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江交响乐团生存状态调查报告

2018-03-07叶子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制片厂交响乐团珠江

叶子萌

(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番禺 510006)

广州珠江交响乐团(原珠影乐团)是华南地区顶尖的专业音乐团体之一,具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拥有一批全国各地、具有丰富的演奏经验和精湛的演奏技巧的艺术家们。乐团是在2012年由珠影乐团更名而来的,作为华南地区一支顶尖的专业音乐团体,它最早可以追溯到1959年珠影小乐队的成立。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全国各地电影制片厂纷纷成立,当时珠江电影制片厂的成立,珠影小乐队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制片厂配备的小乐队。但成立几年后,1966年制片厂停滞不前,小乐队也无所作为。20世纪70年代,乐队开始筹建,一开始用毕业分配的形式招收乐手,乐手来自全国各地,慢慢地加入了以招聘的形式招收学员,进入2000年,大型招聘完全取代了毕业分配的形式。演奏家们有着精湛的演奏水平和丰富的演奏经验,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参加电影配乐、音乐会公演、商业录音等业务,以其在国内首创的“品牌”——电影画面与音乐相结合的音乐会表现形式,深受羊城乐迷的喜爱,并为乐团“立足本省,开拓内地,走向世界”的宗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通过采访记录和信息整理对珠影乐团发展到珠江交响乐团的历史进行论述,并对珠江交响乐团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希望以此引发大家对广州本地乐团的生存现状的关注。

1 乐团的历史沿革

由于2012年乐团正式改制且更名,因此笔者将其整个发展分为两大部分,改制前和改制后。

1.1 乐团的行政建制

在1953年至1956年仅仅的四年里就完成了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4月到10月,中国派出代表团出访法国、英国等西欧6国考察电影事业,为了扶持国产电影产业。在这一期间,毛泽东提出了在文学艺术和学术研究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电影从零到有瞬间焕然新生,各地电影厂相继成立: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天津电影制片厂等等。20世纪70年代,是乐团的新开始。1972年,乐团的发展出现曙光。电影制片厂接到电影录音的单子,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民乐队的乐手被流散,制片厂只能重新再找乐手为其工作。当时有很多教师、专家、文艺工作者等被分配到五七干校“学习”,制片厂在五七干校寻求乐手来到珠影制片厂录音,这个时候的乐团仅有的18人,还不能把编制确定下来。木管组、铜管组和弦乐组的人数并不完善,1978年珠影乐团的成立标志乐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期间,通过毕业分配的形式,乐团的乐手逐步增多,双管编制正式形成。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于电影行业的不景气,乐团不得不改变职能,由过去在录音棚录制影视音乐转而走向演出市场。乐团于1997年开始完全走向了市场,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进行市场化运作,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乐团逐渐成为集团乃至广东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1.2 新时期业务拓展

根据采访和相关资料,乐团涉及的演出工作任务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电影配乐、音乐会公演和商业录音,主要包括 “声画结合的电影交响乐”“奥斯卡经典电影音乐”“红色经典”“儿童动漫”“中外经典影片回顾”等。

1.2.1 电影配乐

作为珠江电影制片厂的乐队,乐团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为电影配乐。从1972年乐团成立以来,为300多部电影进行了音乐录音。如:1980年《梅花巾》、1981年《乡情》、1982 年《逆光》、1983 年《乡音》、1985 年《绝响》《小巷情话》《春梦·秋雨》。

1.2.2 音乐会公演

20世纪80年代,乐团在华南地区的发展已有一定程度,音乐活动也随之增多。珠影乐团参加了第三、四届羊城音乐花会,其开幕式、闭幕式都是乐团演出的。还有中国第一届全国交响乐比赛,各个省都挑选出优秀的交响乐作品参赛。广东省的广州乐团、珠影乐团、星海音乐学院等也纷纷拿出参赛作品,一共有30部交响曲上交到省里面挑选,最后有五部作品被挑选去参加比赛,而且在这五部交响曲中有两部获奖,珠影乐团的《第一交响乐》就是其中一部。

