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化内在因素所致的启示

2018-03-07李承先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惰性二语外语教学

李承先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

1972年,Selinker提出“石化”的概念。这种现象是指二语学习者在其二语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出现的止步不前的情况。“但是由于语言石化的复杂性,国外研究者对此并没有统一的认识”。Selinker认为石化现象是控制中介语表面语言运用的潜在认知机制,是指二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后来,“Selinker和Lakshmanan又认为石化存在于非本族语者的整个中介语中,是与目的语结构不一致的稳定状态的长期存在”。但是,Ellis对此定义并不赞同,Ellis认为石化现象既包括了语言的错误形式,也包括了语言的正确形式。在石化现象成因的问题上,国内外专家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二语学习者切入,石化现象产生的成因可以分为内在、外在两个层面。本文认为石化现象虽然难以避免,但二语学习者可以从内在层面对其进行突破,从而提升二语水平。因此,本文在着重阐述石化现象产生的内在因素的基础上将对二语学习者的二语学习提出相对应的举措(本文的“二语学习”指在课堂模式进行下的二语习得)。

1 石化产生的内在因素

(1)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文化适应。母语负迁移是指二语学习者第一语言的使用习惯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二语的词汇,语音及语法规则等。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语音方面:大部分二语学习者即使学了长时间的外语,仍无法克服他们的本土腔调。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的音标时,经常借助汉语中的拼音帮助理解、记忆,这一方面加速了英语音标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对他们日后的英语发音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导致语音层面上的石化。

目的语文化适应是指二语学习者在二语学习中感受到的对目的语文化和思维方式的陌生感。这表明二语学习者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语和目的语文化间的社会心理距离。当二语习得者在母语语言系统已经建立,思维方式已经形成的条件下重新学习一套语言系统,他们虽能学习目的语的语音,语法,词汇,但是不能正确对待组织、协调目的语各语言系统的文化。

(2)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是指二语学习者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学习策略是特殊的信息处理方式,不同的学习策略决定了信息的理解、学习、使用及储存的方式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方式和学习意识。中国学生对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通常采用回避简化的策略,如在英文写作中,虚拟语气是难点,中国学生在碰到该使用虚拟语气的地方却避而不用,选择简单的词汇、句式予以代替。该策略的长期使用会引起石化。

回避简化策略也表现在交际策略中。二语学习者在交流过程中,认为语言的表达只要能被对方理解即可,并不需要做太大的改进。此交际策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二语的语音和词汇层面上的石化。二语学习者常常选择一些简单的话题以简单的句子与对方进行交流,这虽然更容易被对方理解,但是长期使用不寻求改进则会导致石化。

(3)学习惰性和语言的发展变化。惰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人往往是被动的,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学习惰性是指二语学习者受到一定的反馈之后拒绝继续提升、改进二语水平。反馈分为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积极反馈使二语学习者认为自身二语水平已经达到可供使用和交流的水平,其自身的自满性引发学习惰性,拒绝继续提升,从而引发石化。消极反馈使二语学习者学习动力受挫,挫败性加上自身的惰性也让二语学习者停滞不前,引发石化。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指二语习得者学习的语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以中国的汉语为例,近些年来,汉语中出现的给力、拼车以及月光族等等都表现了语言在不断发展。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二语学习者,新词对他们来说是压力,由此而来的消极情感反馈则会引起二语学习的石化。Larsen-Freeman认为石化现象既是一个认知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以前的研究者在对语言发展终结状态的石化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时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使用中的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本文认为这既说明了语言石化现象的复杂性,也间接地表明石化并非不能被学习者突破。

2 突破石化的启示

Selinker认为,二语学习者也许有95%的人不能最终达到目标语的水平。Selinker的数据虽然不能准确说明有多少人不能突破石化现象,但却表明突破石化是一件棘手的事情。本文认为突破石化现象可以从二语学习输入,二语学习策略以及二语学习反馈三个角度进行切入。

(1)二语学习输入。对于中介语中常出现的错误,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新知识对原有知识的不断渗透,过渡语的错误也不断得到修正。因此,突破石化现象的首要措施是增加二语输入。但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也会引起石化现象。二语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接受程度决定了学习一种语言是否成功以及能达到的水平。鉴于此,二语学习者在保证二语学习输入质量的同时,还应尝试以目的语文化下的思维方式理解、运用及表达二语。

(2)二语学习策略。二语学习者在碰到难点时,通常采用回避和简化策略。要突破石化,二语学习者应杜绝回避和简化策略,对尚未熟练的语言用法增加使用频率,以达到内化的效果。此外,在与人交流中,二语学习者不应满足于能让对方理解的水平,而应继续提升,以求达到好让对方理解的水平。

(3)二语学习反馈。反馈是外部环境对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提供的评价。积极反馈容易让二语学习者自满而产生惰性,消极反馈容易让二语学习者产生挫败感而停止继续学习。对于两者,二语学习者应以批判性思维来对待。此外,语言在不断发展变化,二语学习者应抱有积极心态,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予以接纳。二语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二语学习者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突破石化,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语言水平。

3 结语

二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义,也可以从不同层面进行解释。其中从二语学习者切入的内在因素为二语学习者突破石化现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二语学习者应在自身不断学习过程中走出石化,从学习输入,学习策略及学习反馈三方面入手,在持之以恒中不断提升二语水平。

[1]陈慧媛.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37-43.

[2]陈文存.对外语和二语学习者石化现象研究问题的评述[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89-95.

[3]高云,朱景梅.语言石化现象的产生及防止策略[J].外语教学,2005(3):41-43.

[4]沈昌洪,吕敏.动态系统理论与二语习得[J].外语研究,2008(3):65-68.

[5]吴丁娥.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过渡语及其僵化研究[J].外语教学,2001(2):17-22.

[6]Zhao Hong Han.Fossilization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Y.:Buffalo,2004.

[7]赵萱.中介语石化现象与中介语心理认知机制浅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18-20.

猜你喜欢

惰性二语外语教学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离散分布对惰性基弥散燃料传热的影响研究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列举法的惰性——老师,我怎样学会深度学习(新定义集合篇)
刺破天空的“忍者飞镖”——美军神秘的新型惰性制导武器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基于惰性基质燃料PWR嬗变技术研究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