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化深度融合条件下企业分阶段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2018-03-07蒯振舜王强王琰

财会学习 2018年4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企业

蒯振舜 王强 王琰

摘要:在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发展趋势背景下,企业分阶段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正确与否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尤为重要。当前不少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难免会进入误区,不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避免进入误区,则需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发挥企业管理职能,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两化深度融合条件;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经济命脉之一,其高效运营是国家繁荣、社会安定和国民幸福安康的基础,简而言之,企业的兴衰成败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效果,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也愈加重要。从宏观的层面来讲,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对科学技术和文化理念以及企业管理职能要求很高。本文将从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基础和前提,企业内控体系的误区和原因,企业内控体系的三个阶段,企业内控体系的可行性分析等四个方面来分析企业内控体系构建方案。

一、文献综述和研究框架

(一)文献综述

2004年,国内外学者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以控制风险为核心的理论体系,明确其基本框架由企业内部牵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和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动向组成。1977年,美国发布了《反国外贿赂行为法案》,使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得到了法律的支撑。1992年,Treadway 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于1994年进行局部修改,使其成为最完善的文献之一。2002年,相继出现了“世通丑闻”和“安然事件”,《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应时而生,该法案要求美国所有的上市公司应该披露本公司的建立信息及其控制程序,出台透明的年度报告,借助会计师事务所来科学评价公司的管理层。2007年,PAIB(美国企业专业会计师委员会)颁布了《基于风险观内部控制》,与此同时,COSO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指南》,这标志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日趋成熟。

在中国,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参考文献。2001年,张俊民先生认为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本企业组织的结构层次、经营目标和会计控制力度来分层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同一年,朱荣恩先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作了较为详细的划分。2002年,张宜霞和刘明辉指出企业内部控制以弥补企业契约的局限性为本质,而杨有红和阎达五则表示应分布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2003年,张相洲和谷祺则表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企业内部制度控制、企业内部文化控制和市场控制。2006年,张宜霞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与国际企业做笔记,提出了完善建议。2007年,陈志斌分析了信息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与控制效果的影响。2010年,刘明辉综合研究了经济学、企业治理、内部审计和企业风险控制与管理等多种学科,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展开了更广泛的研究。2011年,池国华综合分析了中国市场的案例,针对如何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同一年,吴秋生分析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报告的可行性,汲取了最有价值的管理措施。2012年,段思杰和张广彦综合研究了信息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構建、内部控制结构设计和信息审核等方面的理论。这均说明国内外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研究理论日益完善,可行性与科学性在不断提升。

(二)研究框架

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先进而复杂的技术,本文的研究框架以理论基础为前提,将企业内控体系的问题作为导向,分析企业内控体系的三个阶段,并论述企业内控体系的可行性。

二、企业内控体系构建

(一)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基础和前提

在21世纪的信息爆炸时代,经济事项运作流程主要有业务流、资金流与信息流,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因此,企业必须促进信息技术与内部控制体系的紧密融合,采取专业的技术管理措施,提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自动维修能力,确保该系统能够自行处理各种基础故障。其次,因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时常会遭受网络病毒侵蚀和蓄意破坏,所以保护企业财务机密,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必须控制好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提前制定完整的补救方案,这样有助于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另外,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背景下,企业应重视促进信息化与本组织内部制度的深度融合,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推进信息化与本组织内部制度建设,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而且,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背景下,企业信息化技术决定着内部控制规则的科学含量,如果信息化技术落后,内部控制规则就不是特别明确,很难提升整体工作效果。因此,企业应重视提高信息化技术,重新制定内部控制规则。现代社会,再先进的管理理念也都要通过信息化来完成。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量化,量化后要流程化,最后固化就需要用信息化方法。

(二)企业内控体系的误区和原因

不少企业在构建和运行内部控制体系时很容易陷入三大误区,分别是盲目扩大内部控制体系的范围,忽视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割裂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关系。盲目扩大内部控制体系的范围特指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没有从实际出发,所制定的内部控制体系与规则过于细致,未能分清工作主次关系,企业各部门缺乏最基本的独立性,任何事情都有度,而且还有成本的要素,就是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像在上海电力抄表服务有限公司创建内控体系就要考虑企业自身特点来进行;忽视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与盲目扩大内部控制体系截然相反,主要是指企业不重视内部控制体系,没有明确控制规则,导致工作秩序混乱,缺乏统一的管理,系统论的思想非常重要,特别在创新的时代一定要有系统论的思想,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莲花图、鱼骨图等图示法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割裂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关系必然会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不能及时控制风险,不利于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从微观视角来看,导致企业内控体系陷入误区的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管理人员对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理论和实质缺乏必要的了解,另一方面是他们忽视了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对此,企业管理人员应认真研究内部控制体系理论,处理好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三)企业内控体系的三个阶段

从广义的角度来讲,企业内控体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构建合法的内部控制体系,第二阶段则是将企业内控规则嵌入业务流程,第三阶段则需要促进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和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从而充分发挥企业内控体系的作用和企业管理职能。

(四)企业内控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内控体系的可行性分析标准主要包括四个层面,分别是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与业务流程,全体员工的综合素养,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与预算效果。其中,分析企业的生存环境最为重要,工作人员应明确企业生存环境是指来自企业内部与外部且影响企业业绩的一切力量和条件的综合,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市场经济、政治法律、自然地理和人口环境,内部环境特指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资源,在构建企业内控体系时必须重视这些生存环境因素。内控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具体包括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与企业文化。内控控制核心方法有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授权审批(集体决策与联签)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核控制与重大风险预警控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的日后发展尤为重要,企业管理人员应协同本企业组织促进信息化与内部控制体系的紧密融合,采取专业的信息技术管理措施,维护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全面分析企业内控体系的可行性标准,充分发挥企业内控体系的作用和企业管理职能。

参考文献:

[1]孙艳杰.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实证研究——基于制造业的经验数据[D].西南财经大学,2010(22).

[2]李明.跨国创业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研究——基于中国内外资创业投资机构的比较分析[J].教育科学理论,2015(07).

[3]莫铌.于内部评级法的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的度量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03).

[4]陈龙.我国商业银行碳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以兴业银行为例[J].武汉理工大学,2010(10).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抄表服务有限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