1.2.3商业录音

1971年12 月,有18位乐手被挑选留在录音厂里为纪录片录音,当时这只能称录音小组。但在当时,广西制片厂因为没有乐队,他们的录音是在珠影录制的;香港凤凰台的录音也拿到珠影录制,珠影的录音越来越多,录音小组就正式命名为珠影乐队。

1.3 历年取得的成就

乐团主要是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成功,80年代以后,举办了一系列的《电影交响音乐会》《中外电影名曲音乐会》《中国电影经典作品音乐会》《儿童动漫影视视听交响音乐会》等普及推介中、外电影音乐名作的演出,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珠江乐团曾为珠江电影制片公司以及国内外多家公司五百余部(集)电影、为电视而录制音乐,平均每年超15部影视剧以上,包括国际电影节及中国“百花奖”“金鸡奖”中获奖影片《梅花巾》《绝响》《寡妇村》《孙中山》《逆光》,“金鹰奖”电视剧《春梦和秋雨》《情满珠江》《一个叫许淑娴的人》《小巷情话》等500多部影视片录制音乐。

2 乐团发展现状及面临困难

2.1 乐团的发展心得

2012年末,珠影乐团正式改名为珠江交响乐团。这意味珠影乐团过去功能,以及它所涵盖的“为人民服务”的这个概念的范围扩大了。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电影行业的不景气,很少有人看电影,慢慢珠影乐团也根据市场的需要逐渐转变角色,以寻求除了影视配乐以外的更好的发展愿景。珠影乐团只是一个电影乐团的色彩,很大的意义就是提供电影音乐这方面的艺术,当今电影行业又有了新兴的势头。

双重功能:改名为珠江交响乐团后,它具有了双重的功能,不仅可以延续珠影乐团的传统,还可以演奏纯粹的交响乐。电影交响乐团和交响乐团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职能的侧重不同,电影交响乐团主要任务为电影配乐。改制后的珠江乐团具备了双重功能,也能在发展上有所创新,所以,乐团改名不是偶然的事情,这是乐团发展的需要。改名意味着,电影乐团从电影产业链条上的一个时期发展到交响乐团随着市场需要必须扩大的一个范畴内,乐团以后的发展将会遇到更多的考验。

音画同步:作为电影交响乐团,“音画同步”是乐团的又一大特色,采取一种现场投影原影视画面,前面由乐队演奏的形式进行的音乐会演奏。近几年,这些音乐会深受大众欢迎,特别是来自日本的动画电影音乐会,几乎场场爆满。在2011年,珠影乐团已经在寻求更为新颖的音乐会形式,推出了“诗画交响音乐会”。这场音乐会,乐团邀请了本地沙画画家与乐团配合上演了《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此外再演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歌剧出品:珠江交响乐团在转型之后,乐团更是致力树立一个全新而响亮的品牌——“歌剧出品”。乐团曾成功出演了在2010年广州大剧院首场演出——歌剧《图兰朵》。因为乐团现在有很好的硬件和演出平台,引进了更多的世界经典名作,只是还没有一部原创的歌剧作品。

此后,为响应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时代机遇,珠江电影集团以珠江交响乐团为基础,在国际范围内引进领军级专家人才,在2014年8月注册成立了广州歌剧院有限公司,背后有一支集内容创作、节目制作、专业技术、项目管理等全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和艺术家库。

2.2 乐团的当前困境

目前,乐团发展的困境主要是在人才引进上和资金来源上,国内的乐团一部分是民办公助的,还有大多数是由政府财政拨款来资助的,再有就是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受政府全额拨款和实行事业编制的乐团目前全国有十家,四十多家乐团是实行差额拨款,像广交每年的差额拨款高达一千六七百万,深交更是高达三千万,还有自己的物业出租一千万,是目前国内经营最好的乐团之一,还有一两家是民办公助的,像贵阳交响乐团和厦门爱乐,每年也有过千万的资助。而珠江交响乐团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隶属乐团,却是没有政府直接财政补贴的,这样的团体在全国只有一家。乐团于1997年开始就完全走向了市场,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进行市场化运作,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乐团逐渐实现了自给自足的运营模式。

