靶和与持靶者身体对抗进行一项练习。实战靶练习不仅是单一的打靶训练。击靶者在击打距离范围内可以使用武术散打中任何技术动作对持靶者身体得分部位进行击打,但持靶者亮靶时要首先击打靶位。并且,持靶者在亮靶前、亮靶后也可以使用武术散打中的任何技术动作对击靶者身体得分部位进行击打。可以说,实战靶训练是非常接近实战的一种训练方法,不仅对击靶者的技战术能力提高有所帮助,对持靶者的技战术能力也要求甚高。

5.2 实战靶训练要求

实战靶对持靶者的要求主要有,全面的武术散打技术,清晰的训练思路及具备相应的训练指导能力。在实战靶训练中持靶者不仅要正确、稳定的持靶,对武术散打各项基本技术、攻防转换等方面的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持靶者还要有清晰的训练思路。在实战靶训练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教练员意图或原定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主导训练过程,针对击靶者常犯错误进行指导,模仿不同类型对手特点进行模拟训练,并配合击靶者形成各种战术意识。

实战靶对击靶者要求主要有,灵活运用武术散打各项技术,具备基本的攻防转换能力,能够把握并制造进攻时机,具备相应的练习战术能力。因为实战靶训练不再是一味地击靶,允许击靶者与持靶者进行相应的身体对抗练习。所以,击靶者在保证击靶“第一位”的同时,要灵活运用武术散打的各项基本技术对持靶者进行实战对抗,并做到进攻与防守相结合,努力做到“少空档”“无空档”“故意漏空档”“抓空挡”,并按照训练计划,培养相应战术意图,逐步形成独具风格的战术打法。

猜你喜欢

步法武术动作
下一个动作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大众武术健身之步法问题辨析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女子跆拳道49 kg 级优秀运动员比赛步法使用成效
羽毛球上网步法及后退步法简析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浅析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