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功能及其优化策略探析

2018-03-07李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育人

李宾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网络文化自身的广度和深度特性使其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产生深远影响。高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将网络文化引入其文化育人体系策略中对于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及其对策,对提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方法的,丰富思想教育理论体系具有积极意义,还具有丰富校园文化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意义。

1 高校网络文化的含义

在网络条件下形成的网络文化是具有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双属性的从属于社会文化的亚文化。高校是最早最快得到网络普及的区域之一,网络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高校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但也是对现实的反应。因此高校网络文化以校园文化生活为根据,与到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均有关系。这是在网络存在的条件下,建立在传统校园文化上的创新文化形式,如网络选课、网上慕课、网上调查问卷与测评,网上作业与考试,网上通知与师生个人业务办理,活动场地申请,网上电子资源阅览,网上校园文化与活动的宣传等都属于校园网络文化的一部分[1]。

2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功能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融入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育人精神、优良传统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 教育导向功能

服务于高校教育管理的高校网络文化具有显著的教育导向功能,可以对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对其行为有导向作用,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即时资讯,可以丰富生活,促进交流,开阔视野,但也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可能造成不良举止行为。因此,建设充满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将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的提高[2]。可以发挥网络具有的积极作用,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逻辑,用科学的视角看待各种问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取向,促进个人健康发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为师生提供更方便的交流平台,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学习,提问并得到及时回复,在线提交作业,在线考试等,进一步加强交互式学习体验,方便教学,颠覆了传统的课上填鸭式教学方式,网络的出现使教学模式多元化,丰富了教学手段,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

2.2 传承创新功能

高校的职能之一就是文化传承。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便捷程度高等优点的校园网络文化应源于社会,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独立发展。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要立足于社会现实,不但要将发扬目前已有的优秀文化,更要着眼于未来,进行文化创新并将新的理念传达给学生。

2.3 陶冶情操功能

陶冶情操是指通过外部条件使人的心灵得到洗礼,认知得到提高,境界得到升华,情感得到满足,生活得到充实。开放性易接触的高校网络文化使所有能够上网的人都可以参与。生活的压力在网络上可以得到释放,健康的网络娱乐方式可以迅速摆脱负面情绪,获得新的感悟使思想得到升华,获得摆脱困难的勇气。多元化的网络世界有助于灵感的产生,每一次都能带来新的感受和体验,可以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提升思想境界,促进身心健康。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将满足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各方面的需求,消除生活中的不愉快,使人更具有正能量,有助于陶冶情操,使人全面发展。

3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优化策略

3.1 加强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高校网络文化在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时,要注意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注重对大学生的引导,调动学生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如果不能辨别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繁杂的不良信息就会对学生的生活造成困扰,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网络信息作为大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因知识体系不完整,辨别信息能力较差,面对大量的互联网信息时,就可能难以识别有用的信息而造成知识恐慌。因此,学习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他们学会获取有效信息并加以分析,并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来。让网络信息成为利于学习的工具,而不是精神的负担。还应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强化网络道德意识并遵守上网规范,成为有素质的网民。还要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自律意识。大学生要合理利用网络,选择合适的途径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个人能力。

3.2 指导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建设校园网络文化,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宣传优秀文化,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决抵制低俗恶劣的不良文化。用大学生喜欢的内容和方式积极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即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又能起到正确价值观的宣传作用。

3.3 建立育人管理制度

高校要制订相关策略增加网络管理有效性,师生要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网络环境。如对校园论坛、公众号等平台创作的内容进行审核和管理,对于不良信息不予通过。对于不利于网络育人的内容及时删除或要求修改后再上架。对产生舆论的内容进行管理,加强优秀文化的宣传工作,对于不符的内容加以引导和处理。后期还要对网络文化宣传工作进行考核和评比,进行总结。根据考核指标对优秀的集体或个人加以表扬。

3.4 丰富网络文化资源

运用优秀的网络文化资源丰富学生业余生活,为师生办事提供便捷平台。加强优秀网络课程建设,使学生随时都可以进行自学。开发建设图书馆电子资源,搭建便捷的信息化数字平台,同学可以下载电子书籍,下载优秀的电影,利用数据库查找文献,利用学校购买的优秀英语课程进行自学等[3]。开发一体化网上办事服务平台,使师生的所有需求在这个平台都能得到解决,如对于学生,可以有申请奖助学金,查询学业完成情况,网上评教,成绩查询,活动审核等功能,对于老师,可以有申请会议室,网络报账等。重视自媒体,学校要积极建设官方公众号,及时发布校园的重大发展与变化,传播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政治理念。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提出有利于校园文化发展的建议,学生的建议在这里可以得到及时反馈,加强互动,提高解决问题效率。

建设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但高度开放性、多元化的网络环境对于高校育人也将是巨大挑战。高校应该通过网络技术合理地将校园文化内涵渗透到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地影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张万景.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2]傅春长,冯春杏,郝广龙.高校网络信息服务文化育人功能的强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6):15-17.

[3]柳红蛟.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及其优化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17):230-231.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麻辣师生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