3 乐团价值理念的转变和未来发展方向

3.1 乐团的价值理念转变轨迹

此前,从“珠影乐团”的名字来看,其重点在“影”,这也突出了它的主要功能和作品涉及范围。而珠江交响乐团之所以把“影”字去掉,就是希望不要把乐团局限于电影音乐的范围内,让乐团的路更加宽广,功能与形式比以前更多元化。改制后的交响乐团仍然也还是秉承继续传承电影音乐的传统。在电影配乐而言,尽管有人提出当今生产密集劳动形式在全世界大规模改善,交响乐队属于生产密集型产业,是人们口中的“落后产业”。现在的电影配乐可以是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完成,或者利用电子设备加上点科技含量技术,一两个人,一个工作室几台电脑就可以完成,制作成本简约。

3.2 乐团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在,乐团的影响力基础还在,创作的作品得到了社会认可和欢迎,虽然经济效益不高,但基础尚好,概括起来如下。

深化市场:未来,乐团完全将根据市场进行灵活多变的适应,可以借鉴国外的模式,走董事会、基金等模式,如芝加哥交响乐团和香港管弦乐团做的就很成功,因为有董事局支持,他们都是由企业的老板喜爱音乐的为一个集体,乐团有这样一个靠山,那么在做市场时,就能应付自如。

引凤筑巢:一个卓越的团体,人是第一位的要素。现在,乐团的待遇还不错,到其他国家演出,演职人员都是住五星级酒店,还可以带家属,这样的待遇可以聘任到很好指挥和演职人员,所以有利于演奏水平的提高。珠江交响乐团现在是合同制,3~5年一签,这样可以建立很好的竞争机制。

品牌堡垒:现在的平台很好,以后可以建立自己的音乐厅,以及开音乐节。乐团将继续做一些原创作品,由自己集团出资,创作一批交响乐,歌剧、舞剧和宗教音乐,打造本土的特色文化,同时也可以得到更多来自政府方面的资金扶持或者营销宣传方面的支持。

外引内联:坚持“文化走出去”的理念,做文化惠民活动,做慈善,去学校参加艺术节,让更多的人知道珠江交响乐团,打亮品牌。为了适应外国乐团不断抢占市场的形势,珠江交响乐团计划找文化公司代理一些海外的演出,通过小型室内乐、交响乐等形式有目的地去做一些地方的演出,来扩大声誉和市场。

4 结语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乐团从一个由几个音乐爱好者组成的小乐队到今天大名鼎鼎的珠江交响乐团;从一个以前大家认为是电影音乐配乐的乐队到功能形式宽广的多元音乐文化航母。不光为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及国内外多家公司所拍摄的五百余部电影、电视录制音乐,特别是2014年,珠江交响乐团进一步扩大编制,注册成立广东珠影广州歌剧院,这填补了广东原创歌剧的空白,成为继北京、上海后中国内地的第三个歌剧院,哪怕放眼在香港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也是独此一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纵观珠江交响乐团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喜与忧,我们不难发现作为未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的文化产业,要想获得蓬勃生机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艺术水准为根本,秉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出击,灵活运用“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规划,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作为艺术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应该长期地对珠江交响乐团的发展轨迹和未来思路进行持续关注与研究。

[1]孙焱.广州音专“岭南音乐专家群”的形成[D].星海音乐学院,2012.

[2]刘再生.音乐界的一桩历史公案——萧友梅和冼星海、聂耳的“是非恩怨”[J].音乐艺术,2007(3):75-87,5.

[3]唐丽琳.交响岭南——广州交响乐团历史沿革研究(1957年至2012年)[D].上海音乐学院,2013.

猜你喜欢

制片厂交响乐团珠江
梦牵珠江
珠江新城夜璀璨
交响乐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我为歌狂》将拍真人版电视剧
上海交响乐团举办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音乐会
“漫”游珠江
寻找歌剧制作及演出的“新常态”模式——从上海交响乐团版《唐璜》说起
落寞或重生
珠江·紫宸山
“长江”钢琴携手国家交响乐团高原奏响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