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探究

2018-03-07董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素养

董佳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 210095)

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信息素养俨然已经成为人们所要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简而言之,信息素养就是一个人自身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实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高效的大学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群体,即将面对面对信息程度复杂和竞争相当激烈的工作和生活,他们更应掌握这一种能力。信息素养既反映出人们在科学技术上对知识的需求,也体现出人们在面对信息时内心的一种状态和素养。而在整个信息寻求的过程中,离不开大量知识的支持,因此,图书馆与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 当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状况

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信息素养能力已经成为个人综合能力组成中占有重要部分,当然越来越多的高校也认识到这个情况并逐渐加强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各种教育概念地不断提出,致使高校图书馆逐步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场所[1]。但在实际实施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不成体系、培养资源不够等等,导致图书馆并未完全发挥信息共享空间的职能,当然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见效甚微,信息素养对于即将毕业将入复杂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大学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当不断努力,采取有效的方式促使信息共享空间的形成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2 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素养的培养体系不完善

当下很多高校在实际情况中,仍然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认识不到位、不重视,就其培养和发展体系来讲,也是过于简陋[2]。在整个信息素养的教育中,大多高校只有计算机课程,而在整个信息资源的查询、收集、整理、保留和利用过程中,这远远是不够的,根本无法达到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教师配置不到位以及课程设置的不完善,导致整个信息素养培养体系名存实亡,当然也无法达到培养目标。

2.2 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能力有限

在整个信息素养教育中,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是保证其成功开展的重要前提。所谓信息共享空间,是利用网络设备将电子计算机和图书馆丰富的资源等其他设施连接在一起,是整个信息的检索和收集更加的快捷和灵活。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大多数只是拥有单一的书籍文献资源和简单的计算机检索设备,其他例如参考查询、多媒体技术、指导员建议指导等职能,信息共享空间强调在查询、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等资源结合起来的情况下,学生共同协作,互相之间通过交流和协作,形成相对完美的信息共享的环境[3]。然而很多高校图书馆内多媒体资源、打印、设计等硬件设备的缺乏以及电子期刊、数据库等软件资源的匮乏,再加上没有专门的人员指导,导致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收效甚微,根本无法达到培养的预期目标。

2.3 定位不精准

信息素养教育绝非简单的一方“教”,一方“学”的过程,要培养学生自主利用资源去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如果实践能力不够,在面对上面交代的复杂工作时没有足够的信息搜索和辨别能力,是无法应对工作的。因此,信息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非常重要,高校要对其有精准的定位即信息处理方面。

3 促进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建议

3.1 高校提高重视程度,完善培养体系

要想促进信息素养教育,首先高校应当认识到信息素养教育在大学生整个学生阶段中的重要性以及今后对其重大影响,只有对其有正确且充分地了解和认识,才能根据自身教育的情况,采取相关的措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其次,高校应当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制定成套、成体系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在学生的整个课程配置中,适当提高有助于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学校除了在意识上重视,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一种探索求知的想法和观点,毕竟学生在整个信息素质教育中占据主体地位。

3.2 提高软硬件设备,强化培养力量

在整个素质教育中,一个良好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必不可少,信息素养教育的成功开展离不开良好的信息共享空间作为其物质基础,在整个信息共享空间中,除了要有丰富的书籍资料,更需要电子计算机、信息数据库、电子期刊和书籍等一系列网上数据资料,以及方便学生搜集和共享信息的软件设施,在学习室中还得有多媒体放映机、打印机、计算机等专门的硬件服务设备,只有在完善的物质条件下,信息素养教育才能更顺利更有效地开展,教学作用也越明显,对学生的帮助也当然最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配置专门的图书馆员、参考人员等方便读者搜寻和查找资料,计算机人员和其他方面的专职人员为其提供帮助。让图书馆成为集搜集和利用资料、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一体式信息培养场所,从原有单一式的模式中脱离出来[4]。高校图书馆应当以服务学生及教师为核心,为其提供多个层次及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其优秀丰富的资源教课,学生也可以利用其灵活性和便捷性自主地探索和利用数据资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必要条件,让图书馆真正意义上成为信息共享空间。

3.3 创新信息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式

首先应当摆脱原有固化的教育模式,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的信息素养教育绝非原来的老师讲授,学生在下面听的模式,应当是开放的、协作式的教育模式。在信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协作,自主地提出和假设问题,然后在整个信息共享中心通过检索、查询资源,并利用资源,最终达到解决问题,以此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共同去搜集资料以及互相之间的关于问题意见的交流和表达,最后集群体的智慧,实现对问题及相关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这种协作式的学习,可以很好地让每个人都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在建立学习目标和要求之后,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以及问题的思考中去,这样在团体中学习和交流,让参与者对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过程感受更加深刻,能根据在整个环节中自己的行为反馈对知识的把握,当然这种学习模式的形成需要监护人和引导者,老师及图书管理员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还有网络在线交互式的学习等等,高校要注重研究和发掘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软硬件上提供大力支持,共同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4 结语

信息素养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高校教育决不能忽视这个部分,当然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配合及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在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完善图书馆软硬件的设备和资料,让高校的图书馆真正发挥信息共享空间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运用合理有效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切实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1]陈勇,刘焕淋.以信息共享空间为平台的工科研究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6(11):9.

[2]贾丽丽.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探究[J].科学中国人,2017(17):127,129.

[3]孙秀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创新实践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5(2):178-179.

[4]邹晓华,杨柏勤,邹庆华.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高校图书馆构建新型信息素养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8(1):227-228.

猜你喜欢

图书馆资源素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