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协同背景下高职健康照护特色专业群建设与实践

2018-03-03刘美萍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我院实训院校

刘美萍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要坚持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原则,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要加强医教协同工作,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医教协同是指高校与医院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技术等方面深度融合,其实质是高校与医院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任务[1]。我院准确定位自身人才培养任务,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先后与湖南省护理学会合作,以护理专业为核心,将助产、康复专业组建成健康照护专业群,发挥专业优势,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以核心专业——护理专业为龙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健康照护专业群,在省内已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为对接区域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我院调整专业结构,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推动相关专业资源共建共享,设置健康照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药品技术与服务3个专业群,形成了以护理类专业为主,临床医学类专业、药学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同时,根据现代护理技术发展及应用情况和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情况,适时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完善健康照护专业群(包括护理、助产、康复、医学美容技术、言语听觉技术5个专业)。

1 建设健康照护专业群的意义

1.1 提高办学效益

加强专业群建设,要求高职院校扬长避短,错位发展,优化布局,彰显特色。构建并实施“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统筹发展、协同创新”的专业群发展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优化、整合与共享教育资源,加强核心专业——护理专业建设,同时发挥优势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提高办学效益。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普遍紧缺的两大资源分别是实验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而加强专业群建设,能够集中有限的资金,并将其投入实训室系统化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可以共享的实训体系,从而降低建设成本。

1.2 对接健康服务产业

与产业深度融合,对接区域产业,优化专业结构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重点。加强健康照护专业群建设,有利于优化高职院校专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培育急需的新兴专业;有利于专业间形成合力,发挥专业集群优势,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1.3 突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健康照护专业群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反映了高职院校“特色立院、特色兴院、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专业建设思想,改变了按照专业设置来组织教学管理活动的传统模式,增强了核心学院的竞争力与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和职业迁移能力,提高了高职院校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

2 我院健康照护专业群建设内容和途径

2.1 优化与调整专业结构

从整体上分析,我国高职教育的专业体系是建立在学科体系基础上的,因此,必须以工作领域为起点,重新构建专业结构体系。深入社会、医院调研论证,构建专业群;确定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以护理专业为核心,以助产、康复专业为支撑;制订专业群内各专业建设规划,增设医学美容技术、言语听觉技术两个专业,停办护理专业急诊急救方向,重点建设健康照护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制订专业结构设置及调整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修订专业设置与调整办法,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2 完善“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护理专业在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院校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广泛调研、理性分析、充分论证,完成了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并在此基础上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理实融合、院校贯通”的教学体系和“全员参与、全程监控”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校院双方共建督导队伍,共评教学效果,共监教学质量。理论教学以“够用、适度”为原则,实践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培养手段和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最终目的。

2.3 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

传统的课程设置以专业知识为重点,忽略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无法直接上岗,需要进行岗前培训,无法满足医院的迫切需求。因此,加强专业群建设,必须从工作过程出发,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在普通护理教育基础上,按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急诊急救护理等专科方向设置课程体系,遵循“关注人文素质,重视技能操作”的课程设置理念。通过对课程进行优化与整合,形成4个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同时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为1∶1.2。制定健康照护专业群核心专业——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对接职业岗位,开发群内一个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及题库,重点建设两门专业优质共享核心课程和5门专业优质特色课程;完善“单项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四段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国际合作,引入护理专业国际先进课程3门,初步建成专业岗位标准库、专业技术案例库、社会培训认证资源库、专业素材信息库、空间课程资源库;制定《学院空间课程与MOOC课程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

2.4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筹建一所三级甲等医院、美容保健实训室、言语听觉技术中心、养老护理院、助产中心、母婴护理中心,整合基础护理、外科、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妇产科、儿科、康复治疗等实训室,形成护理实训中心;制定《健康照护专业群校内实训中心管理办法》《健康照护专业群校内实习实训管理办法》《健康照护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遴选办法》《健康照护专业群校外实习管理办法及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等管理制度;校内实训基地模拟医院环境进行建设,使我院校内实训基地具有高度仿真性,实现校内实训场景、设备配置及操作流程与临床工作有效对接;与一流医疗机构、社区康复医院深入合作,新开发校外实践实训基地3个,给教师实践、学生实习提供岗位100个,成立新的或利用已有的社区健康照护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护理服务;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以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职业培训与鉴定需要。

2.5 建立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建设高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我院通过引进、外送、内培3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企业大师引领、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专业群教学团队。引进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使其负责临床教学工作;分专业安排专职教师到医院进修,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双师”素质;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专业群带头人,使专业群带头人成为省级名师和大师;引进博士,同时鼓励教师攻读在职博士,争取培养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学团队;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使其比例达85%以上;安排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去国外培训和学习;在现有市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再建一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6 发挥专业群社会辐射作用

成立健康照护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加强校企常态沟通;每年开展社会培训3 000人次以上;与长沙市三医院深入合作,成立一个研究会,健全并执行适应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实习、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与校企常态沟通机制。

3 存在的问题

3.1 专业群运行体制有待完善

关于专业群的人事调整、组织架构、薪酬待遇等方面管理工作未能得到合理的安排,专业群相关负责人权责不明确,无法充分发挥专业群管理者的作用。

3.2 群内专业调整不合理,缺乏沟通

群内专业沟通不足,教师合作意识较低,不能充分发挥专业群师资团队的优势,制约了专业群发展。

3.3 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专业群建设的检验标准,也是专业群实施、计划和成果的具体体现,虽然我院已建立专业群,但却依然按照传统专业进行建设和评价。

4 结语

建立健康照护专业群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工程,顺应了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对学校的管理、组织架构、教师综合素质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我院根据办学条件和自身特色,结合行业背景与区域优势产业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健康照护专业群方面体制,将凸显高职院校品牌优势与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对接我省健康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提升专业群核心专业及相关专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师资团队教学与社会服务能力,把健康照护专业群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示范性特色专业群。

[1]朱华云,彭胜.基于“医教协同、双证并举”的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2):3503-3505.

猜你喜欢

我院实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